4月20日上午8時18分,從著名風景區太姥山腳下傳來喜訊:隨著一聲沉悶的爆響,溫福鐵路秦嶼隧道斜井與出口分界處頓時洞開,經技術人員檢測對接縫不差分毫。這標志著備受各界關注的,由中國鐵建十五局集團承建的溫福鐵路Ⅰ標段12座隧道群按業主計劃全部提前貫通。建設者們表示,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為國家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鐵路,就是我們筑路人對北京“2008奧運會”最大、最實實在在的支持。
溫福鐵路Ⅰ標段正線長56.09公里,12座隧道總長38.999公里,占整個標段線路總長度的69.5%,其中7000米以上的隧道有三座,隧道設計為雙線、鋪設整體道床。由此隧道線路占管段里程長度的比例大,結構物多,地形地貌屬低山丘陵區,地質變化頻繁,隧道通風排煙屬鐵道部科研項目,技術含量高。專家們稱,長大隧道集中在一個標段,這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都實屬罕見,而且工期緊,標價低,施工難度相當大。2006年10月26日,288米的丹歧隧道在溫福全線第一個貫通,給當時Ⅰ標段的隧道施工是一個鼓舞,一度時期,工區與工區之間,班組與班組之間,施工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競賽態勢。處于閩浙兩省交界處的分水關隧道,全長9735米,由十五局集團承建的(福建段)7590米,巖體破碎,有六條斷裂帶,涌水量大,被業主列為溫福鐵路施工全線“卡脖子工程”。分水關隧道斜井單口掘進4483米,通風難度大,是目前國內單口掘進最長的鐵路隧道。為了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建設者們采用加固圈5米預注漿、I20a鋼架加強、CRD法等施工方法,闖過了道道難關,于今年1月13日按計劃提前89天貫通,被業主稱為創造了溫福鐵路施工的奇跡。7127米的秦嶼隧道在施工中也給建設者們出了許多難題。進口石質堅硬,打一排炮眼要報廢10多個鉆頭,一天24小時掘進不了一個循環,一個循環進尺不到8公分;出口卻巖體破碎,圍巖變化頻繁,四、五級圍巖占45%,要穿越7條斷裂帶;中間斜井段要穿村莊,過河流,淺埋層不足6米,在施工過程中,像在每一個建設者頭上懸著的一把利劍,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在施工中制定周密的方案,嚴格按規范操作;在技術攻堅上他們在現場組織QC小組,破解一個個施工難題;在安全、質量方面層層制定了包保責任制,從管理層到操作層都實行風險抵押,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把板子打在那個環節負責人的屁股上,不僅要受到行政處分,還要受到經濟處罰。
溫福鐵路Ⅰ標段是由十五局獨家承攬、獨家施工的管段,開工初期,業主對Ⅰ標段隧道施工頗為擔心,有人預言Ⅰ標段隧道施工有可能要拖整個溫福鐵路建設的后退。為了給國家交一條高質量、滿意的客運專線,為了讓業主放心,十五局集團從集團公司領導到每一個建設者,對溫福鐵路的建設都高度重視,連續三年被列為集團公司頭號重點工程。從上場以來,他們克服施工過程中的種種不利因素,把空間占滿,把時間用足,12座隧道終于按業主施工計劃提前貫通,用智慧和汗水鑿通了橫擋在鋼鐵大道上的座座高山,在東海之濱為中國鐵建十五局集團豎起了座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