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建安公司承建的西氣東輸中衛黃河隧道穿越工程貫通慶典儀式在寧夏中衛黃河岸邊隆重舉行。
中衛黃河隧道穿越工程是目前國內穿越江河的隧道中斷面最大的管道隧道,是成功穿越黃河的第二個隧道,是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成功穿越江河的第一個隧道。該隧道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隧道全長1198米(水平長度1141米),是西氣東輸一線中衛黃河跨越工程備用線、西氣東輸二線過黃河管道、預留過河管道三條管線共同穿越黃河的合建隧道。隧道采用"斜巷+平巷+斜巷"穿越形式,西岸斜巷設計傾角25°,長310米,垂直深度131米,東岸斜巷設計傾角20°,長453米,垂直深度155米,平巷長435米。隧道斷面采用直墻圓拱形,凈寬4.5米,凈高4.3米。
隧道選址點上有黃河,下有地震斷裂帶,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極為復雜,極易突發涌水、塌方等地質災害,施工條件差、工程難度大。且斜巷傾角及斜巷長度在全國絕無僅有,技術含量要求高。工程于2006年8月開工,在施工過程中,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項目部堅持標準化管理,狠抓規范化作業,突出地質超前預測、預報,重在支護與治水,在工程施工點設立專職管理人員的基礎上,每半個月進行定期檢查監督,并聘請中國礦業大學、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等單位隧道技術專家,開展現場施工質量和安全檢查,指導解決了部分關鍵施工技術難題和安全隱患問題,攻克了在斷面較小情況下的大坡度鉆爆、裝碴,斜、平巷運輸銜接及開挖與襯砌平行作業等難關。實現了機械化的最佳配置,完成了業主確定的掘進、襯砌雙目標,贏得了業主、監理、設計的好評。期間,他們還戰勝了征地干擾、古長城遺址糾紛、水文地質條件惡劣導致圍巖沉降、收斂嚴重超限等一系列"攔路虎",最終實現了隧道的勝利貫通,中線(左右)誤差6毫米,高程(上下)誤差4毫米,質量完全合格,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西氣東輸"西起新疆塔里木輪南油氣田,向東經過庫爾勒、吐魯番、鄯善、哈密、柳園、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西安、洛陽、信陽、合肥、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終點為上海。東西橫貫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區,全長4200千米。"西氣東輸"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結合、配套建設方式進行,管道輸氣規模設計為每年12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工程,有利于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東、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改善長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線地區人民生活質量,有效治理大氣污染。這一項目的實施,為西部大開發、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創造了條件,對推動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中衛黃河隧道穿越工程是目前國內穿越江河的隧道中斷面最大的管道隧道,是成功穿越黃河的第二個隧道,是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成功穿越江河的第一個隧道。該隧道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隧道全長1198米(水平長度1141米),是西氣東輸一線中衛黃河跨越工程備用線、西氣東輸二線過黃河管道、預留過河管道三條管線共同穿越黃河的合建隧道。隧道采用"斜巷+平巷+斜巷"穿越形式,西岸斜巷設計傾角25°,長310米,垂直深度131米,東岸斜巷設計傾角20°,長453米,垂直深度155米,平巷長435米。隧道斷面采用直墻圓拱形,凈寬4.5米,凈高4.3米。
隧道選址點上有黃河,下有地震斷裂帶,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極為復雜,極易突發涌水、塌方等地質災害,施工條件差、工程難度大。且斜巷傾角及斜巷長度在全國絕無僅有,技術含量要求高。工程于2006年8月開工,在施工過程中,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項目部堅持標準化管理,狠抓規范化作業,突出地質超前預測、預報,重在支護與治水,在工程施工點設立專職管理人員的基礎上,每半個月進行定期檢查監督,并聘請中國礦業大學、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等單位隧道技術專家,開展現場施工質量和安全檢查,指導解決了部分關鍵施工技術難題和安全隱患問題,攻克了在斷面較小情況下的大坡度鉆爆、裝碴,斜、平巷運輸銜接及開挖與襯砌平行作業等難關。實現了機械化的最佳配置,完成了業主確定的掘進、襯砌雙目標,贏得了業主、監理、設計的好評。期間,他們還戰勝了征地干擾、古長城遺址糾紛、水文地質條件惡劣導致圍巖沉降、收斂嚴重超限等一系列"攔路虎",最終實現了隧道的勝利貫通,中線(左右)誤差6毫米,高程(上下)誤差4毫米,質量完全合格,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西氣東輸"西起新疆塔里木輪南油氣田,向東經過庫爾勒、吐魯番、鄯善、哈密、柳園、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西安、洛陽、信陽、合肥、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終點為上海。東西橫貫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區,全長4200千米。"西氣東輸"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結合、配套建設方式進行,管道輸氣規模設計為每年12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工程,有利于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東、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改善長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線地區人民生活質量,有效治理大氣污染。這一項目的實施,為西部大開發、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創造了條件,對推動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