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參加了2013金融投資論壇。“國家情懷”始終貫穿著向文波的演講。他對廣大青年學子提出了“幾點期望”,他說:“我希望同學們能夠愛國,深深的愛這片土地,愛你的民族,愛你的國家,如果我想傳遞什么價值觀的話,這是我最想傳達的一個價值觀。”
向文波感嘆:“過去‘愛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現在講‘愛國’有時候連開口都很難。因為有時候講愛國會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但我覺得無論國家是貧窮也好、富裕也好,是落后也好、先進也好,我希望同學們都深沉地愛這個國家,愛這個民族。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源自于此,我們的一切持久有賴于此。”
向文波:中國股市已背離基本面,終將回歸價值
6月7日,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發微博表示,三一從未算計股東并始終將股東回報放在首位,并向記者詢問,在中國乃至全球資本巿場有幾家像三一這樣優秀的上巿公司,向文波還表示對三一股價充滿信心。
向文波在微博中表示,中國股市已經嚴重背離了經濟的基本面,但他堅信股市終將回歸價值。向文波表示,2003年上巿至今三一重工累計從股票市場募集資金不到20億,累計現金分紅近60億,轉増股票近60億股,股權分置改革每十股送3.5股并配發現金8元,應該為股權分置改革最優對價,2010年美國波斯頓咨詢公司統計三一重工股東回報排全球上市公司第五,三一從未算計股東并始終將股東回報放在首位。
向文波披露:收購“老大”德國普茨邁斯特的內幕
向文波披露了三一重工收購曾經的世界混凝土機械“老大”德國普茨邁斯特的內幕。向文波認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是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大考。他同時呼吁,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應該上升為國家最優先的發展戰略。
在談及“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為何失敗案例居多”這一問題時,向文波認為:“企業參與國際并購,一是要優先考慮企業的戰略價值,而不是財務價值,更不是政治考量。二是少談整合多講包容,包容比整合更重要。”他說,三一重工在混凝土機械全球銷售規模是最大的,但從其品牌影響力、技術水平、服務支撐能力、品牌和技術管理層面的積累上,和“大象”(即普茨邁斯特)之間還存在較遠的距離。因此,三一重工收購“大象”,正是看重這些“戰略價值”。
關于中國企業“國際化”,向文波認為,這足以成為“中國經濟和企業的大考”。他說:“中國已經持續發展了將近30年,現在面臨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的轉型。轉型過程中,環保問題、產能過剩問題、發展模式轉變的問題,現在這些問題都積累到一塊了,中國經濟能不能有持續的發展,我們這些問題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中國企業國際化是一條出路。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如果說不能把邁過國際化的門檻,那對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看能不能闖過這一關。”
向文波感嘆:“過去‘愛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現在講‘愛國’有時候連開口都很難。因為有時候講愛國會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但我覺得無論國家是貧窮也好、富裕也好,是落后也好、先進也好,我希望同學們都深沉地愛這個國家,愛這個民族。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源自于此,我們的一切持久有賴于此。”
向文波:中國股市已背離基本面,終將回歸價值
6月7日,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發微博表示,三一從未算計股東并始終將股東回報放在首位,并向記者詢問,在中國乃至全球資本巿場有幾家像三一這樣優秀的上巿公司,向文波還表示對三一股價充滿信心。
向文波在微博中表示,中國股市已經嚴重背離了經濟的基本面,但他堅信股市終將回歸價值。向文波表示,2003年上巿至今三一重工累計從股票市場募集資金不到20億,累計現金分紅近60億,轉増股票近60億股,股權分置改革每十股送3.5股并配發現金8元,應該為股權分置改革最優對價,2010年美國波斯頓咨詢公司統計三一重工股東回報排全球上市公司第五,三一從未算計股東并始終將股東回報放在首位。
向文波披露:收購“老大”德國普茨邁斯特的內幕
向文波披露了三一重工收購曾經的世界混凝土機械“老大”德國普茨邁斯特的內幕。向文波認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是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大考。他同時呼吁,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應該上升為國家最優先的發展戰略。
在談及“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為何失敗案例居多”這一問題時,向文波認為:“企業參與國際并購,一是要優先考慮企業的戰略價值,而不是財務價值,更不是政治考量。二是少談整合多講包容,包容比整合更重要。”他說,三一重工在混凝土機械全球銷售規模是最大的,但從其品牌影響力、技術水平、服務支撐能力、品牌和技術管理層面的積累上,和“大象”(即普茨邁斯特)之間還存在較遠的距離。因此,三一重工收購“大象”,正是看重這些“戰略價值”。
關于中國企業“國際化”,向文波認為,這足以成為“中國經濟和企業的大考”。他說:“中國已經持續發展了將近30年,現在面臨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的轉型。轉型過程中,環保問題、產能過剩問題、發展模式轉變的問題,現在這些問題都積累到一塊了,中國經濟能不能有持續的發展,我們這些問題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中國企業國際化是一條出路。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如果說不能把邁過國際化的門檻,那對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看能不能闖過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