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重點打造三一重裝,使之成為繼三一重工之后的第二個集團公司”。
2008年4月12日,三一集團執行總裁向文波在長沙召開的三一重型裝備有限公司(下稱“三一重裝”)首屆戰略合作會議上如是說。他還透露,“三一重裝計劃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它將成為三一集團未來的國際平臺”。
參加此次會議的還有三一集團副總裁、三一重裝董事長毛中吾,以及80多家煤炭集團、科研院校的代表。三一重裝希望通過交流,在煤炭和裝備制造企業間建立起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
三一重裝人員介紹,該公司創辦于2004年,是三一集團旗下的核心子公司,專業從事煤炭機械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四年的發展,三一重裝的掘進機產品技術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5%,其中大機型市場占有率達到40%,銷售收入名列掘進機行業第一。2007年,該公司全年銷售額增至6.5億元。
記者還在會議期間獲悉,備受業內關注的國內首套煤炭綜采設備,已經在三一重裝成功下線,目前正在一家煤礦進行工業性試驗。三一重裝也由此成為國內第一家煤炭機械設備成套供應企業。
采煤設備迎來新機遇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是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目前,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煤炭比重分別高達76%和68.9%,是世界上煤炭比重最高的國家。
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呈緩慢下降的趨勢,但是,“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儲備特點和經濟發展階段的要求,決定了煤炭仍是中國最主要的一次能源。目前,石油價格不斷上漲,風能、核能等其他能源發展速度較慢,中國對煤炭的需求更居高不下。
據有關部門預測,即使我國采取積極穩健的替代能源政策,到2050年,煤炭在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仍至少達到40%以上。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煤炭仍是我國的基本能源,煤炭工業仍將是我國能源工業的支柱產業。
三一重裝副總經理、營銷總經理梅永華認為,中國煤炭行業雖然面臨著重大的機遇,發展速度也很快,但與其他主要采煤國相比,還存在著行業集中度低、機械化程度低、資源利用率低、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等諸多問題。
資料顯示,我國煤炭核心企業行業集中度只有18%,而印度、澳大利亞、南非、美國等國家分別達到了90%、70%、63%和53%以上。我國煤炭行業整體機械化程度僅為50%左右,與發達國家的95%相比,整整落后了15年。我國開采手段落后以及過去幾乎不征收煤炭資源費,導致浪費很嚴重,絕大部分小煤礦資源采收率不足20%。另外,我國百萬噸煤的死亡率高達2%以上,是美國的100倍,南非的33倍,安全生產形勢極為嚴峻。
業內專家認為,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過去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中小煤炭企業發展過多過快,未形成規模,這些企業往往追求短期利益,造成行業集中度較低。其次,我國的煤炭行業發展比較保守,多數煤機廠商創新能力差,產品落后、單一,未形成核心競爭力。
2007年11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我國第一部《煤炭產業政策》。實施大基地、大集團戰略,提高煤炭工業規模化、現代化水平成為工作的重點。
梅永華表示,“煤炭產業要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擁有強大的煤礦機械制造能力,同時上下游企業必須建立戰略聯盟。”
以戰略聯盟促發展
梅永華認為,三一重裝與各煤炭企業實施戰略合作,對于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資本運營、建立行業聯盟具有重要的意義。
他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該公司的戰略合作推進方案及2008年推進計劃。
首先,通過與煤炭企業緊密的技術合作,推動煤炭行業技術進步,加速高端設備國產化進程。
“以前都是花大價錢買國外的設備。”一位與會的陜西某煤礦負責人告訴記者。
梅永華表示,我國目前部分高端成套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無法與進口產品相比,通過戰略合作,加大雙方的技術交流,對于推動我國煤炭裝備國產化進程意義重大。他們將在重點戰略合作單位設立研究分院,由三一的研究人員長駐礦區,協助進行技術攻關;并且定期邀請戰略合作單位的技術人員和現場采掘人員,到三一來進行技術交流;與相關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解決研發議題。
“第一批3~5家設在煤炭企業的研究分院,將于2008年5月開始陸續成立。”梅永華透露,同時,三一還將建立“技術創新基金”,用以獎勵在聯合技術攻關中表現突出的雙方技術人員。
其次,有效整合行業資源,促進三一重裝與煤炭企業的資本運作。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新榮告訴記者,“目前,大的煤礦企業都有一些為自己生產配件的中小煤機企業,但由于研發能力不足、生產水平低下,盈利狀況普遍不好,結果成為煤礦企業的‘包袱’”。
梅永華在會議中說,煤炭行業的大發展最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整合行業資源,兼并重組,快速擴大產業規模。該公司和一些煤礦企業展開合作,有針對性地收購一些中小煤機企業。并且,三一重裝計劃在2009年選擇海外上市,屆時會有計劃地引進戰略投資者,到時會重點考慮已有的戰略合作伙伴。
該公司內部人員透露,三一重裝計劃在2007年收購“西北駿馬”的基礎上,2008年再收購一到兩家配套企業。而且,引進戰略投資者、相互進行股權投資等合作的準備工作,也將于2008年底前完成。
另外,在原來以技術、營銷合作為主的基礎上,大力推行“融資租賃”的合作方式。
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行長張金順在會上表示,融資租賃作為一種合作方式,將會在未來得到大力推廣。
梅永華說:“大型的綜合采煤設備,單價都非常昂貴,如‘綜采工作面’的進口設備單價在1億~2億元,國產設備的單價也在幾千萬元,對煤炭企業來說,如果用傳統的采購結算方式,會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但是如果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煤炭企業可以先以租賃方式獲得并使用設備,享受到它帶來的經濟效益,再分期支付貨款到租賃公司。這樣就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還不耽誤設備的升級改造,可謂一舉兩得。”
梅永華希望通過三方的合作,改變目前煤炭企業和煤機企業各自為政的局面。他說,“要想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建立行業聯盟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