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人眼里,中國人小腳、梳辮子的形象,如今由中國工業產品水泥等而逐漸改變:中國在這里生產的水泥正在當地發揮作用,伴隨著由中國生產的水泥蓋起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中國人友善、負責任的形象在他們的心目中逐步樹立起來。
在中國,水泥是各級政府嚴格控制發展的產能過剩行業之一,目前已經暫停新上項目審批。4年前,中國水泥巨頭河北冀東發展集團向外宣布在非洲投資意向,隨后該設想得到中國國家發改委的證實。
冀東發展集團的歷史由來已久,麾下的啟新水泥早在1889年清政府搞洋務運動時期,成為在河北唐山建立的中國第一座水泥廠,生產出中國第一袋水泥。110多年后,原址已經建成中國工業博物館,向世人講述著中國近代工業的變遷和發展。
對于冀東發展集團董事長張增光來說,在南非建廠,源于2006年在中非高峰論壇上和南非總統進行交流。“南非總統當時表示支持我們向南非供應水泥。”滿面笑容的張增光28日在河北唐山總部說,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貿易實踐后,我們開始考慮在南非建廠,屈指算來,南非曼巴水泥項目從著手到現在已經8個年頭了。
南非曼巴水泥項目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視,2013年3月26日,他與南非總統祖瑪共同見證了融資簽約儀式。“這是中國建材企業真正邁出對外投資、產業向外轉移發展的里程碑的一步。為中國國企、也為冀東從一個本土企業轉變成國際化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張增光如此表述。
在河北省建筑材料工業設計院院長陳鷹看來,非洲對水泥需求很高,9億人口的水泥產能不到1億噸。非洲中部白水泥的價格為700多美元1噸,普通硅酸鹽水泥的價格也在200-400美元左右,相當于中國國內水泥價格的6倍,市場空間很大。
陳鷹表示,中國企業在南非的優勢在于,采用最新的環保技術,人員少,生產成本低。走出去,一方面是戰略轉型,一方面是非洲有著良好的水泥需求市場,豐富的利潤空間。
陳鷹認為,南非曼巴項目成功采用項目融資,無需母公司提供任何擔保,單純以項目本身和未來的現金流作為擔保,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在非洲成功實現項目融資。這個總投資16億蘭特(2.2億美元)的項目還沒有投產,南非政府就已經頒發給冀東1.7億蘭特的獎勵。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在境外拿到如此大額的補貼。另外,該項目是使用人民幣直接投資,這也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首例。
中國企業在南非曼巴項目打開了海外低成本低風險融資通道的先河,這個項目創造了中國企業在非洲項目融資第一;人民幣直投第一;拿到南非政府1.7億的巨額補貼第一。目前,該項目開工準備工作已經全面就緒,并獲得當地股東、銀行方面全面認可,近日將在當地全面開工生產。
張增光自豪地表示,曼巴項目“讓非洲人重新認識了中國,重新認識了中國企業,重新認識了中國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