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米“世界第一長臂架泵車”全球巡展
9月20日,三一重工(股票代碼:600031)高調推出一項居世界泵車制造技術領先地位的新產品——66米長臂架泵車。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小剛在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后更是表示,“繼長沙站之后,該款‘世界第一長臂架’泵車將相繼赴廣州、南京、上海、北京等9大城市巡展。之后,這臺泵車還將走出國門,遠赴美國、德國、西班牙和阿聯酋等國,向全世界展示世界最長臂架泵車的風采!”
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旨在消除今年4月發生的“三一斷臂德國”事件的余繞。因為就是這款泵車,當時在參加德國慕尼黑BAUMA工程機械博覽會(下稱“德國BAUMA展”)時,臂架突然發生斷裂。事件發生后,國內各大論壇上迅速掀起了一場“筆伐”戰爭,紛紛指責三一重工“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輕率冒進、熱衷炒作”,更有人直斥為“丟了中國制造的臉”。
三一重工是在搞“大躍進”嗎?民族工業的自主創新需要何種態度與精神?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自主創新過程中的挫折?
申報“吉尼斯”
9月20日,湖南三一工業城。三一重工自主研發的66米長臂架泵車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暨首臺簽售儀式在此進行。吉尼斯總部工作人員表示,“四個月后如無異議,將正式向公司頒發‘世界第一長臂架’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據了解,在工程機械行業,目前全球能生產臂架長度在56米以上的泵車僅大象、施維英、三一等少數幾個工程機械企業。
“臂長增一米,難于上青天。”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對《中國經濟周刊》解釋,臂架技術是混凝土泵車的一項關鍵技術,混凝土泵車對平衡和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加長臂架不是長度的簡單增加,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需對其結構進行全面調整和優化。
三一重工另一執行總裁易小剛介紹,該66米長臂架泵車共擁有15項核心技術,產品的智能臂架系統為國內首創,只需給出遙控器手柄的運動方向,就能實現多節臂的協調動作和臂架末端出料口位置“所想即所達”。
據介紹,作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三一的中央研究院擁有1000余名研發技術人員,建有博士后流動工作站,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劃項目。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長沙中央研究院為中心,幅射上海、北京、沈陽等地研究院,并就近指導產業園區的生產制造,共享三一的研發創新成果。“這里,就是三一的搖籃,是核心競爭力。”去年11月,向文波曾指著三一中央研究院對前來公司參觀的中國工程機械年會與會人員說。
據介紹,目前三一重工的泵車占據了國內50%以上的市場份額,同時,由于近年來三一重工等企業的崛起,國內泵車市場的民族品牌與國外品牌實現乾坤倒轉,市場占有率分別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10%:90%,轉變為現在的90%:10%。
“三一之所以要開發出世界最長臂架泵車,并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就是要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企業已進入世界泵車制造領域的前沿。”易小剛表示,隨著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水平的不斷提升,世界工程機械市場應有中國的廣闊舞臺,“作為行業領跑者,三一理當為此付出努力。”
“中國泵王”的尊嚴
與其說三一重工在創造一個吉尼斯紀錄,倒不如說三一重工是努力消除負面影響,捍衛其經年打造出的“中國泵王”名號的尊嚴——事情緣起公司今年4月發生在德國BAUMA展上的“斷臂事件”。
4月23日,三一重工攜多項“世界第一”盛裝亮相德國BAUMA展,公司在該次展會上向來自全球的客戶、經銷商和媒體重點推出代表了當今世界最高的水平、世界最長臂架SY5600THB-66米泵車,“這一震驚世界的高度,還吸引了包括卡特彼勒、施維英等行業巨頭。”一位曾參加了此次會展的三一工作人員說。
但意外發生了,在會展最后一天,即4月29日,當三一重工準備返航之際,該66米長臂架泵車卻在收臂過程中出現意外:第三節臂架根部折斷,導致最上面兩節臂架砸入了駕駛室!
隨后國內各大論壇出現了國內機械制造業罕遇的“輿論圍攻”。除了“給中國人丟臉”等論調外,還有人稱三一重工精心推出的世界最長臂架泵車“不過是在制造噱頭”,在他們看來,建筑施工一般使用的泵車臂架長度范圍是37-48米,很少會用到超過50米的泵車,“66米泵車的制造,其本身并不具備很高的使用價值,更多的是一種商業炒作。”
外界對事故原因也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有三一研發人員在對金屬結構件受力分析時,對截面突變時引起的應力集中分析不夠,從而導致收臂時某個截面發生了撕裂現象;另有人分析是油缸或支架在收臂過程中出現了受力失衡的問題。
向文波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從德國回來后,公司特別成立了技術調查組,從各方面查找原因,最后認定,泵車的本身不存在問題,主要系人為因素所造成。
9月20日,當三一重工重新用事實、數據和現場演練為66米長臂架泵車“正名”的時候,公司宣傳部人員還將這些所謂“口誅筆伐”的文字材料散發給現場的媒體和客戶。向文波評述,“壞話說盡也好,幸災樂禍也罷,反過來想,這將有益于我們的研發,推動我們的工作。”
創新需要有犯錯的勇氣
去年以來,三一重工還陷入了兩場行業內的“口水仗”, 一件是“博客門事件”, 一件是“短信門事件”(見資料鏈接),以致外界認為三一重工在不經意之間“樹敵太多”,由此才會發生“斷臂事件”的集體圍攻。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三一重工近年在對外宣傳時過多地強調“第一”的稱號也是各種非議的源頭,“儼然一副國內整個行業的領軍人模樣,頗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其他同行對此是‘有想法的’。”
2007年,世界工程機械50強中,國內雖有徐工、中聯、三一、山推、柳工、廈工、龍工7家企業上榜,但總銷售額約650億元,僅占全球50強銷售總額的6.5%。基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整體較弱的現狀,國內一些品牌戰略專家指出,行業應少一些拆臺現象,建立一條以“協同、共贏”為核心的協同生態鏈,共同推進自主創新、民族工業品牌建設等工作。
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石來德教授表示,“在國家反復強調自主創新的今天,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更需要有自我突破、不怕犯錯的勇氣。”
包括中聯、徐工在內的行業高層大多數人對三一的“斷臂事件”給予了理解,他們認為,三一介入工程機械行業短短十多年間,“取得如此成績殊為不易,值得學習與借鑒,”“青年人犯錯,上帝也會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