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一位老總曾自豪地放言:三一的創新就像劉翔跨欄賽跑,永遠在尋求新的突破。市場競爭如同體育競技,永遠只能聽到冠軍的聲音,三一就是要做引領市場的冠軍。三一66米長臂架泵車就是代表了當今世界最高的水平!然而,這臺創造了世界最長臂泵車紀錄的設備,卻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德國BAUMA展”上泵臂意外折斷。這不僅讓三一顏面掃地,更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感到了尷尬。
盡管在事件發生后有企業聲稱,“三一只代表它自己,不代表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然而,仔細看看近幾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自主創新上走過的路,就不難發現這種說法是多么的蒼白無力。曾幾何時,在這個領域有多少個“神州第一吊”?誰是“神州第一吊”?恐怕很難有人說清楚。無論是履帶起重機還是全地面起重機,“神州第一吊”的記錄幾乎每隔幾個月就被打破一次。這說明了什么?
好大喜功仿佛是國人的一大天性。時下,企業在自主創新旗號下所表現出的貪大求“最”、急功近利,使他們忘記了基礎性工程的重要,熱衷于一步登頂,盲目地追求“中國第一”、“世界第一”,從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這次事件雖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它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警示作用卻是積極的。它告訴制造商千萬不要冒進,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做學問、搞研究,從工藝、結構、設計理念等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一天到晚制造噱頭吸引眼球。自主創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應景之作,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厚的積累、長期的艱苦探索,有的甚至需要付出畢生的精力。自主創新最忌諱的就是“大躍進”,搞自主創新更來不得半點虛偽,否則它就會像“世界第一臂”一樣,在最不該斷裂的時候斷裂,那扇的可就是自己的耳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