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一周的沉默之后,收購悍馬的主角終于站出來說話了。
騰中重工總經理楊毅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騰中現在正跟通用就收購悍馬品牌一事的一些具體條款,進行最后的協商,并在制訂具體產品、生產過程等方面的非常細致的規劃。此外,楊毅還否認了此前“發改委對騰中收購悍馬項目持反對態度”的消息,稱“騰中正在按照相關程序向政府部門報備,審批的相關工作正在進行當中,我們尊重政府審批的過程,并且全力配合。”
楊毅的言辭,打破了騰中方面數日來的沉默,之前“騰中收購悍馬只是一場鬧劇”、“此舉實為作秀”等等一邊倒的質疑聲,也似乎慢慢偏向了中立。但是,在判斷騰中重工最后究竟能否成功將悍馬“騎在胯下”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騰中收購悍馬品牌究竟有什么意義?這包括對騰中本身的意義,以及對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意義。
有一個觀點被大家提及過多次,就是“中國企業收購悍馬之舉違背了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和消費導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日前也在某論壇上表示,中國正在推行節能減排,而且年初發布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里也明確提到要大力推進新能源車產業的建設,“而收購悍馬這種大排量車型顯然既不符合國情又不符合發展規律”。
另外,悍馬的大排量及微銷量(2008年悍馬全球銷量僅為27485輛,同比下降51%),導致它一直被稱為是通用旗下的“最毒資產”,其價值所在只剩悍馬這個品牌了。但在現階段的汽車環境下,奢侈汽車品牌幾乎都依附于實力雄厚的大汽車集團,比如法拉利和瑪莎拉蒂隸屬于菲亞特集團,勞斯萊斯隸屬于寶馬,賓利、蘭博基尼隸屬于大眾,原因就是這些奢侈品牌很難做到獨立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作為主要生產拖車和混凝土運輸攪拌車的一家成立僅四年多的民營企業,騰中“玩轉”悍馬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騰中與悍馬達成收購協議后,最興奮的還是悍馬。日前,悍馬品牌CEO吉姆泰勒難掩愉悅地心情向某媒體表示:“騰中收購悍馬將解決悍馬公司3000多個工人的就業問題,我們將盡一切努力促成這項交易的完成。”騰中在中國是依靠銀行貸款而成立起來的,美國人通過出售悍馬,將美國銀行的債務包袱合理合法且輕松地甩給中國的銀行;同時,由于雙方之前達成的收購諒解備忘錄顯示,悍馬品牌將至少在美國繼續生產兩年時間,于是騰中將不可避免地支付起美國工人的高工資和高福利,這是典型的美國人消費,中國人買單。
按照騰中方面的思路,悍馬最終要引入國內進行本地生產,這不僅與中國目前極力發展小排量和新能源車的趨勢不符,而且勢必會造成國家相關審批部門對這項交易的阻攔。
有最新消息顯示,為了確保收購成功,騰中正在聯合一家央企對悍馬進行聯合收購,“騰中出錢,而央企則利用自身地位搞定中央審批。”有知情人士告訴某知名網站。但無論是民企還是央企,收購并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贏利,是獲得技術,是推進中國汽車業前進,而收購悍馬能夠達到上述哪條呢?
于是,就算騰中最后真的把悍馬買下了,那這個之前連通用都難以將其復興的悍馬品牌,從未涉及整車制造領域的騰中又有何把握將悍馬盤活?一場處處背離規則的游戲,也許最后只會以失敗收場,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騰中重工總經理楊毅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騰中現在正跟通用就收購悍馬品牌一事的一些具體條款,進行最后的協商,并在制訂具體產品、生產過程等方面的非常細致的規劃。此外,楊毅還否認了此前“發改委對騰中收購悍馬項目持反對態度”的消息,稱“騰中正在按照相關程序向政府部門報備,審批的相關工作正在進行當中,我們尊重政府審批的過程,并且全力配合。”
楊毅的言辭,打破了騰中方面數日來的沉默,之前“騰中收購悍馬只是一場鬧劇”、“此舉實為作秀”等等一邊倒的質疑聲,也似乎慢慢偏向了中立。但是,在判斷騰中重工最后究竟能否成功將悍馬“騎在胯下”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騰中收購悍馬品牌究竟有什么意義?這包括對騰中本身的意義,以及對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意義。
有一個觀點被大家提及過多次,就是“中國企業收購悍馬之舉違背了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和消費導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日前也在某論壇上表示,中國正在推行節能減排,而且年初發布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里也明確提到要大力推進新能源車產業的建設,“而收購悍馬這種大排量車型顯然既不符合國情又不符合發展規律”。
另外,悍馬的大排量及微銷量(2008年悍馬全球銷量僅為27485輛,同比下降51%),導致它一直被稱為是通用旗下的“最毒資產”,其價值所在只剩悍馬這個品牌了。但在現階段的汽車環境下,奢侈汽車品牌幾乎都依附于實力雄厚的大汽車集團,比如法拉利和瑪莎拉蒂隸屬于菲亞特集團,勞斯萊斯隸屬于寶馬,賓利、蘭博基尼隸屬于大眾,原因就是這些奢侈品牌很難做到獨立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作為主要生產拖車和混凝土運輸攪拌車的一家成立僅四年多的民營企業,騰中“玩轉”悍馬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騰中與悍馬達成收購協議后,最興奮的還是悍馬。日前,悍馬品牌CEO吉姆泰勒難掩愉悅地心情向某媒體表示:“騰中收購悍馬將解決悍馬公司3000多個工人的就業問題,我們將盡一切努力促成這項交易的完成。”騰中在中國是依靠銀行貸款而成立起來的,美國人通過出售悍馬,將美國銀行的債務包袱合理合法且輕松地甩給中國的銀行;同時,由于雙方之前達成的收購諒解備忘錄顯示,悍馬品牌將至少在美國繼續生產兩年時間,于是騰中將不可避免地支付起美國工人的高工資和高福利,這是典型的美國人消費,中國人買單。
按照騰中方面的思路,悍馬最終要引入國內進行本地生產,這不僅與中國目前極力發展小排量和新能源車的趨勢不符,而且勢必會造成國家相關審批部門對這項交易的阻攔。
有最新消息顯示,為了確保收購成功,騰中正在聯合一家央企對悍馬進行聯合收購,“騰中出錢,而央企則利用自身地位搞定中央審批。”有知情人士告訴某知名網站。但無論是民企還是央企,收購并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贏利,是獲得技術,是推進中國汽車業前進,而收購悍馬能夠達到上述哪條呢?
于是,就算騰中最后真的把悍馬買下了,那這個之前連通用都難以將其復興的悍馬品牌,從未涉及整車制造領域的騰中又有何把握將悍馬盤活?一場處處背離規則的游戲,也許最后只會以失敗收場,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