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美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商——通用汽車公司正式申請破產保護。10月10日,突曝中國四川騰中重工(又稱騰中)與通用汽車正式就通用旗下高端全路面悍馬車業務的出售簽署最終協議。
四川騰中重工是一家怎樣的企業?在它收購悍馬消息傳出之前,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四川省成都市發展起來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主要涉足特種車輛、道橋構件、建筑機械、新能源、石化設備產業的現代重工民營企業。生產領域包括大中型載重貨車、自卸車、混凝土運輸攪拌車等特種車輛,也是中國橋梁支座、伸縮縫裝置、預應力體系、筑養路機械的生產基地。
縱觀騰中過去的“收購史”,它只收購過四川長電電力公司、廣元建筑機械集團、新津筑路機械廠這樣的國內企業,并無任何跨國收購的經驗。誰能料到,就是這家企業對外宣布要跨國收購美國通用旗下的悍馬。騰中網站披露的協議內容中顯示,騰中將獲得悍馬品牌、商標和商品名稱的所有權,并擁有生產悍馬汽車所需的必須的具體專利的使用權。但保留悍馬原有的經營團隊等。在一個約定的過渡期內,悍馬仍將委托通用汽車為其組裝整車、提供關鍵部件以及商業服務,生產基地仍在美國。
隨后,騰中又向商務部門遞交了申請材料,并表示收購悍馬可能最早在2009年年底完成,也可能在明年年初完成。商務部因為申請書中對于收購股權還是技術等細節情況不明等原因,卻對騰中的收購申請遲遲未予受理。而騰中不但不氣餒,反而表示要全力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以爭取政府的批準。這個離奇的收購案,引來業界一片嘩然!
一問騰中:是不是并購
對于并購案中的眾多疑點,專家們疑問重重,爭議的焦點首先落在了:是不是并購?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騰中與通用之間,似乎是一種服務貿易協議,而不是資產和股權的收購。悍馬CEO吉姆也曾向外界透露,騰中對悍馬是一種“投資行為”。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至今為止,騰中對外披露的交易內容沒有涉及企業所有權、控制權、經營管理權;并購的內容中對悍馬的使用權,也沒有標明是獨占性,還是一般授權性;對獲得的必須的具體的專利使用權也沒有進一步做解釋。因此,將騰中買馬事件定義為一次收購實在有些勉強。
據有關資料顯示,悍馬這個子品牌每年只能為通用公司帶來2%的銷售額。但通用破產后,卻將悍馬品牌以1.5億美元的高價賣給中國企業。而據騰中所屬的四川新津工業園區管委會綜合辦公室負責人介紹,2008年騰中重工共納稅1105萬元。有人推斷,即便按最低稅率計算,騰中的全部收入也低于收購悍馬所需的資金。有知情者透露說,騰中收購悍馬資金只有一部分來自企業自有資金,另一部分來自銀行貸款。
二問騰中:是不是公關作秀
向銀行巨額貸款來買悍馬品牌,面對這樣一筆普遍不被看好的虧本交易,這是不是騰中特意安排的一場公關作秀?
有人認為一種可能是,騰中付出如此高額的代價,就是為了擺一場廣告盛宴。“買馬”事件,只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不僅使騰中名聲大振,也使事件背后的神秘推手李炎成為了2009年最具關注度的商界人物之一。被認為是華通系實際掌控人的他,雖然“低調”避談買馬事件,但一轉身之間,華通系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全球第二大芒硝生產商旭光資源就在香港交易所掛牌,因買馬事件的炒作,上市首日即漲19%。
也有專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騰中花那么大的本錢不是單為炒作,也可能是另圖收益。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付強在接受《上海國資》采訪時說:“騰中并不是只生產大眾消費品的企業。像它這樣的重工企業,有一定的業務圈子,這樣的炒作對于食品、服裝類企業可能意義很大,但對于騰中這樣的企業意義并不大。將來如果被證實是單純的炒作,那么它的市場地位可能會因此受到損害。支付這么多的資金,做這樣一個受眾群體并不明確的廣告,看起來實在沒有必要。”
從并購背景、外界猜測看,騰中花費的巨款或將用于悍馬后續的研發和經營。在沒有拿到所有權,沒有更換悍馬工作團隊的情況下,即使經營不好,對騰中名譽的損害也不大。付強推斷此次交易,騰中想通過資本運作獲得收益的可能性較大。幕后推手可能想把悍馬的概念注入到海外的某一個上市公司上,借以提升股價,搭建海外市場。
三問騰中:誰在收購
繼對方公布收購悍馬消息后,騰中動作不斷,陸續邀請一些國際頂級投行做收購顧問。付強告訴《上海國資》,騰中的1.5億不會在完全沒有保障的前提下付出,有可能對外披露的信息不完全,幕后必定另有隱情。
在此次1.5億美元收購悍馬的投資公司中,富豪李炎個人出資20%,另一出資方為騰中。但業內人士卻懷疑,富豪李炎才是這次收購的真正掌控者。從四川自貢市榮縣養路段的一名技術工人,華麗轉身成為身家過50億元的富豪,他的實力不容忽視。
華通系旗下的華拓實業對做大華通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知情人士透露,李炎一直在尋求華拓實業海外上市的機會,并與摩根士丹利(業內俗稱其為大摩)接觸密切。在促使華拓海外上市難成的情況下,大摩促使騰中將注意力轉向了悍馬。買馬事件,被尖銳地指為,很可能是大摩與華拓的“合謀”。
四問騰中:如何養馬
此次收購,騰中既沒有獲得悍馬的股權,也沒有獲得悍馬的核心技術。悍馬的核心技術仍然保留在A M G手里,所以很難提升騰中在汽車領域的生產技術水平。
在1990年代,曾經刮起過一股悍馬熱,知名影星施瓦辛格就是悍馬的狂熱追隨者之一,而如今悍馬熱在國外早已熱卻,在中國也難掀熱潮。實際上,悍馬被現代人稱為“吞噬汽油車”,每升汽油跑4公里,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普通車多三倍。許多環保主義者反對它,認為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普通老百姓看著它昂貴的價格和巨大的耗油量,望而興嘆。
據通用汽車的銷售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悍馬全球的銷量僅為1萬輛,同比下降達54%。根據目前中國汽車的市場需求來分析,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理事周民良曾表示,”現在國家政策已經很明顯地指出,支持小排量汽車的生產與銷售。悍馬可謂背道而馳,這種大排量的車型將會越來越沒有市場“。雖然說中國人口多,但是畢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接受這樣的車型。對悍馬車的需求不旺等原因,使騰中在國內生產悍馬的計劃最終擱淺。
交易后,騰中需要為美國養活3000個工作崗位的人員,單是養人成本就高達4億多美金。頂著負債收購后的壓力,騰中要怎么為悍馬未來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發展資金買單尚為一個懸念。
五問騰中:如何整合
買馬事件也不排除騰中在海外投行的蠱惑下,受騙上當,騎馬難下的可能,這是業界流行的對騰中此舉的另一種解釋。但很多人疑慮,退一步來說,假設騰中的申請通過了商務部的審核,接下來它又該怎么辦?
收購史上,由于人員和企業文化整合不當而導致收購未達到應有效應的例子屢見不鮮。當初,上汽斥資5億美元,收購了江河日下的韓國雙龍汽車,也是因為人員和企業文化整合不當,不得不以失敗告終。有人質疑,實力雄厚的央企在跨國收購后的整合當中,尚且如此艱辛,更何況一家背景不明、從未涉足汽車領域的民營企業!他著實為騰中捏了一把冷汗。想要迅速提高悍馬每年的低銷售量,顯然非常困難。
德勤中國區合伙人王大威告訴《上海國資》,目前中國企業并購國外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跨國收購中,兩個完全不同的企業文化背景如何整合好,如何管理國外企業的員工和悍馬的核心團隊,都將是騰中今后面臨的難題。
騰中“死了都要買悍馬”,不管是其自稱的收購也好,還是一場交易也罷,或許暗藏著它想要沖擊國際市場,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做好產業延伸的野心。騰中如此執著的舉動,是否能夠為某個集團或某位富豪爭取到想要的發展前景和利益,還是最終會不堪重負,葬送企業的前途,關于它的精彩還在后頭!
四川騰中重工是一家怎樣的企業?在它收購悍馬消息傳出之前,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四川省成都市發展起來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主要涉足特種車輛、道橋構件、建筑機械、新能源、石化設備產業的現代重工民營企業。生產領域包括大中型載重貨車、自卸車、混凝土運輸攪拌車等特種車輛,也是中國橋梁支座、伸縮縫裝置、預應力體系、筑養路機械的生產基地。
縱觀騰中過去的“收購史”,它只收購過四川長電電力公司、廣元建筑機械集團、新津筑路機械廠這樣的國內企業,并無任何跨國收購的經驗。誰能料到,就是這家企業對外宣布要跨國收購美國通用旗下的悍馬。騰中網站披露的協議內容中顯示,騰中將獲得悍馬品牌、商標和商品名稱的所有權,并擁有生產悍馬汽車所需的必須的具體專利的使用權。但保留悍馬原有的經營團隊等。在一個約定的過渡期內,悍馬仍將委托通用汽車為其組裝整車、提供關鍵部件以及商業服務,生產基地仍在美國。
隨后,騰中又向商務部門遞交了申請材料,并表示收購悍馬可能最早在2009年年底完成,也可能在明年年初完成。商務部因為申請書中對于收購股權還是技術等細節情況不明等原因,卻對騰中的收購申請遲遲未予受理。而騰中不但不氣餒,反而表示要全力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以爭取政府的批準。這個離奇的收購案,引來業界一片嘩然!
一問騰中:是不是并購
對于并購案中的眾多疑點,專家們疑問重重,爭議的焦點首先落在了:是不是并購?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騰中與通用之間,似乎是一種服務貿易協議,而不是資產和股權的收購。悍馬CEO吉姆也曾向外界透露,騰中對悍馬是一種“投資行為”。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至今為止,騰中對外披露的交易內容沒有涉及企業所有權、控制權、經營管理權;并購的內容中對悍馬的使用權,也沒有標明是獨占性,還是一般授權性;對獲得的必須的具體的專利使用權也沒有進一步做解釋。因此,將騰中買馬事件定義為一次收購實在有些勉強。
據有關資料顯示,悍馬這個子品牌每年只能為通用公司帶來2%的銷售額。但通用破產后,卻將悍馬品牌以1.5億美元的高價賣給中國企業。而據騰中所屬的四川新津工業園區管委會綜合辦公室負責人介紹,2008年騰中重工共納稅1105萬元。有人推斷,即便按最低稅率計算,騰中的全部收入也低于收購悍馬所需的資金。有知情者透露說,騰中收購悍馬資金只有一部分來自企業自有資金,另一部分來自銀行貸款。
二問騰中:是不是公關作秀
向銀行巨額貸款來買悍馬品牌,面對這樣一筆普遍不被看好的虧本交易,這是不是騰中特意安排的一場公關作秀?
有人認為一種可能是,騰中付出如此高額的代價,就是為了擺一場廣告盛宴。“買馬”事件,只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不僅使騰中名聲大振,也使事件背后的神秘推手李炎成為了2009年最具關注度的商界人物之一。被認為是華通系實際掌控人的他,雖然“低調”避談買馬事件,但一轉身之間,華通系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全球第二大芒硝生產商旭光資源就在香港交易所掛牌,因買馬事件的炒作,上市首日即漲19%。
也有專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騰中花那么大的本錢不是單為炒作,也可能是另圖收益。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付強在接受《上海國資》采訪時說:“騰中并不是只生產大眾消費品的企業。像它這樣的重工企業,有一定的業務圈子,這樣的炒作對于食品、服裝類企業可能意義很大,但對于騰中這樣的企業意義并不大。將來如果被證實是單純的炒作,那么它的市場地位可能會因此受到損害。支付這么多的資金,做這樣一個受眾群體并不明確的廣告,看起來實在沒有必要。”
從并購背景、外界猜測看,騰中花費的巨款或將用于悍馬后續的研發和經營。在沒有拿到所有權,沒有更換悍馬工作團隊的情況下,即使經營不好,對騰中名譽的損害也不大。付強推斷此次交易,騰中想通過資本運作獲得收益的可能性較大。幕后推手可能想把悍馬的概念注入到海外的某一個上市公司上,借以提升股價,搭建海外市場。
三問騰中:誰在收購
繼對方公布收購悍馬消息后,騰中動作不斷,陸續邀請一些國際頂級投行做收購顧問。付強告訴《上海國資》,騰中的1.5億不會在完全沒有保障的前提下付出,有可能對外披露的信息不完全,幕后必定另有隱情。
在此次1.5億美元收購悍馬的投資公司中,富豪李炎個人出資20%,另一出資方為騰中。但業內人士卻懷疑,富豪李炎才是這次收購的真正掌控者。從四川自貢市榮縣養路段的一名技術工人,華麗轉身成為身家過50億元的富豪,他的實力不容忽視。
華通系旗下的華拓實業對做大華通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知情人士透露,李炎一直在尋求華拓實業海外上市的機會,并與摩根士丹利(業內俗稱其為大摩)接觸密切。在促使華拓海外上市難成的情況下,大摩促使騰中將注意力轉向了悍馬。買馬事件,被尖銳地指為,很可能是大摩與華拓的“合謀”。
四問騰中:如何養馬
此次收購,騰中既沒有獲得悍馬的股權,也沒有獲得悍馬的核心技術。悍馬的核心技術仍然保留在A M G手里,所以很難提升騰中在汽車領域的生產技術水平。
在1990年代,曾經刮起過一股悍馬熱,知名影星施瓦辛格就是悍馬的狂熱追隨者之一,而如今悍馬熱在國外早已熱卻,在中國也難掀熱潮。實際上,悍馬被現代人稱為“吞噬汽油車”,每升汽油跑4公里,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普通車多三倍。許多環保主義者反對它,認為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普通老百姓看著它昂貴的價格和巨大的耗油量,望而興嘆。
據通用汽車的銷售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悍馬全球的銷量僅為1萬輛,同比下降達54%。根據目前中國汽車的市場需求來分析,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理事周民良曾表示,”現在國家政策已經很明顯地指出,支持小排量汽車的生產與銷售。悍馬可謂背道而馳,這種大排量的車型將會越來越沒有市場“。雖然說中國人口多,但是畢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接受這樣的車型。對悍馬車的需求不旺等原因,使騰中在國內生產悍馬的計劃最終擱淺。
交易后,騰中需要為美國養活3000個工作崗位的人員,單是養人成本就高達4億多美金。頂著負債收購后的壓力,騰中要怎么為悍馬未來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發展資金買單尚為一個懸念。
五問騰中:如何整合
買馬事件也不排除騰中在海外投行的蠱惑下,受騙上當,騎馬難下的可能,這是業界流行的對騰中此舉的另一種解釋。但很多人疑慮,退一步來說,假設騰中的申請通過了商務部的審核,接下來它又該怎么辦?
收購史上,由于人員和企業文化整合不當而導致收購未達到應有效應的例子屢見不鮮。當初,上汽斥資5億美元,收購了江河日下的韓國雙龍汽車,也是因為人員和企業文化整合不當,不得不以失敗告終。有人質疑,實力雄厚的央企在跨國收購后的整合當中,尚且如此艱辛,更何況一家背景不明、從未涉足汽車領域的民營企業!他著實為騰中捏了一把冷汗。想要迅速提高悍馬每年的低銷售量,顯然非常困難。
德勤中國區合伙人王大威告訴《上海國資》,目前中國企業并購國外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跨國收購中,兩個完全不同的企業文化背景如何整合好,如何管理國外企業的員工和悍馬的核心團隊,都將是騰中今后面臨的難題。
騰中“死了都要買悍馬”,不管是其自稱的收購也好,還是一場交易也罷,或許暗藏著它想要沖擊國際市場,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做好產業延伸的野心。騰中如此執著的舉動,是否能夠為某個集團或某位富豪爭取到想要的發展前景和利益,還是最終會不堪重負,葬送企業的前途,關于它的精彩還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