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飄在天上,根子卻在地上。”這是陜西省銅川市長郭大為對制定該市治污降霾方案提出的總思路。5月29日,該方案討論稿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透露出該市治理灰霾的決心,從水泥等一些支柱產業下狠手實現降霾目標。
工業粉塵是治理重中之重
“水泥廠方圓幾百米的樹上都是水泥粉塵,這樣的環境老百姓哪能生活得舒心。”銅川市副市長王剛說到一些水泥企業只顧要產量、不顧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時這樣感慨。在銅川老區與新區之間的西銅高速兩側,有多家水泥廠,多數的日子里都是粉塵籠罩,灰蒙蒙一片。
據銅川市去年的環境監測顯示,盡管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在增加,但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依然偏高,自然降塵強度更居關中之首。銅川市環保局局長萬水庫分析認為,水泥廠、石渣廠等因生產產生的粉塵,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因,治理工業企業粉塵將成為治污降霾的重中之重。
記者從銅川市正在醞釀制定的治污降霾方案中獲悉,今年除了工業粉塵治理,還將拿出具體措施對道路揚塵、煙塵、非煤礦山揚塵等進行集中治理。
藥王山周邊8家水泥廠或關或遷
水泥一直是銅川市的支柱產業,目前年產能約2000萬噸,加上兩條正在建設的水泥生產線,年產能將達到3000萬噸。這個產能大約能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
“一些水泥廠一治理就好些,完了又反彈,群眾受害大,老百姓非常恨。”銅川市副市長任勇牽頭各相關部門制定降霾方案,他明確表示,此次治污降霾一些重點位置、重點污染源一定要拿下。
藥王山是銅川市重點打造的養生休閑去處,但現實的情況是,周圍分布著上十條水泥生產或與之相關的企業,產生的粉塵讓這里常常“灰蒙蒙”。據了解,銅川已準備對藥王山周邊8個水泥企業關閉或搬遷,其中新耀水泥廠關閉,將軍山水泥廠等7個水泥生產企業年底前完成搬遷。同時,年底前秦嶺水泥等4家企業完成脫硝工程,降低粉塵產生。
副市長王剛在討論方案時表示,今后銅川不再上新的水泥生產線,同時加大對已采取治污措施的水泥企業的監督檢查。
治污降霾拿出硬辦法讓違者心驚
除了水泥企業,其他一些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也要求關停或者限期改造。其中,從川口至耀州區沿國道兩側的石渣企業多進入淘汰名單,一、二、三道橋有6家石渣企業年底前關閉,黃堡梁家塬13家白灰企業關閉等。
提交審議的治污降霾方案還要求,嚴查貨運車輛的遺散揚塵,凡從市區過往或在城區內行駛的貨運車輛必須采取加蓋篷布等密閉措施,否則將從嚴查處;對穿越城市規劃區的國道、省道和城市主干道,今后采取濕法機械清掃作業,防止二次揚塵產生。
“(方案)條目不在多,關鍵是要管用。”銅川市市長郭大為認為,治污降霾要拿出硬辦法,讓違反者看了心驚。今后,銅川市將會定期對重點污染企業進行排名,向社會公示接受群眾和媒體的監督。同時對現有的高污染企業嚴格監控,制定退出辦法。
郭大為表示,環評要作為今后項目引進的一個前置條件,環評不達標的項目不能上。對于領導包抓的項目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從我抓的項目先考評,不顧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終身追究決策者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