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魚洞水庫上空晴空萬里,非常適合爆破施工。上午9時多,現場500米以外就設立了警戒線,公安和民兵預備役人員把守三道關卡,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在大壩下,還有一條寬約10米的溪流阻擋著人們的前路,記者也只能涉水而過。在通往大壩頂部的陡峭小路兩邊排滿一臺臺空氣壓縮機、柴油機以及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
記者往水庫一看,滿池碧水已不復存在,水底的小樹孤零零地裸露在干裂的黑泥之上。大壩的右側挖出一條寬闊的溢洪道。廣東爆破工程公司的技術人員站在壩上,正用注漿機把黃泥漿灌到鉆好的炸藥孔中,再仔細地把條狀炸藥一條條放入其中。平均每個炸藥孔放置了至少10多條炸藥。整個過程持續了3個多小時。
爆破前三大措施保村民安全
從化市水利局局長江柱興告訴記者,為了保障村民的安全,他們采取了三種安全措施。
首先,他們動員了20名干警、10名預備役人員在水庫500米半徑范圍拉起了警戒線,昨天下午3時對警戒線內的所有人員進行清場。他們還在魚洞村廣播站進行不間斷的廣播,提醒群眾不要進入警戒線。其次,早在前天晚上8時,村委已經派出工作組,到村民的家里進行逐戶通知,告訴他們大壩存在不安全因素,要在下午5時進行爆破,讓村民務必在當天下午3時前撤離生產范圍。最后,他們還從呂田鎮醫院派出幾名醫生和一輛救護車在魚洞村的村委待命。
爆破時1分鐘炸出20米缺口
“嗚——”下午4時30分,一聲長長的警報聲劃破長空,“這是爆炸前的警報鳴響!我們分別隔15分鐘就會響一次,在爆炸前一共會響三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下午4時59分,最后一聲警報響起。5時整卻沒有任何聲響了。記者站在離大壩300多米處,只見大壩右側忽然滾下大量的沙石,不到一分鐘,整個大壩的右上部分已經出現了一個大缺口,土黃色煙霧升騰而起。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次爆破只是將大壩炸出一個大約20米寬,12米深的大窟窿,以后還將繼續爆破,徹底摧毀大壩,確保下一輪強降雨來臨之前下游地區安全。
爆破后轉移群眾基本返家
受魚洞水庫險情影響,下游的龍門縣在6月27日開始陸續轉移上萬群眾。昨日在現場的該縣水利局工程師陳玉華透露,險情解除,轉移群眾已經基本返家,當地政府還在電臺和電視上發布消息通知群眾回家。他認為,廣州處理這次事件反應比較迅速,也較為妥善。
記者了解到,魚洞水庫于2006年由番禺一家工程公司負責興建,總投資326萬元,但在今年汛期前尚未通過審批手續。
據悉,從化目前境內共有魚洞水庫這樣的小(二)型水庫57個、小(一)型水庫22個,中型水庫4個,占廣州水庫總數的1/4左右。鑒于事件重大且引起廣泛的關注,從化已成立由分管副市長劉宗靜為組長,包括紀檢、監察、財政、審計和建設等部門的調查組,徹查魚洞水庫工程的安全問題,廣州市紀檢部門將派專人參與。如果查明屬于人為因素導致大壩出現險情,將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解密一:為何選擇爆破方式?
按照原來的方案,對魚洞水庫的拆除方式有兩種,一為爆破,二為機械拆除。為何最終選擇前者?據了解,水利專家在查看水庫工程現場后發現:水庫大壩已喪失擋水能力,處于危險狀態。同時,魚洞水庫處于廣東暴雨高發區域,現又處于汛期,隨時可能因為強降雨帶來安全問題。專家組認為必須全壩拆除。
從化市水利局局長江柱興介紹,如果采用挖掘機和推土機拆除大壩,整個工期至少需要15天;而采取爆破拆除的方式,迅速拆除大壩,可以更快地徹底消除汛期水庫的安全隱患。
解密二:水庫爆破難度幾何?
“這和爆大樓是兩回事!大樓里都填滿了混凝土和鋼筋,大壩里的密度卻是很不均勻的。”在現場,廣東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孟慶彪介紹,大壩受到損害較為嚴重,壩體里面存在空心化的現象,爆炸時極易產生能量損耗,所以不能采用常規手法安裝炸藥。現在,最多的一個鉆孔要放置多達幾十斤的炸藥,最少也要有幾斤左右。
“鉆孔的時候我們都腿軟了。”負責鉆炸藥孔的工程人員唐師傅對記者說,大壩又高又松,鉆孔時即使先加入黃泥加固,震動力也非常之大。
解密三:機械如何運抵壩頂?
記者從廣州市區驅車到呂田魚洞水庫時間不過兩小時左右,不過這段路對于爆破公司的搶險人員來說卻異常艱險。干爆破這一行已經10多年的河南老鄉老曲表示,當日進入水庫現場時,沿途的道路還存在塌方和山泥傾瀉等現象,挖掘機等大型機械根本難以進入。“只能邊挖邊走,足足走了12個小時。這是我干過的最難最苦的爆破工程了。”
老曲說,最難的還是運送機械,像重一千多斤的空氣壓縮機、柴油機等都要由人工拆卸開來,分成七八份徒手運上壩頂,非常辛苦。
廣東不少水庫亟待修整
廣東是一個多雨的省份。然而,廣東的水庫卻面臨著“老弱病殘”的局面,不僅讓寶貴的水資源白白流走,還可能成為安全隱患。
據廣東省科學院教授陳朝輝調查,廣東的大中型水庫都存在著泥沙淤積、庫容減少的問題。321個大、中型水庫的總淤積量相當于20多個大型水庫或200多個中型水庫的庫容,損失相當大。
水庫的老化與數量不足,從防災減災的角度說也是一個大隱患。比如雷州,去年8月,雷州半島遭遇200年一遇特大暴雨洪水襲擊,有專家擔憂,長期干旱的雷州,薄弱的水利設施可能缺乏抗洪能力。據媒體披露,雷州市現有的12座中型水庫,由于資金困難,仍有兩座中型水庫沒有加固配套,至于其余的140座小型山塘水庫,加固配套的工作更加任重道遠。
陳朝輝說,廣東水庫目前面臨的問題,管理體制弊端不容忽視。“粵東某縣一中型水庫,發電并不多,可縣里居然安排400多人到水庫白領錢,吃閑飯。
陳朝輝建議,水庫治淤應以庫區流域為界限,劃定并建立水庫自然保護區,并立法保護。他說,由于地表水水質惡化,現在很多山區水庫已經成為廣東水源最后的“陣地”,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治和維護,并改革管理體制加強管理,以保證其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發展的水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