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來,三一集團的執行總裁向文波要比董事長梁穩根更“有名”。
一個是靈魂,一個是符號
三一集團的職員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趣事:“過去,經常有一些官員或客戶握住梁穩根(三一集團董事長)的手問候說,“向總(三一集團執行總裁向文波)好!”外界“知向而不知有梁”的原因,“一個是因為梁穩根較為低調,鮮少接受媒體采訪;另一個原因是向文波做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
從2006年6月開始,三一集團執行總裁向文波在其博客上發表了近50篇文章,從行業及國家經濟安全、民族工業品牌的保護與自主創新等角度探討徐工并購案,由此引發了一場外資并購的“全民大討論”。之后,徐工方案發生了調整,一是把凱雷的股權比例降到了50%,二是交易價格提高了44%。三一的職員說,“梁穩根是三一集團的靈魂,向文波是三一集團的符號。”
當《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與梁穩根和向文波面對面采訪的時候發現,從外表上看,他們其實很易區分。
圓臉、不戴眼鏡的向文波在傾聽的時候,神態認真,目光專注;而國字臉、戴著眼鏡的梁穩根與對方交流時,喜歡把下巴稍稍抬起并側著一點,半瞇著眼睛,臉上略帶自信且矜持的微笑。向文波的肢體語言多用雙手配合表達,梁穩根常用一只手,手勢少,但簡潔有力。
向文波的講話率直且尖銳,給人以思維敏捷、思路清晰的印象,他不刻意掩飾好惡與喜怒,說到動情處,他會馬上站起來,聲調也跟著提高。和向文波相比,梁穩根的講話很輕松,他總是試圖讓語言變得幽默一些,生動一點,他講話喜歡打比喻,還喜歡“賣關子”,比如,在他需要別人記下一個數字或者他要強調某句話的時候,他會迅速把頭轉向別人問,“這個數字我不記得啦,你們記得嗎?”“那句話是怎么講的,你知道嗎?”此時,如果向文波在場,他就會馬上回答梁穩根的問題,簡單而準確。
“湖南首富”曾經屢敗屢戰
梁穩根是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1993年創辦三一集團,2003年7月,旗下子公司三一重工(行情論壇)(股票代碼:600031)上市。2005年,中國證券市場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三一重工成為首批試點的企業并首家成功股改,這一年,他以“股改第一人”的榮譽獲“央視經濟年度人物獎”。
梁穩根是外界公認的“湖南首富”。如果按三一重工3月7日的收盤價42.35元/股計算,梁穩根持有三一重工的股份市值已超過42億元,再加上其所持有的其他非上市公司資產,他的個人財富超過55億元。
但他并不看重“首富”這個稱呼或者榮耀,他說:“當一個人擁有數百萬的時候,這也許是他的私人財產;當他擁有數千萬的時候,這也許是集體的財產;當他擁有數億元資產的時候,這只能是國家的財產了。”
今年51歲的梁穩根出生于湖南省婁底地區漣源市茅塘鎮的一個山村里,婁底方言復雜,因此有“十里不同音”一說,梁穩根的普通話里就夾雜著典型的“茅塘鎮口音”,其創業故事也是當地人教育子女的成功典范。
梁穩根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二年考入中南大學金屬材料系的,1983年,他被分配到兵器工業部洪源機械廠工作,兩年后下海。梁穩根后來回憶說,當時他曾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如果經商失敗了,我就去做兩件事:一是寫一本書——《此路不通》,以此來告誡像我們一樣沖動的年輕人;二是一起到落后的山村去當先生,教書育人。”
“我們販過羊,失敗了;做過酒,也失敗了;做過玻璃纖維,仍然失敗了!”不喜歡向外界談及其創業史的梁穩根,卻喜歡在說他創業之初的艱難時,提到那勉強換回路費的幾只羊。
梁穩根掘得的“第一桶金”是選擇了焊接材料作為突破口——這正是他的特長,其基地設在他的老家。三一重工上市之后,梁穩根做的第一件事是帶領員工去韶山參觀毛主席故居,隨后到漣源市茅塘鎮參觀公司舊地。公司員工認為,此旨意在感恩、尋根和勵精圖治。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面對當時國內巨大的基礎建設投入,梁穩根捕捉到重工制造領域巨大的市場潛力,并成為挺進該行業的民企第一人。1993年,三一進軍長沙,梁穩根將他們的企業更名為三一集團。 據他的朋友,同時也是競爭對手的中聯重科(行情論壇)(股票代碼:000157)董事長詹純新回憶,“當時,三一集團有兩個想法:一是做遠大的空調,二是做我們的混泥土機械,這是梁穩根的敏銳。”
“攪局者”的“產業報國”精神
2006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曾與向文波探討三一集團成功的原因,記者認為有三點:一是行業良好的發展機遇;二是較好的運行機制;三是長期致力于品牌建設。向文波沉默半晌后說,“還有一點,是我們‘產業報國’的精神。”
很多人難以理解三一集團“產業報國”的想法。向文波虎著臉說,“三一集團為什么能成為股改的‘實驗田’,因為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徐工改制,我以一個國家公民的身份,在一個熟悉的行業里以總裁的身份就國有資產管理、國家經濟安全交易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別人認為我在‘攪局’,我不在乎,我做自己;我們到印度去‘復制’一個三一集團,到美國去辦廠,我們產品有競爭優勢,我們也不相信工程機械只有外國人能做得好。”
“不要寫我個人,要寫你就要寫我們三一集團的導向性。”
1962年出生于湖南沅江的向文波,研究生畢業后,1991年進入三一集團。“毫無疑問,董事長梁穩根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之一。”向文波說,“我和梁穩根很多性格是相近的。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總能達成一致。之前我到他那里去,看見他桌子上放了一本管理學的書,書翻得很爛,說明他花了很多時間在研究這本書。沒有他,我不會到三一集團來。”
三一集團的員工說,假如梁穩根和向文波肩并肩地走,他們的步伐很容易形成共振。以徐工改制為例,梁穩根透露,“向文波先生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其實董事會內部的意見一直是不統一的。某種意義上,我認為他是在不顧一切地盡一個中國人的責任。作為我來說,我贊成他這個觀點,同意他的這些看法。”
談到社會責任,梁穩根認為,要把一個企業做大,如果光為股東創造價值,沒有一種使命感,那么這個企業可能會做不大,也做不強。“三一集團是做工業的,是用品質感動世界,這是一種社會使命,也是一種發展企業的動力。不僅要融入中國經濟建設的大潮中,同時還要推動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居高聲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