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三湘都市報報道, 我國首座集拱、梁、索3種結構于一體的斜拉式拱橋———湘潭湘江四大橋,于昨日上午10時順利實現(xiàn)主橋合龍。該橋將于明年6月底全面建成通車,屆時將成為連接長株潭3市的又一咽喉要道。
斜拉飛燕橋型系國內首創(chuàng)
湘潭四大橋系湖南省重點工程,位于湘潭三大橋下游4.3公里處,西起湘潭市北二環(huán)線與富洲路交匯處,東接107國道,主橋及引線總長4488米,是湘潭二環(huán)線、320國道和長株潭三市城際間快車道的一段。其中,主橋全長1345米,橋面寬27米,其橋型為雙飛燕斜拉鋼管混凝土拱橋。這一橋型為國內首創(chuàng),它巧妙地集拱、梁、索三種結構于一體,設計新穎,造型美觀,科技含量較高,在同類橋梁中居世界領先水平。
該橋由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設計,中港第四航務工程局采用BOT形式投資建設,特許經(jīng)營期30年。總投資達4.2億元,2004年2月28日正式動工,工期3年,預計2007年6月底可建成通車。其兩端引道系四大橋配套工程,全長3143米,路寬63米,雙向六車道,投資1.55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把脈
為確保大橋質量,建設單位專門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立礎、鄭皆連在內的9位國內知名橋梁專家反復分析、論證,制訂了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期間,建設者們攻克了眾多技術難關。
此次主橋鋼管拱的勝利合龍,標志著大橋建設已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目前建設者們正在加緊進行吊桿、鋼縱橫梁及橋面的安裝調試。
將成為長株潭咽喉要道
作為跨越湘江的一座特大橋梁,湘潭四大橋建成后,將分流湘潭過境車輛,使107國道至320國道的過境車輛無需再經(jīng)過該市城區(qū),從而大大減少市區(qū)的車流量,緩解城區(qū)交通壓力,提高市區(qū)環(huán)境質量。同時,該橋及兩端道路的貫通,將直接帶動沿線兩廂的開發(fā)建設,使湘潭城區(qū)面積擴大10平方公里。
斜拉飛燕橋型系國內首創(chuàng)
湘潭四大橋系湖南省重點工程,位于湘潭三大橋下游4.3公里處,西起湘潭市北二環(huán)線與富洲路交匯處,東接107國道,主橋及引線總長4488米,是湘潭二環(huán)線、320國道和長株潭三市城際間快車道的一段。其中,主橋全長1345米,橋面寬27米,其橋型為雙飛燕斜拉鋼管混凝土拱橋。這一橋型為國內首創(chuàng),它巧妙地集拱、梁、索三種結構于一體,設計新穎,造型美觀,科技含量較高,在同類橋梁中居世界領先水平。
該橋由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設計,中港第四航務工程局采用BOT形式投資建設,特許經(jīng)營期30年。總投資達4.2億元,2004年2月28日正式動工,工期3年,預計2007年6月底可建成通車。其兩端引道系四大橋配套工程,全長3143米,路寬63米,雙向六車道,投資1.55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把脈
為確保大橋質量,建設單位專門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立礎、鄭皆連在內的9位國內知名橋梁專家反復分析、論證,制訂了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期間,建設者們攻克了眾多技術難關。
此次主橋鋼管拱的勝利合龍,標志著大橋建設已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目前建設者們正在加緊進行吊桿、鋼縱橫梁及橋面的安裝調試。
將成為長株潭咽喉要道
作為跨越湘江的一座特大橋梁,湘潭四大橋建成后,將分流湘潭過境車輛,使107國道至320國道的過境車輛無需再經(jīng)過該市城區(qū),從而大大減少市區(qū)的車流量,緩解城區(qū)交通壓力,提高市區(qū)環(huán)境質量。同時,該橋及兩端道路的貫通,將直接帶動沿線兩廂的開發(fā)建設,使湘潭城區(qū)面積擴大1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