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與廣東火電工程總公司在上海簽署了一臺SCC90000(900噸)履帶式起重機的購銷合同,這一總額逾1億元的項目,意味著我國超大型履帶式起重機的噸位紀錄被再次刷新。
在我國的履帶式起重機市場中,350噸以上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多是由國外企業所制造,而國產履帶式起重機多集中在中小噸位,目前已經投入市場的由我國企業自主開發研制的最大噸位的起重機是由中聯浦沅制造的QUY600,其最大起重量可達到600噸。
三一重工此次900噸起重機的研發,填補了我國在超大型履帶式起重機方面的空白。徐工重型、撫挖、中聯浦沅在噸位上也較前幾年有了一個巨大的提高,“中國制造”開始沖擊由世界品牌所把持的大型履帶式起重機市場。
建設項目陸續上馬催熱吊裝市場
“目前我國的液壓履帶式起重機市場正在呈現不斷發展的態勢,這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睋嵬阡N售公司總經理張劍說。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石化、火電、核電等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笆晃濉逼陂g,中國石油計劃投資1800多億元,建設大連石化、獨山子石化等7個世界級千萬噸級煉油基地;我國電力裝機年均投資5000億~6000億元,根據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到2020年要形成4000萬kW的核電發電能力,除去現有的850萬kW,核電新建項目的規模約有3200萬kW。這就意味著中國在未來10幾年中將建設大約32個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此外還有鋼鐵、化工等行業的新項目開工建設
這些項目的開工建設催生了大型吊裝工程設備的市場繁榮,而相對于其他類型的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具有的接地壓強小、轉彎半徑小、可吊重行走等作業優勢使其成為大型吊裝工程的首選。如此強勁的市場需求,履帶式起重機的發展空間被業界一致看好。
然而自1978年利勃海爾在北京設立第一個辦事機構向中國提供履帶式起重機起,近30年來,在國內履帶式起重機市場的舞臺上扮演主角的一直是歐美日品牌,特別是在大中型履帶式起重機方面,更是被牢牢控制在國外企業手中。在北京燕山石化工地上美國馬尼托瓦克起重集團的1000噸級M21000將完成900t左右起重量的吊裝;德國利勃海爾LR11350履帶式起重機成功吊裝總重1206t的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的石化加氫脫硫裝置的反應器,創履帶式起重機在中國吊裝新紀錄。
面對國產履帶式起重機的市場空白,以撫挖、徐重、三一和中聯浦沅為代表的國內骨干企業已開始向中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發起強勢進攻。2005年,徐重300噸、撫挖250噸、中聯浦沅200噸履帶式起重機相繼成功下線;2006年5月,三一重工研制成功SCC4000(400t),成為當時國內企業制造的最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但這個紀錄半年后即被中聯浦沅的QUY600(600t)履帶式起重機打破;現在三一重工已經開始向900噸的目標進軍
上海三一科技的副總經理劉金江說,如果市場有需求,他們還會繼續研制更大噸位的履帶式起重機。
國產品牌還需品質為先
“大噸位液壓履帶式起重機的研發面臨很多難題,噸位每增加100噸,相應的技術含量就要上一個臺階?!睋嵬阡N售公司總經理張劍向記者解釋道,在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的研發過程中要突破四個技術難題:
第一是臂架設計和制造技術方面。由于不同的作業工況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采用先進的模擬軟件對各種作業工況進行模擬提取數據,對臂架結構進行動態的受力分析和計算,此外還有構成臂架的各個臂節之間的連接方式以及高強鋼管與接頭的焊接工藝,這也增加了設計的難度;第二是超級起重設計技術,在起重臂呈懸臂受力狀態時,臂架根部截面彎矩變大,應力分布不均勻,這時增加一個超起臂架,可改變受力狀況,同時超起臂架與超起配合連接能夠增加其穩定性;第三是行走結構設計技術,超大噸位起重機底盤除了滿足自身和起重能力載荷要求外,還要具有快速拆裝性能,滿足單件重量不超過運輸重量的要求,由于履帶架結構受力復雜,這就需要進行大量的有限元分析計算;此外,為適應特殊作業,有時還需要設計新型結構。
我國履帶式起重機制造商從最早借鑒日立建機等國外企業的先進技術到現在,研發水平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中小型噸位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已經占有較高市場份額,而且產品已經打入北美、中東等市場,出口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據了解,盡管目前國內履帶式起重機的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大約低10%~30%,比起挖掘機、裝載機等其他工程機械,履帶式起重機的價格優勢就不是那么明顯。因此一些用戶表示,大噸位國產履帶式起重機剛起步,在產品性能上與國外產品相比還存在差距,而施工設備的維修勢必會影響施工的質量和工期。因此在價格相差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他們還是選擇了國外產品。那么國產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又憑借什么與國外產品分羹市場呢?
上海三一科技的劉金江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國產履帶式起重機的性能與質量也在不斷的提升。同時在售后服務及安裝維修上比國外企業更具優勢。另外,由于國家政策導向,對于大型機械配套設備的進口稅率較低,比如,撫挖就是具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在原材料的進口中采用直接進口的方式,減少了大量的中間環節,從而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
配套零部件國產化之路是否必要
相對于其他工程機械國產產品價格明顯低于國外產品的現狀,履帶式起重機的價格低幅是比較小的。中聯重科董事會董事劉權說,這主要是由于部分零部件,特別是關鍵部位的零部件目前還必須依賴進口所導致的。
撫挖銷售公司總經理張劍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隨著國產履帶式起重機新產品不斷涌現,不僅對于設計上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于鋼材以及主要元件的要求也隨之提升。為了保證產品技術性能的穩定,目前國產大噸位產品主要元件采取通用的國際化采購方式。
劉權認為,零部件的國際采購并不是一件壞事,這是一種國際化分工的趨勢。二戰之后,德國的工業發展非常迅猛,液壓技術已經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連卡特彼勒這樣的大公司也會從德國大批采購液壓設備,我們當然也應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使用先進的配套設備,以提高自身的產品總體質量。
他認為,不能夠片面認為零部件生產應該全部國產化,目前德國的液壓裝置生產工藝已經非常先進,而我國的液壓裝置水平相較于國外還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而這個時候為了保證機器成品的高品質,仍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采用國外的配套產品。
目前,除了液壓設備及吊臂等關鍵部件的高強度版型材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部分通用元件(各種標準件、電氣元件等)已經實現了由國內廠家生產。但通過比較可以明顯發現,技術含量較高的配件仍主要依賴于進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大量關鍵部件依賴進口會帶來產業安全上的隱憂,近年來發生的幾起GPS系統泄露我國地理數據的事件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以及眾多廠商的重視。
目前我國雖然已有部分企業可以進行這方面零部件的生產,但是其產品質量、使用壽命等跟國外產品還有很大差距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很多履帶式起重機生產廠商還是會首先考慮國外進口,但是這也使得其產品成本并不能得到較大幅度的降低。所以說,加快提升國內相關配套件的技術水平及產品質量任重道遠。
在我國的履帶式起重機市場中,350噸以上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多是由國外企業所制造,而國產履帶式起重機多集中在中小噸位,目前已經投入市場的由我國企業自主開發研制的最大噸位的起重機是由中聯浦沅制造的QUY600,其最大起重量可達到600噸。
三一重工此次900噸起重機的研發,填補了我國在超大型履帶式起重機方面的空白。徐工重型、撫挖、中聯浦沅在噸位上也較前幾年有了一個巨大的提高,“中國制造”開始沖擊由世界品牌所把持的大型履帶式起重機市場。
建設項目陸續上馬催熱吊裝市場
“目前我國的液壓履帶式起重機市場正在呈現不斷發展的態勢,這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睋嵬阡N售公司總經理張劍說。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石化、火電、核電等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笆晃濉逼陂g,中國石油計劃投資1800多億元,建設大連石化、獨山子石化等7個世界級千萬噸級煉油基地;我國電力裝機年均投資5000億~6000億元,根據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到2020年要形成4000萬kW的核電發電能力,除去現有的850萬kW,核電新建項目的規模約有3200萬kW。這就意味著中國在未來10幾年中將建設大約32個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此外還有鋼鐵、化工等行業的新項目開工建設
這些項目的開工建設催生了大型吊裝工程設備的市場繁榮,而相對于其他類型的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具有的接地壓強小、轉彎半徑小、可吊重行走等作業優勢使其成為大型吊裝工程的首選。如此強勁的市場需求,履帶式起重機的發展空間被業界一致看好。
然而自1978年利勃海爾在北京設立第一個辦事機構向中國提供履帶式起重機起,近30年來,在國內履帶式起重機市場的舞臺上扮演主角的一直是歐美日品牌,特別是在大中型履帶式起重機方面,更是被牢牢控制在國外企業手中。在北京燕山石化工地上美國馬尼托瓦克起重集團的1000噸級M21000將完成900t左右起重量的吊裝;德國利勃海爾LR11350履帶式起重機成功吊裝總重1206t的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的石化加氫脫硫裝置的反應器,創履帶式起重機在中國吊裝新紀錄。
面對國產履帶式起重機的市場空白,以撫挖、徐重、三一和中聯浦沅為代表的國內骨干企業已開始向中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發起強勢進攻。2005年,徐重300噸、撫挖250噸、中聯浦沅200噸履帶式起重機相繼成功下線;2006年5月,三一重工研制成功SCC4000(400t),成為當時國內企業制造的最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但這個紀錄半年后即被中聯浦沅的QUY600(600t)履帶式起重機打破;現在三一重工已經開始向900噸的目標進軍
上海三一科技的副總經理劉金江說,如果市場有需求,他們還會繼續研制更大噸位的履帶式起重機。
國產品牌還需品質為先
“大噸位液壓履帶式起重機的研發面臨很多難題,噸位每增加100噸,相應的技術含量就要上一個臺階?!睋嵬阡N售公司總經理張劍向記者解釋道,在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的研發過程中要突破四個技術難題:
第一是臂架設計和制造技術方面。由于不同的作業工況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采用先進的模擬軟件對各種作業工況進行模擬提取數據,對臂架結構進行動態的受力分析和計算,此外還有構成臂架的各個臂節之間的連接方式以及高強鋼管與接頭的焊接工藝,這也增加了設計的難度;第二是超級起重設計技術,在起重臂呈懸臂受力狀態時,臂架根部截面彎矩變大,應力分布不均勻,這時增加一個超起臂架,可改變受力狀況,同時超起臂架與超起配合連接能夠增加其穩定性;第三是行走結構設計技術,超大噸位起重機底盤除了滿足自身和起重能力載荷要求外,還要具有快速拆裝性能,滿足單件重量不超過運輸重量的要求,由于履帶架結構受力復雜,這就需要進行大量的有限元分析計算;此外,為適應特殊作業,有時還需要設計新型結構。
我國履帶式起重機制造商從最早借鑒日立建機等國外企業的先進技術到現在,研發水平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中小型噸位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已經占有較高市場份額,而且產品已經打入北美、中東等市場,出口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據了解,盡管目前國內履帶式起重機的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大約低10%~30%,比起挖掘機、裝載機等其他工程機械,履帶式起重機的價格優勢就不是那么明顯。因此一些用戶表示,大噸位國產履帶式起重機剛起步,在產品性能上與國外產品相比還存在差距,而施工設備的維修勢必會影響施工的質量和工期。因此在價格相差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他們還是選擇了國外產品。那么國產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又憑借什么與國外產品分羹市場呢?
上海三一科技的劉金江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國產履帶式起重機的性能與質量也在不斷的提升。同時在售后服務及安裝維修上比國外企業更具優勢。另外,由于國家政策導向,對于大型機械配套設備的進口稅率較低,比如,撫挖就是具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在原材料的進口中采用直接進口的方式,減少了大量的中間環節,從而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
配套零部件國產化之路是否必要
相對于其他工程機械國產產品價格明顯低于國外產品的現狀,履帶式起重機的價格低幅是比較小的。中聯重科董事會董事劉權說,這主要是由于部分零部件,特別是關鍵部位的零部件目前還必須依賴進口所導致的。
撫挖銷售公司總經理張劍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隨著國產履帶式起重機新產品不斷涌現,不僅對于設計上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于鋼材以及主要元件的要求也隨之提升。為了保證產品技術性能的穩定,目前國產大噸位產品主要元件采取通用的國際化采購方式。
劉權認為,零部件的國際采購并不是一件壞事,這是一種國際化分工的趨勢。二戰之后,德國的工業發展非常迅猛,液壓技術已經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連卡特彼勒這樣的大公司也會從德國大批采購液壓設備,我們當然也應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使用先進的配套設備,以提高自身的產品總體質量。
他認為,不能夠片面認為零部件生產應該全部國產化,目前德國的液壓裝置生產工藝已經非常先進,而我國的液壓裝置水平相較于國外還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而這個時候為了保證機器成品的高品質,仍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采用國外的配套產品。
目前,除了液壓設備及吊臂等關鍵部件的高強度版型材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部分通用元件(各種標準件、電氣元件等)已經實現了由國內廠家生產。但通過比較可以明顯發現,技術含量較高的配件仍主要依賴于進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大量關鍵部件依賴進口會帶來產業安全上的隱憂,近年來發生的幾起GPS系統泄露我國地理數據的事件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以及眾多廠商的重視。
目前我國雖然已有部分企業可以進行這方面零部件的生產,但是其產品質量、使用壽命等跟國外產品還有很大差距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很多履帶式起重機生產廠商還是會首先考慮國外進口,但是這也使得其產品成本并不能得到較大幅度的降低。所以說,加快提升國內相關配套件的技術水平及產品質量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