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日報》記者質疑ST獅頭2011年水泥產品遭散裝化且有賤賣之嫌的報道發出后,公司在近日對此質疑進行了澄清稱,“公司不存在水泥賤賣的情形”,但是,公司又同時承認了2011年散裝水泥比例高達58.57%,比2012年40.47%的散裝水泥高出18.1%。
有ST獅頭股東對此提出質疑,按照澄清公告所說“公司的獅頭牌水泥質量好、價格高是公認的事實”,那么,在上市公司管理層如此“努力”之下,上市公司通用水泥的利潤哪里去了?
據上述股東測算,ST獅頭2011年水泥噸利潤創12年歷史最低值10.24元。
專用設備全額計提存疑
此前,曾有ST獅頭股東質疑公司計提減值準備可能是為了掩蓋主營業務虧損。對此,ST獅頭澄清稱,其對公司業績隱藏巨虧的說法不實。
公司曾在2011年半年報中對涉及關停和淘汰落后產能范圍的固定資產預提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2.58億元。正是這一次計提,導致ST獅頭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2.71億元。
對于ST獅頭的這次計提,有公司股東提出質疑,從公司2011年中期報告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合計子項可見:“專用設備計提3976.76萬元,固定資產項目中的專用設備賬面價值為0。”簡言之,就是上市公司對專用設備部分做了全額計提。“雖然公司太原本部水泥生產線全線停產,但是朔州分公司保有45萬噸的年產能,不需要專用設備?這是有悖于常識的”。
記者查閱ST獅頭2011年6月發布的生產線關停公告可見“只保留朔州分公司(約45萬噸/年水泥生產能力)的生產經營”,也是說,公司仍有45萬噸水泥生產能力。
上述公司股東指出,如果說ST獅頭于2011年中期對專用設備進行全額計提的話,也可以理解為,公司在沒有全部停產的情況下,對正在運作中的設備計提減值準備,這是不合理的。“公司朔州分公司45萬噸年產能,是需要特種設備的。公司在2011年中報中,將非關停資產—公司朔州分公司也做了全額計提,其中緣由不得而知”。
ST獅頭澄清稱,由于上市公司的關停和搬遷是陸續進行的,公司經過與市政府多次溝通并結合公司的實際搬遷進度,2011年年末綜合考慮需要關停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對涉及關停搬遷、屬淘汰落后產能范圍的固定資產重新進行了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時點和金額的充分認定,確認2011年度需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額2.02億元,并相應沖回2011年半年報時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額5612.6萬元。
從公司上述澄清可見,ST獅頭于2011年中期全額計提專用設備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公司的關停和搬遷是陸續進行”這一問題,而此后,為了沖回計提,公司還曾“與市政府多次溝通”才得以實施。
水泥是否賤賣?
對于ST獅頭的這次沖回,公司和股東有著不同的說法。公司股東認為,公司沖回5612.6萬元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其實是為了掩飾2011年年末主營業務的虧損。
上述股東表示:“公司2011年全年凈利潤報虧2.78億元,而公司2011年中期則報虧2.71億元,兩個虧損數值相差不大,這會使公司股東誤以為公司2011年虧損是由于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造成的,從而掩蓋了公司主營業務虧損的事實。”對此質疑,ST獅頭給予否認。
更有公司股東懷疑ST獅頭四季度主營業務出現巨虧可能是由于公司賤價賣出大量水泥。ST獅頭澄清稱,“公司不存在水泥賤賣的情形”,同時還表示“實際情況為在太原市及周邊地區我公司的獅頭牌水泥質量好、價格高是公認的事實”。
公告稱,2011年6月公司通用水泥出廠均價為每噸326.75元。2011年下半年因政策發生變化,導致全國水泥市場價格普遍下滑,影響到全年水泥平均價格。公司表示,“公司全年水泥不含稅均價256元/噸”。
但據公司股東透露,2011年的水泥價格是在當年三季度才開始緩慢下降的,水泥價格下降主要影響的是公司四季度的業績,而且水泥價格下降也不會導致公司全面水泥不含稅均價256元/噸。
有分析稱,盡管2011年水泥價格回落,但幅度并不大,全國通用水泥年平均水泥價格比2010年約增長13%。有數據顯示,2010年上市公司水泥銷售均價為270元/噸(不含稅)。也就是說,ST獅頭全年水泥不含稅均價還沒有2010年的均價高,更不用談2011年上漲13%的均價了。
上述公司股東指出,上市公司2011年銷售均價只有256元/噸(不含稅)。2011年,公司平均噸成本也是上市以來所有年度報表中為最高,為246.11元/噸,比2010年增加17.15元,而噸利潤比2012年低26元/噸,創出最低值10.24元。“水泥成本上升,而售價卻下降,這就是2011年上市公司背離行業的內因。”
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2年這12年中,自2010年之前公司水泥噸利潤平均可達50元到45元左右。其中,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水泥噸利潤分別為57.95元、42.10元、10.24元和36.11元。由此可見,ST獅頭2011年每噸水泥利潤成為這12年來的最低值,而且降低的幅度很大。
從水泥行業的分析來看,2011年并不是水泥行業最糟糕的年度。那么,為什么ST獅頭在這個年度得到的噸利潤卻是最少的呢?而正是因為公司水泥噸利潤的離奇下降導致公司股東質疑其賤賣水泥。
更有公司股東向記者透露,上市公司在銷售價格操作上有前科:2006年其特種水泥銷售均價僅79.84元/噸,而前兩個年度即2004年和2005年分別為235.8元和191.73元。
默認散裝率高
為何ST獅頭水泥價格如此之低?有股東指出,公司靠散裝化降低水泥賣出價格。從公開數據可見,公司2011年的產量比2012年的產量要高,但包裝費用卻是三年中最低的,正因此,公司股東認為公司的水泥被散裝化處理了。
對此,ST獅頭表示,2011年公司散裝水泥占全部水泥的58.57%,2012年散裝水泥占全部水泥的40.47%,2012年散裝率同比降低 18.1個百分點,這樣一來,雖然2011年總產量高,但袋裝費用反而不比2012年高。
“上市公司2011年的散裝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也遠高于同期行業散裝率增速。”公司股東向記者說道:“澄清公告在默認2011年散裝化率偏高。”
據公告所列2011年散裝率58.57%,2012年散裝率40.47%,2010年估算約為48%。顯然2011年水泥散裝率是三個年度最高的。據統計,2011年全國平均水泥散裝率為51.78%,比去年提高了3.68個百分點。
公司股東對此表示不解,為何公司在證明2011年水泥散裝化比率比平時高的情況下,卻否認賤賣水泥呢?明顯包裝后的水泥要比散裝賣的水泥要貴啊,難道公司有錢不賺?
2011年大客戶比重過高
如果要質疑ST獅頭賤賣水泥的話,那么,公司會“賤賣”給誰呢?
有股東指出,ST獅頭曾在2011年銷售價值為7734萬元的水泥給太原天元電機設備有限公司(又稱:天元電機),這家公司也因此變成公司2011年的第一大客戶。但公司股東卻質疑一家生產電機設備的公司買如此多水泥的用途。此外,公司的另一五大客戶之一的太原市錦馨源貿易有限公司也因更改名稱頗遭股東詬病。
對此,ST獅頭表示,公司在銷售產品過程中隨時掌握市場動態,追求銷售價格最高化,采取有力措施擴大銷售渠道,在太原及周邊地區水泥價格一直是最高的,并按照公開、公平、價格合理的市場規律來面對市場。在其既定的價格政策范圍內,只要能付款均是一視同仁。
不過,有公司股東指出疑點,2011年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戶交易金額占全部業務收入的47.24%,在六個年度是最高的。此股東希望公司能對前五大客戶為何會在公司噸利潤最低點大量買進水泥有所解釋。
有ST獅頭股東對此提出質疑,按照澄清公告所說“公司的獅頭牌水泥質量好、價格高是公認的事實”,那么,在上市公司管理層如此“努力”之下,上市公司通用水泥的利潤哪里去了?
據上述股東測算,ST獅頭2011年水泥噸利潤創12年歷史最低值10.24元。
專用設備全額計提存疑
此前,曾有ST獅頭股東質疑公司計提減值準備可能是為了掩蓋主營業務虧損。對此,ST獅頭澄清稱,其對公司業績隱藏巨虧的說法不實。
公司曾在2011年半年報中對涉及關停和淘汰落后產能范圍的固定資產預提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2.58億元。正是這一次計提,導致ST獅頭2011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2.71億元。
對于ST獅頭的這次計提,有公司股東提出質疑,從公司2011年中期報告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合計子項可見:“專用設備計提3976.76萬元,固定資產項目中的專用設備賬面價值為0。”簡言之,就是上市公司對專用設備部分做了全額計提。“雖然公司太原本部水泥生產線全線停產,但是朔州分公司保有45萬噸的年產能,不需要專用設備?這是有悖于常識的”。
記者查閱ST獅頭2011年6月發布的生產線關停公告可見“只保留朔州分公司(約45萬噸/年水泥生產能力)的生產經營”,也是說,公司仍有45萬噸水泥生產能力。
上述公司股東指出,如果說ST獅頭于2011年中期對專用設備進行全額計提的話,也可以理解為,公司在沒有全部停產的情況下,對正在運作中的設備計提減值準備,這是不合理的。“公司朔州分公司45萬噸年產能,是需要特種設備的。公司在2011年中報中,將非關停資產—公司朔州分公司也做了全額計提,其中緣由不得而知”。
ST獅頭澄清稱,由于上市公司的關停和搬遷是陸續進行的,公司經過與市政府多次溝通并結合公司的實際搬遷進度,2011年年末綜合考慮需要關停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對涉及關停搬遷、屬淘汰落后產能范圍的固定資產重新進行了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時點和金額的充分認定,確認2011年度需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額2.02億元,并相應沖回2011年半年報時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額5612.6萬元。
從公司上述澄清可見,ST獅頭于2011年中期全額計提專用設備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公司的關停和搬遷是陸續進行”這一問題,而此后,為了沖回計提,公司還曾“與市政府多次溝通”才得以實施。
水泥是否賤賣?
對于ST獅頭的這次沖回,公司和股東有著不同的說法。公司股東認為,公司沖回5612.6萬元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其實是為了掩飾2011年年末主營業務的虧損。
上述股東表示:“公司2011年全年凈利潤報虧2.78億元,而公司2011年中期則報虧2.71億元,兩個虧損數值相差不大,這會使公司股東誤以為公司2011年虧損是由于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造成的,從而掩蓋了公司主營業務虧損的事實。”對此質疑,ST獅頭給予否認。
更有公司股東懷疑ST獅頭四季度主營業務出現巨虧可能是由于公司賤價賣出大量水泥。ST獅頭澄清稱,“公司不存在水泥賤賣的情形”,同時還表示“實際情況為在太原市及周邊地區我公司的獅頭牌水泥質量好、價格高是公認的事實”。
公告稱,2011年6月公司通用水泥出廠均價為每噸326.75元。2011年下半年因政策發生變化,導致全國水泥市場價格普遍下滑,影響到全年水泥平均價格。公司表示,“公司全年水泥不含稅均價256元/噸”。
但據公司股東透露,2011年的水泥價格是在當年三季度才開始緩慢下降的,水泥價格下降主要影響的是公司四季度的業績,而且水泥價格下降也不會導致公司全面水泥不含稅均價256元/噸。
有分析稱,盡管2011年水泥價格回落,但幅度并不大,全國通用水泥年平均水泥價格比2010年約增長13%。有數據顯示,2010年上市公司水泥銷售均價為270元/噸(不含稅)。也就是說,ST獅頭全年水泥不含稅均價還沒有2010年的均價高,更不用談2011年上漲13%的均價了。
上述公司股東指出,上市公司2011年銷售均價只有256元/噸(不含稅)。2011年,公司平均噸成本也是上市以來所有年度報表中為最高,為246.11元/噸,比2010年增加17.15元,而噸利潤比2012年低26元/噸,創出最低值10.24元。“水泥成本上升,而售價卻下降,這就是2011年上市公司背離行業的內因。”
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2年這12年中,自2010年之前公司水泥噸利潤平均可達50元到45元左右。其中,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水泥噸利潤分別為57.95元、42.10元、10.24元和36.11元。由此可見,ST獅頭2011年每噸水泥利潤成為這12年來的最低值,而且降低的幅度很大。
從水泥行業的分析來看,2011年并不是水泥行業最糟糕的年度。那么,為什么ST獅頭在這個年度得到的噸利潤卻是最少的呢?而正是因為公司水泥噸利潤的離奇下降導致公司股東質疑其賤賣水泥。
更有公司股東向記者透露,上市公司在銷售價格操作上有前科:2006年其特種水泥銷售均價僅79.84元/噸,而前兩個年度即2004年和2005年分別為235.8元和191.73元。
默認散裝率高
為何ST獅頭水泥價格如此之低?有股東指出,公司靠散裝化降低水泥賣出價格。從公開數據可見,公司2011年的產量比2012年的產量要高,但包裝費用卻是三年中最低的,正因此,公司股東認為公司的水泥被散裝化處理了。
對此,ST獅頭表示,2011年公司散裝水泥占全部水泥的58.57%,2012年散裝水泥占全部水泥的40.47%,2012年散裝率同比降低 18.1個百分點,這樣一來,雖然2011年總產量高,但袋裝費用反而不比2012年高。
“上市公司2011年的散裝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也遠高于同期行業散裝率增速。”公司股東向記者說道:“澄清公告在默認2011年散裝化率偏高。”
據公告所列2011年散裝率58.57%,2012年散裝率40.47%,2010年估算約為48%。顯然2011年水泥散裝率是三個年度最高的。據統計,2011年全國平均水泥散裝率為51.78%,比去年提高了3.68個百分點。
公司股東對此表示不解,為何公司在證明2011年水泥散裝化比率比平時高的情況下,卻否認賤賣水泥呢?明顯包裝后的水泥要比散裝賣的水泥要貴啊,難道公司有錢不賺?
2011年大客戶比重過高
如果要質疑ST獅頭賤賣水泥的話,那么,公司會“賤賣”給誰呢?
有股東指出,ST獅頭曾在2011年銷售價值為7734萬元的水泥給太原天元電機設備有限公司(又稱:天元電機),這家公司也因此變成公司2011年的第一大客戶。但公司股東卻質疑一家生產電機設備的公司買如此多水泥的用途。此外,公司的另一五大客戶之一的太原市錦馨源貿易有限公司也因更改名稱頗遭股東詬病。
對此,ST獅頭表示,公司在銷售產品過程中隨時掌握市場動態,追求銷售價格最高化,采取有力措施擴大銷售渠道,在太原及周邊地區水泥價格一直是最高的,并按照公開、公平、價格合理的市場規律來面對市場。在其既定的價格政策范圍內,只要能付款均是一視同仁。
不過,有公司股東指出疑點,2011年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戶交易金額占全部業務收入的47.24%,在六個年度是最高的。此股東希望公司能對前五大客戶為何會在公司噸利潤最低點大量買進水泥有所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