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月21日,湖北兩會上再次傳來聲音:要嚴格在長江沿岸實行“一遷兩禁一停”。其實在2016年6月2日,國家發改委就正式對外發布《關于建設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的通知》,通知指出:堅決取締“十小”企業,整治化工、造紙、包裝、制革、電鍍、印染、有色金屬等行業。嚴格排放標準,對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一律停產整頓。
白色區域為長江經濟帶,包括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云南等省市
停產、搬遷、緩建,長江沿線化工企業沒有例外
1月21日上午,2017年湖北“兩會”舉行第三場新聞發布會。解讀“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相關情況。
從湖北省兩會上再次傳來聲音:湖北省環保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周水華在以“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為主題的湖北“兩會”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著力做好三個“不批”。
周水華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要始終堅持保護優先,分區分類設置產業準入環境標準,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三線一單”)約束機制,即:
1、對選址位于生態保護紅線一類管控區內的項目一律不批;
2、對列入生態保護紅線二類管控區和開發區、工業園區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的項目一律不批;
3、對新增長江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議項目一律不批,尤其對生態保護紅線區要嚴格管控。
“嚴格環境執法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周水華補充說:“要嚴格在長江沿岸實行‘一遷兩禁一停’,即:
1、沿岸1公里范圍內的重化工及包裝、造紙企業實行搬遷入園;
2、禁止審批長江1公里范圍內的重化工及包裝、造紙行業項目;禁止審批沒有環境容量和總量的建設項目;
3、對超過1公里不足15公里的重化工及包裝、造紙行業建設項目環評一律暫停審批。
更要加強沿江工業園區環境監管,對136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聚集區)開展集中整治。2017年底前未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和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的園區,限期完成整改,嚴控環境風險隱患。
國家圈定33個污染“嚴控區”,不達標化工廠一律關停
其實在2016年6月2日,國家發改委就正式對外發布《關于建設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的通知》,通知稱同意將蘇州工業園區等33個開發區確定為建設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開發區發展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通知指出,將限制在長江沿線開發區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項目,強化環評管理,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實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減量置換,嚴控新增污染物排放。堅決取締“十小”企業,整治造紙、包裝、制革、電鍍、印染、有色金屬等行業。嚴格排放標準,對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一律停產整頓。
33個“嚴控區”覆蓋11省市,生產總值超全國40%區域
根據通知要求,這33個示范開發區不久將成為“嚴控區”。一旦污染不達標,區內企業將面臨停產。33個示范開發區主要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區域。
覆蓋11省市:華東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華中地區(湖北省、湖南省);西南地區(重慶市、四川省、云南省、貴州省)。
被發改委“點名”的是哪33個示范開發區:
環保督查組已經讓化工廠無力承受了,一旦長江流域不再新建化工廠,這對于行業又將是一次大規模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