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環保部發布信息表示,第三批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結束。
據環保部公布,截至第三批督察反饋時,督察組交辦的31457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基本辦結,共立案處罰8687家,拘留405人,問責4660人。7省市總共開出了超過3.6億元的"環保罰單"。
目前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向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反饋督察意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環保督察活動將繼續在全國范圍內更加深入和更為廣泛推進。
青島港危化品實施“禁、限、轉”
8月1日起,青島港期擬對涉港危險貨物集裝箱進出口作業實施"禁、限、轉"措施。天津港事件后,原天津港60%~70%的危險貨物轉至青島港。然而近期青島市委、市政府經討論后決定于8月份開始實施"禁、限、轉"措施,內蒙古(之前大部分進出口需求在天津港和青島港實現)和山東地區貿易相關化工品生產企業原料進口成本和成品出口成本均受到較大影響。
化工行業環保督查力度超出預期
2015年初起中央成立的中央環保督察組開始了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環保督察行動。從"督查"到"督察"字眼上的變化意味著中央政策由過去的查企指導轉變為督政監管的實質性變革,也表明了中央對于環保問題的極大重視。
本次督察,不論是涉及公司數量還是問責人數和處罰金額都創造了歷史的新高,可以說其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已經大大超出市場預期。
青島港限制危化品
利好江浙化工業
由于青島港的"禁、限、轉"政策,山東和內蒙古地區眾多進出口相關化工產品成本線攀升,將推動此類化工品價格在近期內小幅上漲。在此背景下,由于危險品貨物運輸南移,江浙地區化工廠商在保證其自身進出口成本穩定的同時,獲得化工品價格提升的紅利。
環保整治帶來行業的產能優化
隨著環保督察在全國范圍的全面開展,包括粘膠短纖、PVC、純堿、炭黑、草甘膦和吡啶等幾乎所有化工產品供給端都會受到嚴重限制,對于上述產品著重關注其各自產能比例較高且密集度較低地區,對應各個產品分別為新疆、新疆和山東、山東和江蘇、山東和河北、四川和江浙以及山東和河南。
龍頭企業產能優質,將實現供給端利好。短期來看,由于成本的驟升和監督機構的嚴厲核查,上述子行業的龍頭廠商在保證自身不受環保督察影響的同時,也將獲得供給端出清的紅利。
長期而言,本次環保督察的嚴厲性和全面性將降低小產能復產和新進產能的進入速度,在各行業需求狀況比較穩定的大背景下,產品價格將進入比較穩定的周期。龍頭廠商業績具有比較穩定的上漲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