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繆昌文:現代重大基礎工程亟需混凝土新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2-0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在12月7日召開的2016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應邀做會議主題報告《現代混凝土技術的新發展及其在重大工程中的應用》。繆院士認為,傳統混凝土已難于滿足現代混凝土結構的多樣性與復雜性要求,現代重大基礎工程亟需混凝土新技術,現代結構不斷發展,具有超長跨距、超長距離、超大體積、復雜設計、超高層等特點,因此對混凝土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12月7日召開的2016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應邀做會議主題報告《現代混凝土技術的新發展及其在重大工程中的應用》。


繆院士介紹,目前我們國家重大基礎工程規模空前,水電工程,2049年達到24個三峽工程的總裝機量;核電,2020年達到20個田灣核電站裝機容量;高速公路,十三五期間估計突破12萬公里;高鐵,2020年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等等,這些重大工程,對混凝土有著巨大的需求。


傳統混凝土已難于滿足現代混凝土結構的多樣性與復雜性要求,現代重大基礎工程亟需混凝土新技術,現代結構不斷發展,具有超長跨距、超長距離、超大體積、復雜設計、超高層等特點,因此對混凝土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目前,復雜結構與嚴酷環境對流動性要求越來越高,而現代混凝土結構早期開裂問題突出、嚴酷環境下混凝土耐久性問題突出,現代混凝土結構亟需突破混凝土功能化瓶頸。


繆院士隨后分別介紹了混凝土流動性調控技術、混凝土收縮與裂縫控制技術、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術、混凝土功能化關鍵技術發展情況以及在工程中的應用情況。


繆院士建議,應加大混凝土理論的原創性研究,采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混凝土材料,基于有機無機的學科交叉,開發現代混凝土新技術;混凝土性能不能僅關注強度,須重視基于混凝土耐久性的高增韌、高抗裂、高抗滲、高耐蝕的新理論與新技術的研究; “背靠理論、面向生產”,以解決工程實際應用中的共性技術難題與科學問題為導向,積極將新理論、新技術應用到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之中。


最后,繆院士展望了下一步混凝土技術研究方向:在提高嚴酷環境下混凝土耐久性及結構服役壽命;應用納米技術制備高性能和功能化混凝土;發展低碳水泥混凝土技術,實現建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远县| 汶川县| 滨海县| 高安市| 娱乐| 康乐县| 连云港市| 新蔡县| 镇宁| 彭水| 宜兰市| 台中县| 铅山县| 宜良县| 措美县| 武义县| 敖汉旗| 永安市| 馆陶县| 新郑市| 合川市| 西贡区| 奉新县| 深泽县| 板桥市| 西贡区| 宁明县| 仲巴县| 光泽县| 武胜县| 岚皋县| 呼图壁县| 瑞丽市| 鄄城县| 芦山县| 土默特左旗| 盱眙县| 永济市| 乐昌市| 沾益县|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