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日公布了水泥、發酵、純堿、機械、硫酸、制革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并宣布這6部評價指標體系從發布之日起施行。
據發展改革委介紹,為評價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清潔生產意見的通知》的要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了《水泥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發酵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純堿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機械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硫酸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制革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
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認為,頒布實施上述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推廣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或避免污染物的產生與排放。
上述評價指標體系一般包括能源消耗,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逆向指標,數值越小越符合清潔生產要求,而資源綜合利用指標數值越大,越符合清潔生產要求。有的行業細化評價指標多達數十項。
發展改革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全文。
據環保專家介紹,清潔生產將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期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它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提高而不斷完善,從而達到新的,更高的先進水平。
清潔生產的定義包含生產全過程和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全過程的控制。對生產過程而言,清潔生產包括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廢物離開生產過程以前,盡最大可能減少它們的排放量和毒性;對產品而言,清潔生產旨在減少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從原料的提取到產品的最終處置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