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吊車援助物資、40名技師全面投入援救工作、1.5萬名員工向災區捐款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災情,徐工集團快速行動,力求為祖國多分一份憂,為災區多獻一份力。5月12日,獲知四川發生地震災害后,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當夜布置,從本部徐州發出首批救援吊車,并調集四川周邊發運途中的已銷吊車,全部改向成都方向集結。
截至5月16日凌晨,企業已經組織四支救援隊伍投入救災工作,共向災區發出25臺吊車及維護車輛,投入的裝備已經達2000萬元,共派出38名經驗豐富的駕駛人員和吊裝技師,馳援災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徐工吊車救援組、客戶隊伍共計有300多人在災區現場,百余臺吊車正在緊張的救援過程中。5月17日一早,在徐工集團統一組織下,全集團1.5萬名員工展開捐款行動,僅下屬公司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4000名員工捐款額度已達143.249萬元。
四批25臺吊車及維護車輛兵分三路展開施救
經過連續兩天兩夜的急奔,包括100噸吊車在內的5臺吊車、四臺維護車以及十名精干人員組成的首批救援隊,分別于14日晨、中午到達災區,并完成集結向當地抗災指揮中心請戰,成為全國第一支進入災區的企業支援力量率先進入都江堰施救。徐工集團還從重慶基地組織了一批裝載機等土方機械,同期向災區開拔。
“加上5月17日凌晨抵達的7臺吊車,徐工集團三天來已有20 臺新吊車運抵災區。加上我們組織的大客戶的車輛,現在已有100多輛吊車在災區現場。”5月17日上午9點,剛剛從都江堰市返回徐工集團成都救災指揮中心的負責人,聲音已經沙啞,他告訴記者,“由于災區倒塌房屋密集,馬上還要主持召開協調會議,分配新任務。”
據徐工集團成都救災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從13日夜到16日,徐工吊車救援組聽從四川援救指揮中心指令,主要在都江堰聚源中學、廣元清川縣兩地,完成階段性任務后,17日上午8時,四川援救指揮中心再一次對吊車資源及人員進行新一輪分配,兵分三路,分別進入都江堰、德陽、廣源三地展開施救。
徐工吊車組救援重點是學校
“我們跟隨部隊分別被派往各個救災現場,重點是學校。”成都指揮中心負責人說,現在各產品已分布各處,聯系困難,其它人的情況還不了解。“但是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會到哪里。”
“一直到早上5點才換班休息,整整一夜,我們在都江堰市向峨鎮中學救了兩個人。”好不容易打通了徐工吊車救援組成員孫軍的電話,孫軍的聲音有些哽咽:“我們想救更多的人,但是現場確實坍塌得厲害,每一次起吊都得非常小心穩妥才行。”
仝林介紹說,現在聚源中學還有2臺16噸、2臺12噸的4臺徐工吊車還在那兒緊張地施工,預計明天即可救援結束。現在主要是查找有沒有預制樓板坍塌后留有空間的地方,如果看到一點空間,就會在消防官兵的指揮下先行施救。
我們在搶寶貴的72小時
徐工吊車救援人員每天只休息兩三小時,許德海他們幾個師傅在都江堰向娥鄉已連續工作18個小時,只能喝些水,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我們和武警官兵、消防隊員一樣都沒辦法沒心情吃飯,老百姓們都在焦急等待親人的消息,每當我們救下一個人,就有百姓向我們下跪。我們不能停,必須和時間賽跑,搶奪寶貴的72小時。”
當現場一位工作人員發現許德海累得手發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梨,滿眼含淚只能說出兩個字:“堅持”。
抗震救援“父子兵”齊上陣
5月14日下午,徐工第四批救援車隊啟程,在徐工集團第四批吊車救援隊伍中,有一組特殊的組合,他們是60歲的父親張忠歧和30歲的兒子張建永。作為曾經參加過唐山大地震救援工作的老職工張忠歧,得到徐工集團將要組織救援隊伍參加抗震救援工作后,主動請纓,并鼓勵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的兒子一起加入到救援隊伍中來。張師傅說:“抗震救災我有經驗,這項任務非我莫屬。”
5月17日,經過兩天三夜連續1800公里的急奔,車隊趕到綿陽,稍作休整,便投入施救任務中,張建永說:“一路上休息很少,很累,我父親還行,我們能堅持,現在接到指令,正往廣源方向趕。”
“抗擊災害最好的行動就是心系災情、干好企業”
5月17日,七時剛過,剛才還是一片沉寂的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主干道上,出現了一個個步履匆匆的身影,不久,這里已經聚集了整個企業的四千名員工,原來,全員期盼的“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四川救災捐款儀式”將在這里舉行。
八時剛過,公司領導班子來到隊伍前面,鄭重地將代表個人的一打厚厚的捐款投到捐款箱里,緊接著,企業的干部、員工都將厚厚一打捐款投到捐款箱里。在這里,沒有會場音樂、沒有領導講話等任何儀式,有的只是默默無言的一致行動,因為4000員工此刻的心情是相通的,簡單的一個捐款動作表達著大家心里共同的期盼與祝愿。“此時無聲勝有聲”或許最能表達每一個徐工人此刻最最真切的心愿。
長長的隊伍在蜿蜒前進,一個個滿載徐工人“天佑中華、天佑同胞”熱切期待的紅紙包匯聚成一顆顆紅心,已退休在家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鮑玉俠師傅來了,駐國外服務人員、駐全國各地的營銷服務人員專程委托自已家人也送來錢款。隊伍在前進,愛心在涌動,紅心在匯集……短短的20分鐘時間內,重型共籌集善款143.249萬元。
當一筆筆捐款匯集起來的時候,一個個樸實的身影又早已走上了自己熟悉的崗位,將自己新的期盼與祝愿寄托在了自己的工作中,省勞模孟獻群說:“我們在后方,抗擊災害最好的方式就是心系災情,干好企業,更加努力工作,為國家創造更多資源。”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災情,徐工集團快速行動,力求為祖國多分一份憂,為災區多獻一份力。5月12日,獲知四川發生地震災害后,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當夜布置,從本部徐州發出首批救援吊車,并調集四川周邊發運途中的已銷吊車,全部改向成都方向集結。
截至5月16日凌晨,企業已經組織四支救援隊伍投入救災工作,共向災區發出25臺吊車及維護車輛,投入的裝備已經達2000萬元,共派出38名經驗豐富的駕駛人員和吊裝技師,馳援災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徐工吊車救援組、客戶隊伍共計有300多人在災區現場,百余臺吊車正在緊張的救援過程中。5月17日一早,在徐工集團統一組織下,全集團1.5萬名員工展開捐款行動,僅下屬公司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4000名員工捐款額度已達143.249萬元。
四批25臺吊車及維護車輛兵分三路展開施救
經過連續兩天兩夜的急奔,包括100噸吊車在內的5臺吊車、四臺維護車以及十名精干人員組成的首批救援隊,分別于14日晨、中午到達災區,并完成集結向當地抗災指揮中心請戰,成為全國第一支進入災區的企業支援力量率先進入都江堰施救。徐工集團還從重慶基地組織了一批裝載機等土方機械,同期向災區開拔。
“加上5月17日凌晨抵達的7臺吊車,徐工集團三天來已有20 臺新吊車運抵災區。加上我們組織的大客戶的車輛,現在已有100多輛吊車在災區現場。”5月17日上午9點,剛剛從都江堰市返回徐工集團成都救災指揮中心的負責人,聲音已經沙啞,他告訴記者,“由于災區倒塌房屋密集,馬上還要主持召開協調會議,分配新任務。”
據徐工集團成都救災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從13日夜到16日,徐工吊車救援組聽從四川援救指揮中心指令,主要在都江堰聚源中學、廣元清川縣兩地,完成階段性任務后,17日上午8時,四川援救指揮中心再一次對吊車資源及人員進行新一輪分配,兵分三路,分別進入都江堰、德陽、廣源三地展開施救。
徐工吊車組救援重點是學校
“我們跟隨部隊分別被派往各個救災現場,重點是學校。”成都指揮中心負責人說,現在各產品已分布各處,聯系困難,其它人的情況還不了解。“但是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會到哪里。”
“一直到早上5點才換班休息,整整一夜,我們在都江堰市向峨鎮中學救了兩個人。”好不容易打通了徐工吊車救援組成員孫軍的電話,孫軍的聲音有些哽咽:“我們想救更多的人,但是現場確實坍塌得厲害,每一次起吊都得非常小心穩妥才行。”
仝林介紹說,現在聚源中學還有2臺16噸、2臺12噸的4臺徐工吊車還在那兒緊張地施工,預計明天即可救援結束。現在主要是查找有沒有預制樓板坍塌后留有空間的地方,如果看到一點空間,就會在消防官兵的指揮下先行施救。
我們在搶寶貴的72小時
徐工吊車救援人員每天只休息兩三小時,許德海他們幾個師傅在都江堰向娥鄉已連續工作18個小時,只能喝些水,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我們和武警官兵、消防隊員一樣都沒辦法沒心情吃飯,老百姓們都在焦急等待親人的消息,每當我們救下一個人,就有百姓向我們下跪。我們不能停,必須和時間賽跑,搶奪寶貴的72小時。”
當現場一位工作人員發現許德海累得手發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梨,滿眼含淚只能說出兩個字:“堅持”。
抗震救援“父子兵”齊上陣
5月14日下午,徐工第四批救援車隊啟程,在徐工集團第四批吊車救援隊伍中,有一組特殊的組合,他們是60歲的父親張忠歧和30歲的兒子張建永。作為曾經參加過唐山大地震救援工作的老職工張忠歧,得到徐工集團將要組織救援隊伍參加抗震救援工作后,主動請纓,并鼓勵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的兒子一起加入到救援隊伍中來。張師傅說:“抗震救災我有經驗,這項任務非我莫屬。”
5月17日,經過兩天三夜連續1800公里的急奔,車隊趕到綿陽,稍作休整,便投入施救任務中,張建永說:“一路上休息很少,很累,我父親還行,我們能堅持,現在接到指令,正往廣源方向趕。”
“抗擊災害最好的行動就是心系災情、干好企業”
5月17日,七時剛過,剛才還是一片沉寂的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主干道上,出現了一個個步履匆匆的身影,不久,這里已經聚集了整個企業的四千名員工,原來,全員期盼的“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四川救災捐款儀式”將在這里舉行。
八時剛過,公司領導班子來到隊伍前面,鄭重地將代表個人的一打厚厚的捐款投到捐款箱里,緊接著,企業的干部、員工都將厚厚一打捐款投到捐款箱里。在這里,沒有會場音樂、沒有領導講話等任何儀式,有的只是默默無言的一致行動,因為4000員工此刻的心情是相通的,簡單的一個捐款動作表達著大家心里共同的期盼與祝愿。“此時無聲勝有聲”或許最能表達每一個徐工人此刻最最真切的心愿。
長長的隊伍在蜿蜒前進,一個個滿載徐工人“天佑中華、天佑同胞”熱切期待的紅紙包匯聚成一顆顆紅心,已退休在家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鮑玉俠師傅來了,駐國外服務人員、駐全國各地的營銷服務人員專程委托自已家人也送來錢款。隊伍在前進,愛心在涌動,紅心在匯集……短短的20分鐘時間內,重型共籌集善款143.249萬元。
當一筆筆捐款匯集起來的時候,一個個樸實的身影又早已走上了自己熟悉的崗位,將自己新的期盼與祝愿寄托在了自己的工作中,省勞模孟獻群說:“我們在后方,抗擊災害最好的方式就是心系災情,干好企業,更加努力工作,為國家創造更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