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日前公布的科技創新名單上,云南建工集團第五建設公司成為云南省唯一榮獲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的施工企業,獲獎項目為昆明新機場樓前交通樞紐工程。這個項目同時還獲得了省級科技進步獎。
近年來,云南五建公司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驅動,打造品牌,激發活力,實現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產值超50億元。“創新驅動是五建公司最強勁的轉型發展動力。”公司董事長李文智告訴記者,昆明新機場樓前交通樞紐工程充分證明了公司技術創新能力。記者了解到,這個項目鋼筋部分的體量非常大,特別是預應力鋼絞線穿束有700多噸。傳統手工穿束工藝耗時耗工,北京T3航站樓同等規模工程用了3個月,而云南五建通過技術創新采用了機械穿束,僅9天就全部保質保量完成。
目前,五建在技術方面擁有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國家級工法5項,省級工法30多項,科技創新逐漸成為撬動企業發展一個大支點。
在管理方面,五建不斷強化過程管理和標準化建設。在每一個施工現場,都能看到清水混凝土樣板房、工序樣板房、樓板模板工序樣板等施工作業標準,有序安全的施工現場已經成為五建的名片。
創新力為五建的市場品牌帶來井噴效應。2011年以來,五建承建了云紡國際商廈、老撾萬象中心、南亞第壹城等一大批地標性項目。
近年來,云南五建公司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驅動,打造品牌,激發活力,實現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產值超50億元。“創新驅動是五建公司最強勁的轉型發展動力。”公司董事長李文智告訴記者,昆明新機場樓前交通樞紐工程充分證明了公司技術創新能力。記者了解到,這個項目鋼筋部分的體量非常大,特別是預應力鋼絞線穿束有700多噸。傳統手工穿束工藝耗時耗工,北京T3航站樓同等規模工程用了3個月,而云南五建通過技術創新采用了機械穿束,僅9天就全部保質保量完成。
目前,五建在技術方面擁有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國家級工法5項,省級工法30多項,科技創新逐漸成為撬動企業發展一個大支點。
在管理方面,五建不斷強化過程管理和標準化建設。在每一個施工現場,都能看到清水混凝土樣板房、工序樣板房、樓板模板工序樣板等施工作業標準,有序安全的施工現場已經成為五建的名片。
創新力為五建的市場品牌帶來井噴效應。2011年以來,五建承建了云紡國際商廈、老撾萬象中心、南亞第壹城等一大批地標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