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國內工程機械領域,電氣控制大多在采購國外進口部件及開發平臺的基礎上進行應用開發,缺乏共性基礎技術及應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自主創新能力弱、對外依存度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國際競爭力不強,這是中國工程機械發展的掣肘之一。
立志進入世界500強的三一集團,顯然不能因電氣控制技術的阻擋而停止前進的腳步。2006年4月,三一集團正式成立了以實現集團范圍內各主機產品電氣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統一的攻關、管理、規范和共享,自主開發工程機械核心部件,提升公司整體技術和水平,降低主機產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并逐步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的研發團隊——智能工程研究本院。
智能工程研究本院整合了挖機智能工程部和泵送智能工程部的技術力量。成立伊始,就擁有以三一集團首席科學家易小剛為院長,電氣專家周翔、唐修俊為副院長的強大研發領導團隊。不到一年時間,這支年輕的隊伍從單一的電氣部件研發,發展成為為整個集團產品主機提供智能電氣產品。
截止今年10月31日,智能工程研究本院向公司主機事業部提供智能電氣產品7526臺套,為公司事業部節約成本1368.9萬元,超額完成公司制定的績效考核任務,產品質量遠遠高于主機原來所采用外購件質量。
與此同時,智能工程研究本院還克服了成立初期因質量體系不健全等引發的產品質量問題,采取了一系列及時有效的糾正及預防措施,確保了集團配套主機產品的整機質量。初步建立了研發、生產、質保等各環節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了生產工藝及各項測試手段,構建了可持續穩步發展的體系結構,營造了開拓創新、嚴謹務實的工作氛圍,為今后的發展壯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合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智能工程研究本院制訂了“31311”的5年規劃。即至2010年,將智能工程研究本院打造成擁有3個中心(主機智能控制系統的技術研發中心、服務中心、檢測實驗中心)、1條基地(國際知名工程機械領域的智能產品專業配套基地)、300人團隊、1個利潤增長點(集團新的利潤中心)、年利潤超過1億的規模。智能工程研究本院在發展中將緊緊圍繞集團的發展戰略,力爭實現在工程機械智能控制領域跨越式趕超,成為國際知名工程機械領域的智能產品專業配套基地。
立志進入世界500強的三一集團,顯然不能因電氣控制技術的阻擋而停止前進的腳步。2006年4月,三一集團正式成立了以實現集團范圍內各主機產品電氣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統一的攻關、管理、規范和共享,自主開發工程機械核心部件,提升公司整體技術和水平,降低主機產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并逐步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的研發團隊——智能工程研究本院。
智能工程研究本院整合了挖機智能工程部和泵送智能工程部的技術力量。成立伊始,就擁有以三一集團首席科學家易小剛為院長,電氣專家周翔、唐修俊為副院長的強大研發領導團隊。不到一年時間,這支年輕的隊伍從單一的電氣部件研發,發展成為為整個集團產品主機提供智能電氣產品。
截止今年10月31日,智能工程研究本院向公司主機事業部提供智能電氣產品7526臺套,為公司事業部節約成本1368.9萬元,超額完成公司制定的績效考核任務,產品質量遠遠高于主機原來所采用外購件質量。
與此同時,智能工程研究本院還克服了成立初期因質量體系不健全等引發的產品質量問題,采取了一系列及時有效的糾正及預防措施,確保了集團配套主機產品的整機質量。初步建立了研發、生產、質保等各環節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了生產工藝及各項測試手段,構建了可持續穩步發展的體系結構,營造了開拓創新、嚴謹務實的工作氛圍,為今后的發展壯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合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智能工程研究本院制訂了“31311”的5年規劃。即至2010年,將智能工程研究本院打造成擁有3個中心(主機智能控制系統的技術研發中心、服務中心、檢測實驗中心)、1條基地(國際知名工程機械領域的智能產品專業配套基地)、300人團隊、1個利潤增長點(集團新的利潤中心)、年利潤超過1億的規模。智能工程研究本院在發展中將緊緊圍繞集團的發展戰略,力爭實現在工程機械智能控制領域跨越式趕超,成為國際知名工程機械領域的智能產品專業配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