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即將收官,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正在“上演”。三一重工的市值亦由上市之初的10.8億猛增至現在的400多億。
“真的沒有想到,一夜之間我成百萬富翁了。”股改時買了1萬股G三一的徐先生樂得合不攏嘴。而比徐先生更樂的是向文波,他持有三一集團8%的股份,按目前的市價推算,向文波的身價已超過20億元。然而他并不滿足:“‘三一’的明天會更好,未來收益會更大。”向文波的目光自信而堅定。
“創新”成就企業財富
在“三一”剛進入重工行業時,國內企業普遍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及國產化的思路。當時的老板梁穩根也曾走出去“周游列國”,希望能和國際巨頭談技術引進,結果根本沒人理,碰了一鼻子灰。梁穩根心里相當惱火。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自己做,結果反而做成了。
自稱是“小老百姓、不想驚世駭俗”的向文波,說話歷來不繞彎子。他坦言,“三一”是個“生猛”的企業。而“生猛”的核心,則是堅持自主創新。“創新要有‘種兒’。沒有膽識何談創新?”
向文波回憶,2002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406米項目”就是對“三一”最大的挑戰。“當時幾乎到了失敗的邊緣,建筑商都要求‘三一’退場了。經過再三申請,對方才答應給我們最后一次機會。”提起那次會戰,向文波依然心有余悸。
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成功的關鍵是管道密封工藝。最初,“三一”只考慮到了泵的問題,拿到施工現場,壓力一高,管道的接口就漏漿了。一漏漿,混凝土就無法流動,整個管道就堵住了,令“三一”的專家一籌莫展。“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于是,幾位專家就地組織技術人員討論了兩晝夜。后來發現,問題的癥結在于技術人員沒有跳出傳統思維,“總想參考別人的做法,而事實上,我們做的事情是別人沒有做過的。”最后,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把管道密封改為了O型密封,解決了泵車超高空輸送漏漿的難題。
“應該說,‘三一’今天取得了成功,是因為我們堅持了自主創新、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三一重工從進入這個行業起,到自主研發的泵高達到406米,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在此期間,有太多的‘三一’人為此付出了淚水和汗水。也讓我們懂得了,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一樣不遜色。”
向文波欣慰地說,三一重工就是憑著這一股湖南人特有的“霸蠻”氣,把中國工程機械這個微利行業做成了今天的高盈利行業。三一重工也由此成為備受股民青睞的中國工程機械板塊“第一股”。
“文化”積累企業財富
“企業文化在很多人眼里是一個很虛的東西,但我卻認為它非常實在。‘三一’的核心資產,不是公司取得的成就,也不是廠房設備這些固定資產,而是我們的核心文化。‘三一文化’,促進了公司財富的快速提升。”
向文波告訴記者:“三一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品質改變世界”。他說:“幾年前,中國的工程機械也成為劣質產品和廉價產品的代名詞。于是,我們提出了‘品質改變世界’的理念,其初衷是希望通過制造出高品質的產品,來改變世界對中國工程機械的看法。”
“品質改變世界”在向文波眼里,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以高品質的人品,來改變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也就是說,“三一”在制造高品質產品的同時,還在培養高品質的人才。
今年29歲的羅玉良就是一位從生產基層成長起來的高管人員。
1999年,羅玉良大學畢業來到“三一”,他從一名普通工人做起,在公司提供的事業舞臺上發奮工作,在普通的崗位上取得了驕人業績,受到了公司重用和提拔,從生產管理員一步步成長為事業部副總經理。
2005年,羅玉良被任命為三一重工印度公司的副總經理,成為公司最年輕的總監級干部。由于他銳意進取、勇擔責任、業績突出,2006年再次被提拔為公司總裁助理、營銷總公司副總經理、客戶服務部總監。
向文波認為,無論是誰,要實現富有的目標,實現成就事業、報效國家的夢想,首先必須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內在的東西決定了外在的改變。他常說:“中國要成為工業化強國,需要大量高品質的工程機械,我們以高品質的產品來改變中國的現狀,就是為改變世界、推動人類進步作貢獻。”
令向文波欣慰的是,通過十多年的努力,這一初衷已獲重大成果:三一混凝土機械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高達70%,公司國際業務已覆蓋132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出口60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其中出口4.77億元,較2005 年增長159.51%。“三一重工”已成為倍受全球同行尊敬的品牌。
“員工”創造共同財富
企業要發展,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一切為了員工”的理念說說容易,做著難。但在三一重工,“一切為了員工”、“幫助員工成功”卻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用向文波的話說,一個企業的宏偉目標必須靠優秀的員工去實現,沒有員工對企業的高度認同,一切只能是口號。
向文波說,現在“三一”的經營動力并不主要來自領導和創始人,而是來自企業員工,因為“三一”內部有很好的激勵機制。
讓員工過上富足的生活。在“三一”,剛入職的大學生最低薪酬標準為3000元/月、研究生為6000元/月、工程師為7000元/月,另加項目獎勵。同時還通過“股權激勵”來調動經理人和各部門的生產經營積極性。目前,伴隨“三一”業績的大幅提升,公司已造就了不少百萬、千萬和億萬富翁,“三一”也由此成為湖南聞名的“造富工廠”。
為員工提供成就事業的平臺。“董事長梁穩根最有價值的工作是忙于與員工見面,翻閱干部名冊,從中發現有用人才。”向文波說,僅2006年,三一集團就提拔正科級以上干部近400人,為30多人配備了專車。在“三一”,有許多三十歲的總經理、二十幾歲的科長、部長,他們都努力工作著,在東北、北京、上海、江蘇、香港、印度、美國等“三一”的大舞臺上,圓著自己的職業夢和事業夢。
幫助員工提升能力。“大膽地使用員工、給員工鍛煉的機會,這是最讓‘三一’員工興奮和自豪的。” “三一”每年100多個研發項目都采取招標的方式。比如:某個研究所有10個項目,只要具備這個資歷的人都可以來競聘項目工程師。當上項目工程師后,就擁有了所有的權力,包括:決策權、獎金分配權、人事權。通過這種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目前,三一重工已形成由杰出領軍人物、優秀創業者、卓越管理團隊和一支特別能戰斗的員工隊伍所組成的優勢群體,他們正憑借企業強大的技術、資金、人才優勢,把企業資源轉化成一張張巨額訂單。預計到2010年,三一重工有望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有一個夢,那就是為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讓三一重工進入世界500強。
向文波表示,全體“三一”人會為這一共同的夢想而繼續努力,以真實優異的業績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