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5年長江水運貨運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后,長江已連續6年摘得世界內河貨運量桂冠。
近日,長江水運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在江西南昌召開,會議簽署了《“十二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的合作協議》。
據悉,“十二五”長江黃金水道建設資金需求規模預計將超過1500億元,這較“十一五”期間的800億元建設投資而言,接近翻番。
千億資金投向黃金水道
會議提出,“十二五”長江水運發展主要目標是:長江高等級航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干線航道提前5年基本實現規劃目標,力爭開通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支流航道有條件的提前實現規劃目標。這意味著長江水運發展將全面提速。
會議還提出了長江港口及船舶標準化建設目標,要求長江港口規模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長江船舶標準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干線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1600噸。到2015年,基本建成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的長江水運體系,基本適應流域經濟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為實現上述目標,交通運輸部將與沿江七省二市合力推進六項重點任務:大力推進長江干線航道系統治理、著力推進主要支流高等級航道建設、積極推進規模化港口建設、扎實推進船型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支持保障系統建設、不斷推進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
據悉,“十二五”長江黃金水道建設資金需求規模預計將超過1500億元。國家用于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的資金不低于360億元,主要用于長江干線航道、重要支流航道、支持保障系統和中西部地區公用碼頭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國家每年還將安排10億元用于引導內河船型標準化,其中重點也將用在長江水系。
建設總體推進方案敲定
近日,交通運輸部會同沿江七省二市共同簽署了《“十二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確立要在2015年,基本完成《長江干線航道總體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主要建設任務,并力爭開通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
在主要支流航道領域,京杭運河蘇南段全線達到三級航道標準;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達標率達到60%以上;長江主要支流等其他高等級航道建設取得顯著進展。
而按照“十二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重點項目實施計劃進度表,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一期工程(太倉-南通)計劃在2013年完工,二期工程(南通-南京)計劃在2015年完工;包括主城果園港區、萬州新田港區、涪陵龍頭港區在內的重慶港主要港區建設工程計劃在2014年完工。“方案”還要求加快前期工作,加大項目儲備。
據長江航務管理局(下稱長航局)提供的數據,2010年長江干線完成貨物通過量15.02億噸,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8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1.69億噸,分別為2005年的1.8倍、2.0倍和2.1倍。2010年,長江水運為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貢獻達1200億元人民幣,間接貢獻超過2萬億元;長江干線已經擁有蘇州、南通、江陰、南京、鎮江和武漢新港等6個億噸大港。
今年1月,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也向上延伸至太倉,能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船全潮、5萬噸級散貨船滿載乘潮雙向通航,兼顧10萬噸級遠洋集裝箱船舶和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及20萬噸級減載散貨船乘潮通航。據權威部門測算,長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太倉今年即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為3.78億元,“十二五”末直接經濟效益將達到6.76億元,年均增長7448萬元。
一旦深水航道延至南京,將激活南京以下10多個港口、250多個萬噸級泊位,兩岸港口直接連接海運航線,內河港將變身海港;長江干線運力將進一步提升。
船型標準化補貼力度加大
“方案”還提出,到2015年,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率要達到70%以上,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1600噸。國家繼續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引導船型標準化和提前淘汰老舊運輸船舶,沿江各省(市)按照與中央補貼資金等額配套的原則,大力支持轄區內船型標準化和提前淘汰老舊運輸船舶的工作。
近日,交通運輸部還與沿江七省二市共同簽署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的合作協議》,提出有條件的省市可在《推進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實施方案》確定的經濟鼓勵政策之外,進一步出臺加快推進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的相關優惠政策。
據了解,國家每年將安排10億元用于引導內河船型標準化,其中重點也將用在長江水系。
根據長航局數據,從2005年至2010年期間,船舶平均噸位從422載重噸/艘增長到833載重噸/艘,年均增長達14.6%。按照“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意見”要求,2020年將實現內河船型標準化、系列化,淘汰所有非標準船舶;內河船舶平均噸位達到1200載重噸,其中長江干線超過2000載重噸。
專業證券分析師指出,“十二五”將是內河水運投資的黃金發展期,船舶大型化、標準化是內河水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政府補貼力度直接決定了船東對于老舊船舶拆解和淘汰的意愿。濰柴重機是國內最大的內河船舶柴油機供應商,其主力機型CW200適用船舶約1500-5000 載重噸,將是內河船舶大型化的重要受益者。
近日,長江水運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在江西南昌召開,會議簽署了《“十二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的合作協議》。
據悉,“十二五”長江黃金水道建設資金需求規模預計將超過1500億元,這較“十一五”期間的800億元建設投資而言,接近翻番。
千億資金投向黃金水道
會議提出,“十二五”長江水運發展主要目標是:長江高等級航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干線航道提前5年基本實現規劃目標,力爭開通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支流航道有條件的提前實現規劃目標。這意味著長江水運發展將全面提速。
會議還提出了長江港口及船舶標準化建設目標,要求長江港口規模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長江船舶標準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干線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1600噸。到2015年,基本建成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的長江水運體系,基本適應流域經濟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為實現上述目標,交通運輸部將與沿江七省二市合力推進六項重點任務:大力推進長江干線航道系統治理、著力推進主要支流高等級航道建設、積極推進規模化港口建設、扎實推進船型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支持保障系統建設、不斷推進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
據悉,“十二五”長江黃金水道建設資金需求規模預計將超過1500億元。國家用于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的資金不低于360億元,主要用于長江干線航道、重要支流航道、支持保障系統和中西部地區公用碼頭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國家每年還將安排10億元用于引導內河船型標準化,其中重點也將用在長江水系。
建設總體推進方案敲定
近日,交通運輸部會同沿江七省二市共同簽署了《“十二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確立要在2015年,基本完成《長江干線航道總體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主要建設任務,并力爭開通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
在主要支流航道領域,京杭運河蘇南段全線達到三級航道標準;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達標率達到60%以上;長江主要支流等其他高等級航道建設取得顯著進展。
而按照“十二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重點項目實施計劃進度表,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一期工程(太倉-南通)計劃在2013年完工,二期工程(南通-南京)計劃在2015年完工;包括主城果園港區、萬州新田港區、涪陵龍頭港區在內的重慶港主要港區建設工程計劃在2014年完工。“方案”還要求加快前期工作,加大項目儲備。
據長江航務管理局(下稱長航局)提供的數據,2010年長江干線完成貨物通過量15.02億噸,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8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1.69億噸,分別為2005年的1.8倍、2.0倍和2.1倍。2010年,長江水運為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貢獻達1200億元人民幣,間接貢獻超過2萬億元;長江干線已經擁有蘇州、南通、江陰、南京、鎮江和武漢新港等6個億噸大港。
今年1月,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也向上延伸至太倉,能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船全潮、5萬噸級散貨船滿載乘潮雙向通航,兼顧10萬噸級遠洋集裝箱船舶和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及20萬噸級減載散貨船乘潮通航。據權威部門測算,長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太倉今年即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為3.78億元,“十二五”末直接經濟效益將達到6.76億元,年均增長7448萬元。
一旦深水航道延至南京,將激活南京以下10多個港口、250多個萬噸級泊位,兩岸港口直接連接海運航線,內河港將變身海港;長江干線運力將進一步提升。
船型標準化補貼力度加大
“方案”還提出,到2015年,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率要達到70%以上,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1600噸。國家繼續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引導船型標準化和提前淘汰老舊運輸船舶,沿江各省(市)按照與中央補貼資金等額配套的原則,大力支持轄區內船型標準化和提前淘汰老舊運輸船舶的工作。
近日,交通運輸部還與沿江七省二市共同簽署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的合作協議》,提出有條件的省市可在《推進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實施方案》確定的經濟鼓勵政策之外,進一步出臺加快推進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的相關優惠政策。
據了解,國家每年將安排10億元用于引導內河船型標準化,其中重點也將用在長江水系。
根據長航局數據,從2005年至2010年期間,船舶平均噸位從422載重噸/艘增長到833載重噸/艘,年均增長達14.6%。按照“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意見”要求,2020年將實現內河船型標準化、系列化,淘汰所有非標準船舶;內河船舶平均噸位達到1200載重噸,其中長江干線超過2000載重噸。
專業證券分析師指出,“十二五”將是內河水運投資的黃金發展期,船舶大型化、標準化是內河水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政府補貼力度直接決定了船東對于老舊船舶拆解和淘汰的意愿。濰柴重機是國內最大的內河船舶柴油機供應商,其主力機型CW200適用船舶約1500-5000 載重噸,將是內河船舶大型化的重要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