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的表述,今年鐵路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完成3000億元,針對投資拉動新形勢要求,今年將爭取超額完成投資500億元,明年計劃完成投資6000億元,是今年計劃投資規模的兩倍。
研究員認為,鐵路投資建設成為當前中國擴大內需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急先鋒,以修建鐵路為主的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未來將會獲得更多訂單,提高新簽合同金額,兩家公司在今年新增訂單均有望超過3000億元,合計將獲得超過6000億元的新簽合同訂單。同時,以制造鐵路機車車輛的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憑借機車車輛制造領域的壟段地位,未來兩年的訂單有望達到3000億元。
年均鐵路建設投資3000億
在2007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把到2020年我國鐵路里程由原定的10萬公里增加到12萬公里以上。目前我國鐵路運營里程在7.8萬公里左右,意味著未來將有4萬多公里的鐵路要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將在4萬多億元,按照12年的建設周期計算,未來每年投資規模都將保持在3000億元左右。
根據鐵道部新近發布的前九月全國鐵路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的統計信息,前九月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2億元,增幅為54%;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6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6億元,增長71.1%。
前三季度完成基建投資1699億元,在四季度還剩兩個月的情況下,鐵道部將今年投資規模擴大到3500億元,明年的投資計劃加碼到6000億元,相關研究員對此提出質疑。
據鐵道部有關人士介紹,新建鐵路首先要提交可行性報告,同時也要得到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相關部門的批復,按照此前的規劃,未來鐵路投資規模控制在每年3000億元的規模。但國務院拉動內需計劃的出臺,相關部門加快了新建鐵路的批復進程,使得鐵路投資規模有效放大。
此外,據接近鐵道部的人士解釋,受今年春節冰雪災害和地震災害影響,前三季度鐵路投資規模難以及時有效展開,第四季度鐵路投資規模受拉動內需刺激將直線上升。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干線鐵路”被明確提出。
巨額投資資金將從哪里來?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表示,鐵道部與31個省市自治區政府簽訂了加快鐵路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鐵路投資將按照“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思路,積極吸引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投資鐵路建設,擴大合資建路規模,改變鐵路建設僅靠中央政府投資的局面。
“鐵建雙雄”訂單將創新高
國泰君安韓其成認為,未來鐵路投資規模增長,與鐵道部的淵源關系,以及建立起的信譽和業績等競爭優勢,都將支持“鐵建雙雄”獲取巨大的市場份額,特別是鐵路建設中,高鐵比重和電氣化率提升的結構變化,都將有利于資力雄厚的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
根據中國中鐵2007年度報告預計,2008年公司計劃實現營業收入2100億元,預計完成新簽合同額2750億元。在內需拉動影響下,市場預計中國中鐵今年的新簽合同額將創下新高,超過3000億元。
同樣,中國鐵建2007年度報告中預計,2008年新簽合同額合計達2869.99億元。公司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9月30日,公司新簽合同總額2160.9億元,占全年計劃的86.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7%,其中,鐵路項目占比最高達到1256.81億元。
海通證券龍華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在鐵路建設領域擁有絕對的優勢,但受制于鐵道部的管理體制,兩家公司的議價能力并不強,公司毛利率的提升部分將來自于鐵道部對定價標準的提高,如果議價能力不強,公司毛利率將得不到提高,業績也將難以提升。
機車生產受益明顯
記者從中國南車獲悉,在國務院拉動內需的常務會議召開后,鐵道部根據當前運輸需求,連續兩次開展客車招標,共計增加采購1500輛鐵路客車。鐵道部官員11月10日表示,根據客貨運輸需要和新建鐵路投產情況,未來四年計劃共安排機車車輛購置投資5000億元左右,其中,明后兩年為3000億元左右。
目前中國國內的市場競爭格局就是,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幾乎占據著壟斷地位,兩者的市場份額大致相當,鐵道部在分配訂單時也盡量做到平均分配。按此計算,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在明后年的新增訂單額都將有望突破1000億元。
龍華認為,在鐵建領域的所受到的議價能力限制,在鐵路機車車輛領域同樣存在,由于鐵道部擁有訂單發放權,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毛利率處在鐵道部的調控中。
根據鐵道部相關人士的預計,在2009年將完成6000億的投資規模,帶動上萬億的相關產業消費,帶動鋼材2500萬噸,水泥1.2億噸。如果初略按照鋼材價格每噸3000元、水泥價格每噸350元計算,所拉動的鋼材和水泥消費分別將達到750億元和420億元。
市場分析認為,鐵路投資規模擴大,受益最為明顯的將是從事鐵路建設的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等企業,其次就是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但鐵路投資擴大的受益者將是一個長長的產業鏈條,包括機械、電力、信息、計算機、合成材料等產業均將獲得機會,因此,包括晉西車軸、時代新材、天馬股份等相關零配件上市公司也有望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