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新型墻體材料辦公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年度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堅持依法墻改,推進產業轉型升級。2008年,全省生產新型墻材(非黏土)202.37億塊標磚,比上年增長23%;新型墻材生產比例達到65%,比上年提高6.16個百分點,使用比例達到70%,比上年提高8.49個百分點。浙江省通過生產應用新型墻材,全年減少二氧化硫廢氣排放2.75萬噸,節約土地3.34萬畝,節能125.49萬噸標煤,綜合利用各種廢棄物3715萬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貫徹實施《條例》取得實效。《浙江省發展新型墻體材料條例》施行一年來,各項政策得到貫徹,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行政執法和處罰體系初步建立。據統計,縣以上政府累計出臺貫徹文件40余個,初步完成了《條例》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工作。同時省新墻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全省墻改系統工作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和行政執法培訓,共2期430人次,全系統已有267人取得了《浙江省行政執法證》;制定了《浙江省墻改系統行政執法法律文書格式》文本21個,規范了全省行政執法行為;按《條例》規定,全省已有27個新墻材工作機構受墻體材料主管部門委托承擔行政執法職責。浙江省組織開展了禁止生產使用實心黏土磚的執法檢查,全省共抽查黏土磚生產企業783家,對違規生產實心黏土磚的企業,當場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并對54家企業進行了處罰;抽查在建的政府投資或補助的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建筑工程項目368個,建筑面積1034.6萬平方米,除個別項目仍然存在違規使用黏土磚的情況外,禁止使用黏土磚規定基本執行到位。
墻體材料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加速。一是產業層次不斷提升。據統計,2008年,浙江省社會資金投入18.22億元,新增新墻材生產企業218家,技改企業46家,年生產能力增加105.98億塊標磚,建成了9條省級新墻材生產示范線。這些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新墻材企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黏土磚產品受到大幅遏制,嘉興、湖州兩市空心黏土磚產量下降幅度達20%以上。二是新墻材應用范圍明顯擴大。全省加快了新墻材在各類建筑中的應用,全省城鎮新墻材使用比例達到70%,比上年提高8.49個百分點;同時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不斷擴大農村使用新墻材范圍。據統計,全省開展村鎮民房新墻材試點3735戶,建筑面積約91.53萬平方米。三是新墻材市場不斷拓展。除大量產品銷往周邊省市外,已有10多家新墻材企業的產品走出國門,遠銷國外市場。
出色完成抗震救災工作任務。浙江省新墻辦在上級部門的統一部署下,以實際行動支援四川災區同胞重建家園,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經貿委領導的充分肯定。為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國家下達浙江省的救災板房生產任務,省新墻辦及時測算出活動板房板材用量,摸清全省板房板材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經營現狀及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調查材料及時上報,為省委、省政府領導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加強對活動板房板材生產企業技術指導和質量管理,協調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省新墻辦將全省板房板材生產企業名單、生產能力及產品規格通過多種渠道向社會公布,為援建活動板房生產提供準確信息,為全省活動板房援建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去年12月底,浙江企業已在四川的綿陽、江油、安縣、羅江、都江堰等地投資興建20余條新型墻體材料(燒結頁巖磚)生產線,總投資近2億元,形成生產能力6億塊標磚。一些由浙江企業投資的優質新墻材項目,如投資6000萬元在綿陽建設10萬立方米砂加氣砌塊和10萬立方米灰加氣砌塊項目正在建設和洽談中。
加強行業指導,著力服務企業。針對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的變化,強化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對墻體材料行業發展的引導。一是充分發揮專項基金的調控作用,加大征收和使用力度。據統計,各級財政撥付扶持新型墻體材料企業專項基金3031萬元,帶動和引導社會資金18.22億元投入新型墻體材料行業;爭取國債補助資金和省級有關部門技術創新、節能資金2000萬元,下達省級墻改專項補助(貼息)資金300萬元,重點對認定生產企業和省級示范線項目及農村新墻材示范房建設給予補貼。下達關停黏土磚瓦窯工作省級補助資金1709萬元,各市、縣(市、區)下達補助拆窯資金3.79億元,企業間資金補償1.37億元,進一步推進了墻體材料產業的結構調整。二是加大對新型墻材產業的政策扶持,調動各方面參與新型墻體材料開發應用的積極性。截至2008年年底,571家(其中換證340家)企業的新墻材產品獲得了新型墻體材料產品認定證書,及時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
貫徹實施《條例》取得實效。《浙江省發展新型墻體材料條例》施行一年來,各項政策得到貫徹,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行政執法和處罰體系初步建立。據統計,縣以上政府累計出臺貫徹文件40余個,初步完成了《條例》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工作。同時省新墻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全省墻改系統工作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和行政執法培訓,共2期430人次,全系統已有267人取得了《浙江省行政執法證》;制定了《浙江省墻改系統行政執法法律文書格式》文本21個,規范了全省行政執法行為;按《條例》規定,全省已有27個新墻材工作機構受墻體材料主管部門委托承擔行政執法職責。浙江省組織開展了禁止生產使用實心黏土磚的執法檢查,全省共抽查黏土磚生產企業783家,對違規生產實心黏土磚的企業,當場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并對54家企業進行了處罰;抽查在建的政府投資或補助的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建筑工程項目368個,建筑面積1034.6萬平方米,除個別項目仍然存在違規使用黏土磚的情況外,禁止使用黏土磚規定基本執行到位。
墻體材料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加速。一是產業層次不斷提升。據統計,2008年,浙江省社會資金投入18.22億元,新增新墻材生產企業218家,技改企業46家,年生產能力增加105.98億塊標磚,建成了9條省級新墻材生產示范線。這些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新墻材企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黏土磚產品受到大幅遏制,嘉興、湖州兩市空心黏土磚產量下降幅度達20%以上。二是新墻材應用范圍明顯擴大。全省加快了新墻材在各類建筑中的應用,全省城鎮新墻材使用比例達到70%,比上年提高8.49個百分點;同時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不斷擴大農村使用新墻材范圍。據統計,全省開展村鎮民房新墻材試點3735戶,建筑面積約91.53萬平方米。三是新墻材市場不斷拓展。除大量產品銷往周邊省市外,已有10多家新墻材企業的產品走出國門,遠銷國外市場。
出色完成抗震救災工作任務。浙江省新墻辦在上級部門的統一部署下,以實際行動支援四川災區同胞重建家園,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經貿委領導的充分肯定。為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國家下達浙江省的救災板房生產任務,省新墻辦及時測算出活動板房板材用量,摸清全省板房板材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經營現狀及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調查材料及時上報,為省委、省政府領導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加強對活動板房板材生產企業技術指導和質量管理,協調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省新墻辦將全省板房板材生產企業名單、生產能力及產品規格通過多種渠道向社會公布,為援建活動板房生產提供準確信息,為全省活動板房援建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去年12月底,浙江企業已在四川的綿陽、江油、安縣、羅江、都江堰等地投資興建20余條新型墻體材料(燒結頁巖磚)生產線,總投資近2億元,形成生產能力6億塊標磚。一些由浙江企業投資的優質新墻材項目,如投資6000萬元在綿陽建設10萬立方米砂加氣砌塊和10萬立方米灰加氣砌塊項目正在建設和洽談中。
加強行業指導,著力服務企業。針對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的變化,強化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對墻體材料行業發展的引導。一是充分發揮專項基金的調控作用,加大征收和使用力度。據統計,各級財政撥付扶持新型墻體材料企業專項基金3031萬元,帶動和引導社會資金18.22億元投入新型墻體材料行業;爭取國債補助資金和省級有關部門技術創新、節能資金2000萬元,下達省級墻改專項補助(貼息)資金300萬元,重點對認定生產企業和省級示范線項目及農村新墻材示范房建設給予補貼。下達關停黏土磚瓦窯工作省級補助資金1709萬元,各市、縣(市、區)下達補助拆窯資金3.79億元,企業間資金補償1.37億元,進一步推進了墻體材料產業的結構調整。二是加大對新型墻材產業的政策扶持,調動各方面參與新型墻體材料開發應用的積極性。截至2008年年底,571家(其中換證340家)企業的新墻材產品獲得了新型墻體材料產品認定證書,及時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