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全力推動江蘇建筑業又好又快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3-1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江蘇省建設廳廳長 周嵐
核心提示:全力推動江蘇建筑業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在各項工作急難險重的情況下,480萬江蘇建筑鐵軍迎難而上,奮力拼搏,實現了“保目標、保穩定、保安全”的既定目標,全行業亮點紛呈:提前超額完成抗震救災安置房援建任務;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科技進步取得新成績;全省建筑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工程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獲得魯班獎11項,國優獎11項,獲獎數保持全國第一;特別是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對建筑業下達的任務指標,全省建筑業2008年總產值達8800億元以上,有10家以上企業年產值突破100億元,有5家企業外經營業額達9000萬美元以上。 

  這些成績凝結了全省建筑業廣大干部職工的心血和汗水,凝結了全省建筑業各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服務,充分說明江蘇建筑隊伍不愧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的鐵軍。 

  2009年,我們將全面部署全省建筑業的發展目標、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一、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咬定建筑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的目標不動搖 

  江蘇要實現全省建筑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3%以上,總量達到1萬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個建筑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的省份。為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我們增強信心,自我加壓,負重奮進。 

  我們的信心來源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堅強有力的正確領導。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央果斷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保增長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我省也及時出臺了擴大內需、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扶持中小企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全省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我們的信心來源于建筑業發展的各種機遇。雖然今年可能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但我國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總體格局沒有改變。當前,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正在進行“重新洗牌”,在這種大變化大調整中,我們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特別是為拉動內需,各級政府加大住房保障、新農村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建設力度,這些都與建筑業發展緊密相關。只要我們牢牢把握挑戰中蘊含的機遇,就能掌控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和主動權。 

  我們的信心來源于江蘇建筑業現有的實力和優勢。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省建筑業形成了具有比較優勢的所有制結構、行業結構和企業結構,形成了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行業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省建筑業總產值連續實現跨越式發展。全省有5個省轄市建筑業總產值達到或接近1000億元。近年來,全省還涌現出一批以建筑業綜合實力30強、外經10強、鋼結構10強和裝飾10強為代表的強勢企業。 

  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貫徹保增長各項重要舉措不放松 

  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是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建筑業發展的主題。實現新一年建筑業總產值“超萬億”的目標,關鍵是要抓好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深化改革三項工作。 

  1.把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首要任務。江蘇建筑業的優勢在于房屋建筑。但當前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下降,而國家拉動內需的方向主要是公路、鐵路、機場、輸油管道、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如果仍靠房屋建筑“一枝獨秀”來保增長,難度很大,所以必須著力發展新的增長點。首先,31家房屋建筑特級資質企業要率先加快培育、提升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專業施工能力,并通過與相關專業企業兼并整合、聯合投標等方式,力爭進入公路、鐵路、機場、碼頭,以及道路、橋梁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特別是城市軌道交通等工程項目。其次,以“調優調高”為基本方向,大力扶持發展專業企業,特別是扶持發展一批經營特色明顯、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業企業,盡快形成適應國內外市場需要的建筑業企業結構。第三,引導建筑企業向關聯度較高的上下游產業延伸,積極拓展多元化經營。 

  2.把轉型升級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是在當前保增長形勢下,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建筑市場發展變化,進一步增強我省建筑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江蘇建筑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性選擇。必須加快人才培養和職工教育,加大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應用力度,推動工程承包方式轉變,努力提高建筑行業裝備水平,不斷推進建筑工業化進程,全面實現建筑行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特級企業是推動建筑經濟快速增長的主力軍,也應該是轉型升級的排頭兵,要充分發揮標桿作用,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帶動全省建筑企業做大做強。 

  3.把深化改革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深化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在企業內建立起以產權關系為聯結紐帶、以資產經營為手段、以法人治理結構為標志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深化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革,減少管理層次。深化激勵機制改革,探索管理、技術、資本等要素參與的多種收益分配方式,進一步調動企業經營者和技術骨干的積極性。深化施工承包方式改革,大力發展工程總承包。加強“走出去”戰略的規劃和管理,建立重點國家和地區的營銷網絡,提高在世界范圍組合生產要素的能力,發展核心和優勢技術,盡快使企業的經營規模、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凈資產收益率達到國際同行水平。支持對外承包工程的發展,完善對外承包工程監管體制和協調機制。與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建立戰略聯盟,以項目合作為載體共同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場。 

  三、加強監管,強化服務,營造企業做大做強外部環境不懈怠 

  建筑企業是建筑行業的根基。1萬億元年度發展目標要靠建筑企業去努力去實現。全省各級建筑行業主管部門要在加強市場監管,為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發展環境的同時,還要更好地強化服務,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共同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1.創新工程建設招投標方式。針對全省招投標市場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環節,與省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出臺相關政策,采取綜合措施,引導企業合理報價;對明顯低于成本的價格進行重點評審,探討建立低價部分全額擔保和放棄中標的賠償制度,進一步規范招投標行為,降低招投標成本。在全省范圍內推行遠程評標,選擇部分市、縣在中小型項目中開展隨機抽簽確定中標人的試點。進一步加強招投標保證金的管理,規范保證金進出渠道,研究建立以工程質量保險替代現行的工程質量保證金的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項目負責人的登記、變更行為,研究制定企業和建造師工程業績在招投標過程中適當加分的實施辦法。 

  2.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工程造價機制。規范工程造價管理,規范定額解釋與糾紛處理行為。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的建筑工程造價信息系統,提高信息發布質量。加快建立健全人工工資定額、消耗標準、工程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研究修訂建筑工程“優質優價”實施辦法,為工程創優提供支撐。大力貫徹新版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規范市場計價行為,維護施工企業利益。 

  3.全面加強建筑市場監管與服務。在當前擴內需促增長的大背景下,尤其需要增強服務意識,認真履行建筑市場監管職責,不斷完善建筑市場監管方式,努力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環境,為擴大內需投資建設項目提供有力保障和高效服務,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促進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嚴格市場準入清出制度,進一步加強企業資質動態監管,建立注冊執業執法檢查制度。加強合同履約管理,建立健全合同履約監管機制,并與質量安全監督相結合。推進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建筑市場管理與工程現場管理“兩場聯動”,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依法處罰失信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河曲县| 威远县| 安丘市| 长春市| 光泽县| 大兴区| 临清市| 灵川县| 昌宁县| 福海县| 科尔| 澜沧| 鄯善县| 牙克石市| 临邑县| 沂源县| 鹤壁市| 濮阳市| 高唐县| 霍州市| 达孜县| 文昌市| 扬州市| 二连浩特市| 苍山县| 涟水县| 手游| 中牟县| 锦州市| 中西区| 连城县| 张北县| 合阳县| 石狮市| 桃园县| 惠东县| 阜新市| 化州市| 武川县|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