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業的真正崛起和騰飛,當屬改革開放的30年。
1980年4月,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發表了《關于建筑業和住宅問題的談話》,高瞻遠矚地提出:建筑業應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此,中國建筑業按照一代偉人的要求,頑強拼搏,在基本建設領域創造了無數的奇跡。在30年的耕耘歲月中,前10年是發軔期,中間10年是攻關期,后10年為騰飛期。
在發軔期,中國建筑業的主要貢獻,突出表現在住宅建設方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以住為本”,當年的建設部部長侯捷說過這么一句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今天,我們看一個國家是否發達,市民生活條件是否人性化,相當部分依然是看住房。
如果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是我國首輪住房建設的沖擊波,而從九十年代至今是我國住宅建設的騰飛期。上世紀80年代,全國城鎮住宅建設投資2600億元,是前31年的4.6倍,投入使用的住宅面積是前31年的1.8倍。由于嘗到“香餑餑”的甜味,包括政府的推波助瀾,全國房地產開發開始一發不可收。1991年,房地產投資的增長速度為117%,1992年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43.5%,開發土地面積增長175%。
在基本解決住房難的矛盾之后,進入攻關期,我國建筑業在基本建設各個領域取得輝煌成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八五”(1991—1995年)期間,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建設、村鎮建設和住宅建設等的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八五”期間,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16萬億元,其中建筑業完成3.82萬億元,占62%,建成各類基本建設項目25萬個,其中城鄉住宅約45億平方米。
從1980年至1994年的近15年間,建筑業建成各類工程項目數近百萬個,其中包括竣工城鎮住宅120多億平方米。1979年至1994年,建筑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數額平均年增長13.5%,高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1993年建筑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7335億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2%。改革開放15年來,建筑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相當于建國30年總和的3.6倍。1995年全國的建設規模為17000億元,1995年年底,全國建筑業從業人員已達3200萬余人,增長幅度達到22.3%。“九五”開局的第一年也就是1996年,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在建工程有13.18萬個。從“九五”開始至今,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幅度平均在25%左右,建筑業完成的總產值增長保持在20%左右。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建筑業真正進入騰飛期。特別是2006年至2007年的中國建筑業業績相當顯著。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增長速度繼續加快,整體規模繼續擴大。
2006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從上年的34552.1億元增長到41557.16億元,同比增長20.27%,建筑業從業人員從上年的2699.9萬人增加到2878.2萬人,增長6.6%。2007年,我國建筑業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勢頭。全年累計完成總產值51000億元,同比增加9442.84億元,增長率達到22.7%;企業總收入27624億元,比上年增加5806億元,增長率達到26.6%。與此同時,建筑業的人均產值和企業平均產值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二是經濟效益顯著改善。
盡管近幾年受最低價中標和工程款拖欠的影響,但建筑業通過科學管理和多種經營,效益仍呈上升勢頭。2006年,全國建筑業實現利潤總額1193.07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增長速度比上年高出5.53個百分點。2007年1月至9月全國建筑業實現利潤總額為658億元,同比增加202億元,增長率達到44.5%。
三是增長發展貢獻提高,支柱產業地位鞏固。
從產業貢獻看,2006年全國建筑業增加值達到11851.0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10870.99億元的5.62%。與此同時,建筑業對國家稅收的貢獻繼續穩定提高。2006年,全國建筑業共上交各類稅金1401.49億元,比上年增長20.84%;2007年的1~9月上交稅金976億元,同比增加206億元,增長26.88%,增長速度進一步提高。
四是就業“蓄水池“作用明顯,建設和諧社會功不可沒。
建筑業是我國吸收社會就業的重要行業之一,近年來全國每年約有四分之一的新增勞動力由建筑業消化。2006年,全國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從業人員達到2836.9萬人,比上年增長5.07%,當年新增就業人數占全國新增人數的比重達到23.83%。根據權威統計,至2007年底,全國建筑業從業人員總數已達到3200萬人以上,其中約有2800萬人是農民工。而且,在建筑業發達的部分省區,農民工所占的比例更高。比如,2007年江蘇省建筑業從業人員中約85%來自農村,總量達337萬人,比上年增加35萬人。湖南省建筑業從事勞務施工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高達237萬人,比上年增加20萬人。
從整體看,近兩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基本保持穩定態勢。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137239億元左右,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增加將是可以預期的。因而將進一步帶動建筑業的發展。盡管2008年的數據尚未公布,但增長數據應該是十分可觀的。
在30年如歌歲月中,中國建筑業建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工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被喻為“深圳速度”的國貿大廈建設,到九十年代我國首幢自主工程總承包的上海金茂大廈的告竣,一直到本世紀的長江三峽工程、青藏鐵路通車,特別是2008奧運工程的代表作“鳥巢”、“水立方”使用,中國建筑業的建筑施工水平已經躋身世界工程建設先進之林!
1980年4月,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發表了《關于建筑業和住宅問題的談話》,高瞻遠矚地提出:建筑業應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此,中國建筑業按照一代偉人的要求,頑強拼搏,在基本建設領域創造了無數的奇跡。在30年的耕耘歲月中,前10年是發軔期,中間10年是攻關期,后10年為騰飛期。
在發軔期,中國建筑業的主要貢獻,突出表現在住宅建設方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以住為本”,當年的建設部部長侯捷說過這么一句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今天,我們看一個國家是否發達,市民生活條件是否人性化,相當部分依然是看住房。
如果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是我國首輪住房建設的沖擊波,而從九十年代至今是我國住宅建設的騰飛期。上世紀80年代,全國城鎮住宅建設投資2600億元,是前31年的4.6倍,投入使用的住宅面積是前31年的1.8倍。由于嘗到“香餑餑”的甜味,包括政府的推波助瀾,全國房地產開發開始一發不可收。1991年,房地產投資的增長速度為117%,1992年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43.5%,開發土地面積增長175%。
在基本解決住房難的矛盾之后,進入攻關期,我國建筑業在基本建設各個領域取得輝煌成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八五”(1991—1995年)期間,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建設、村鎮建設和住宅建設等的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八五”期間,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16萬億元,其中建筑業完成3.82萬億元,占62%,建成各類基本建設項目25萬個,其中城鄉住宅約45億平方米。
從1980年至1994年的近15年間,建筑業建成各類工程項目數近百萬個,其中包括竣工城鎮住宅120多億平方米。1979年至1994年,建筑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數額平均年增長13.5%,高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1993年建筑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7335億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2%。改革開放15年來,建筑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相當于建國30年總和的3.6倍。1995年全國的建設規模為17000億元,1995年年底,全國建筑業從業人員已達3200萬余人,增長幅度達到22.3%。“九五”開局的第一年也就是1996年,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在建工程有13.18萬個。從“九五”開始至今,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幅度平均在25%左右,建筑業完成的總產值增長保持在20%左右。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建筑業真正進入騰飛期。特別是2006年至2007年的中國建筑業業績相當顯著。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增長速度繼續加快,整體規模繼續擴大。
2006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從上年的34552.1億元增長到41557.16億元,同比增長20.27%,建筑業從業人員從上年的2699.9萬人增加到2878.2萬人,增長6.6%。2007年,我國建筑業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勢頭。全年累計完成總產值51000億元,同比增加9442.84億元,增長率達到22.7%;企業總收入27624億元,比上年增加5806億元,增長率達到26.6%。與此同時,建筑業的人均產值和企業平均產值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二是經濟效益顯著改善。
盡管近幾年受最低價中標和工程款拖欠的影響,但建筑業通過科學管理和多種經營,效益仍呈上升勢頭。2006年,全國建筑業實現利潤總額1193.07億元,比上年增長31.59%,增長速度比上年高出5.53個百分點。2007年1月至9月全國建筑業實現利潤總額為658億元,同比增加202億元,增長率達到44.5%。
三是增長發展貢獻提高,支柱產業地位鞏固。
從產業貢獻看,2006年全國建筑業增加值達到11851.0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10870.99億元的5.62%。與此同時,建筑業對國家稅收的貢獻繼續穩定提高。2006年,全國建筑業共上交各類稅金1401.49億元,比上年增長20.84%;2007年的1~9月上交稅金976億元,同比增加206億元,增長26.88%,增長速度進一步提高。
四是就業“蓄水池“作用明顯,建設和諧社會功不可沒。
建筑業是我國吸收社會就業的重要行業之一,近年來全國每年約有四分之一的新增勞動力由建筑業消化。2006年,全國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從業人員達到2836.9萬人,比上年增長5.07%,當年新增就業人數占全國新增人數的比重達到23.83%。根據權威統計,至2007年底,全國建筑業從業人員總數已達到3200萬人以上,其中約有2800萬人是農民工。而且,在建筑業發達的部分省區,農民工所占的比例更高。比如,2007年江蘇省建筑業從業人員中約85%來自農村,總量達337萬人,比上年增加35萬人。湖南省建筑業從事勞務施工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高達237萬人,比上年增加20萬人。
從整體看,近兩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基本保持穩定態勢。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137239億元左右,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增加將是可以預期的。因而將進一步帶動建筑業的發展。盡管2008年的數據尚未公布,但增長數據應該是十分可觀的。
在30年如歌歲月中,中國建筑業建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工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被喻為“深圳速度”的國貿大廈建設,到九十年代我國首幢自主工程總承包的上海金茂大廈的告竣,一直到本世紀的長江三峽工程、青藏鐵路通車,特別是2008奧運工程的代表作“鳥巢”、“水立方”使用,中國建筑業的建筑施工水平已經躋身世界工程建設先進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