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包括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廣東電視臺、羊城晚報、信息時報在內的近20家中央和地方媒體在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簡稱廣州西塔)見證了“兩天一層”的世界高層建筑施工新紀錄。各媒體從各自不同的著眼點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采訪,不僅驚嘆西塔創造的“兩天一層”世界新速度,更對中建人突破瓶頸,樹立起的新形象、新高度和新速度變現出極大的關注。
29日下午,西塔項目中承包部舉辦了“廣州珠江新城西塔項目施工‘兩天一層’世界新速度”新聞發布會,共有近20家中央和地方媒體參加,廣州市建委領導、業主方領導、監理單位領導和聯合承建方領導出席。
局董事長兼西塔項目總經理葉浩文首先向媒體發布“兩天一層”世界新速度報告,向媒體介紹了西塔項目是如何攻克眾多建筑領域的世界級難題,創造世界高層建筑新記錄的,隨后監理單位代表和業主方代表、廣州市建委領導先后講話,接著各媒體記者就關心的問題提問。
各媒體最為關心的問題集中在西塔的幾個建筑領域的世界性難題,以及世界施工新速度下的安全施工問題,西塔的具體封頂時間等。項目經理葉浩文、項目總工程師顧國榮等回答了各位記者的問題,并就如何面對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積極響應中央和地方拉動內需的政策作了分析和解答。
隨后,在西塔主體結構91層施工平臺,各媒體見證了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低位三支點長行程頂升鋼平臺可變模架體系”綜合施工技術等世界先進由西塔項目自主研發或采用的施工工藝和技術,并爭先采訪項目管理人員和一線的施工人員。葉董就各項施工工藝、技術詳細向各媒體記者作了介紹。
據悉,廣州西塔按建筑面積計全國第一、按結構樓層數計全國第一、西塔建筑總高度437.5米,按高度計全球排第6位,是中國第三高樓。廣州西塔以其優美獨特的橄欖外型、完善的建筑功能成為全球性地標建筑。也正是這一點,廣州西塔結構極其復雜,建造難度非常大。一是工期要求非常緊張,二是工程結構復雜、工程量巨大。三是技術要求高、施工工藝非常復雜。其中,巨型超高斜交網格鋼管柱制作與安裝、復雜多變砼核心筒多功能整體提升模板、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等均為世界級施工難題。聯合體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按照“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又好又快建設西塔”的方針,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堅持自主研發,先后確定了十多項科研課題,并積極組織開展各項科技攻關活動。項目部自主研究的“低位三支點長行程頂升鋼平臺可變模架體系”綜合施工技術,08年11月18日通過了全國專家鑒定。該研究成果為項目自主研發、國內外首創,提高了超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水平,為國內國際同類工程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科學性強、適用性廣、推廣價值高,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首個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研成果。
針對西塔工程以上特點,中建總公司與廣州市建總聯合體確定了相應的奮斗目標。在工期上,確保在1007天內完工,爭創世界同類結構工程施工的最快速度;在工程質量上,爭創中國建筑工程最高質量獎—魯班獎;在安全生產上,確保責任事故死亡率為零;在科技創新上,爭創詹天佑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建總公司與廣州市建總聯合體正在積極進行科技總結,多項技術正在申報國家專利。
采訪和見證活動結束后,各媒體記者快速發稿,當晚的中央電視臺二套、廣東電視臺、南方電視臺一二套播出了新聞發布會和見證采訪的部分畫面。各大主流網站媒體也刊載出相關內容文章。
目前,西塔工程主體結構已施工至91層, 并以世界新速度向上沖刺,一個多月后,西塔主體結構工程即將封頂,一年以后,廣州西塔即將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