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
據日前國家統計局及工程機械協會數據顯示,受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月度的房地產開發投資額扣除PPI后的實際增速急劇下滑,7、8、9月已連續下跌至10%、8%和3%左右。遠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就在這個時候,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于11月4日在自己的博客中撰文題為《為什么說房價還很便宜》的文章,力挺樓市,這是繼半月前撰寫博文疾呼“振興地產,帶動經濟再繁榮”后,向文波的“二挺樓市論”。
此博文一經披露,立即在市場上掀起一片波瀾,并且立即引來網絡上的一陣“聲討圍剿”。
那么,向文波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撰寫上述文章的呢?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席卷下,三一重工能否獨善其身呢?
記者近日在三一重工200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就上述問題獨家采訪了向文波。
記者: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寫關于房地產的博客?出于什么原因呢?
向文波:首先澄清一點,我和我們公司手中都沒有可供交易的房產,也絕對無意從中謀取什么利益。有人說,我是擔心房地產持續低迷會影響三一的混凝土機械產品的銷售。我必須告訴大家,三一的混凝土產品并不僅僅用于房地產,更多的是用于基礎建設的開發。我沒有必要為多賣幾臺泵車而費那么大精力去寫一篇博客,而且我也相信我的博客還沒有能力去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走勢。
如果說我是基于什么要撰寫這篇博文,我覺得是為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和一些專家交流過意見,幾乎都認為全球經濟的衰退還沒有到最困難的時候。
那么,在海外市場經濟下滑的背景下,中國要想持續穩定地維持經濟的增長,需要靠什么?就是靠拉動內需消費能力,那么內需消費需要什么作為主力軍,就是房地產和汽車消費。如果這兩項都不行了,那么談什么拉動內需呢?
在目前情況下如何重振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振興房地產業,為房地產業正名。前一段時間對房地產業的批判,其實是在扼殺經濟繁榮。
記者:你覺得目前中國很多城市的房價還很便宜?是不是因為你自己不需要買房子?
向文波:不是我買不買房子的原因。中國的房子貴不貴?貴不貴應由市場說了算,有人建有人買就不貴!貴到沒有人買了,游戲也就玩不下去了,只要有人買,我認為就不貴。從整體而言,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價格還遠未貴到全民誅之的程度!
我的房價成本論在網上被很多網友批判,但是我還是覺得中國大部分城市現在的房產價格相對成本而言很便宜!目前的房地產行業已經不存在暴力,也許以前是暴力,但是現在真的利潤不多了。比如說,我知道長沙此前拍賣的一塊地皮,地產商每平方米拿低成本是4000元,它對外的銷售價格是7800元,你說拋去拿地成本、賦稅、鋼材、水泥等等費用,它還能盈利多少?
我不是為地產開發商打抱不平,我是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比房價漲得更瘋狂的是土地的價格。如果土地越來越少,那么房價不是會越來越高嗎?那么既然未來房價還是要上漲,現在看起來豈不是很便宜?
不過,相對部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而言可能還很貴,但解決這一部分人的住房問題市場是無能為力的,只能靠政府統籌解決!窮人沒房子不能怪房地產商,市場解決不了窮人住房的問題!那是政府做的事情!
記者:全球金融風暴對于三一重工的影響有多大?
向文波:我認為全球金融風暴對于三一重工來說是一個空前的發展機遇,別人往往認為不好的事情,我有時候把它看成是一次機會。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三一重工的銷售收入一年才3個億,現在我們有200多億。當時亞洲金融風暴,中國更多扮演的是承擔幫助亞洲各國家走出金融風暴的角色。
這一次,中國遇到了比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更大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的許多外貿出口國家都陷入經濟衰退的困境中,中國在這個時候可能會扮演一個幫助全球走出困境的角色。中國要想起到領頭羊的作用,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經濟持續增長。這個靠什么?就是要靠擴大內需,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入。例如中國現在的機場才300多個,美國一個州的機場都有200多個,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有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化建設等等,這都需要機械工程的產品做保障。那么,三一在這個時候就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因此,我覺得金融風暴對三一來說不是負面影響,反而是正面的刺激。
記者:談一談更細節的問題,三一此次定向增發的挖掘機項目有沒有什么技術突破?
向文波:目前三一的挖掘機主要以中大型挖掘機為主,產品的可靠性和基本性能都有所突破。今年銷售應該在3000臺左右,銷售收入2個億。
我們有一個世界領先的技術,就是節能。買一臺三一的挖掘機用3年,節省下來的錢夠買一臺小型挖掘機。我這里按照50美元一桶石油估算的,要是100美元一桶,可以買一臺中型的,150美元一桶就能買一臺大型挖掘機了。
目前我們最新的一臺200噸大型挖掘機已經研發成功,并投入生產。這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挖掘機,一臺的售價要達到2000萬元左右。
而且,我們之所以愿斥巨資進行歐洲研發中心及機械制造基地建設主要是出于對歐洲市場的長期看好,此舉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和“三一”品牌的影響力,促進公司歐洲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