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如何在災后重建中發揮鋼結構技術的積極作用,由上海市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上海市社會服務局支持,上海市金屬結構行業協會、同濟大學聯合舉辦的“鋼結構技術在四川地震災后重建中的應用技術研討會” 于6月13日下午在我校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沈祖炎做專題發言,我校李國強副校長主持會議并發言。
結構工程專業的陳素文老師和陸燁老師去災區實地考察,兩人分別在會議開始作了災區情況的報告。陳素文向與會者展示了大量地表建筑及橋梁道路受災照片,建議為人員密集的公共服務設施提高抗震設防級別。陸燁老師作了大量農村地區住宅狀況的考察,指出目前農村建筑的突出問題所在:自用房沒有經過設計,大多是磚土、生土墻、磚砌體等落后的結構體系,整體結構差,沒有抗震設防,施工質量差等,她建議針對目前的結構體系進行有效的研究,做到怎樣在造價不高的前提下進行有效地完善;另外她建議為新農村建設配備新的工業化結構體系的應用,通過加強教育轉變農村地區對工業化產品的落后觀念,并開發適應不同檔次配置的工業化住宅方案。
沈祖炎院士作了《關于在四川地震永久性住宅建設中應用鋼結構的建議》的發言。他指出,鋼結構強度高,材質均勻,可塑性強,本身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而其由于組成部件高度工業化,施工速度快等優點又可以大大提高重建速度,所以鋼結構住宅具有極大的優越性,應該在震后重建中發揮作用。目前國內鋼結構住宅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突出原因所在是造價問題,鋼結構要比混凝土結構總造價高于10-20%。鋼結構的工業化程度高,又有節能、節水、節地、環保等社會優勢,高出的這一部分成本應該由政府、企業、行業等一起負擔,而不是簡單追加到消費者頭上。所以,鋼結構住宅的推廣不是一個領域內的事情,而是個多領域的系統優化集成過程。造價問題也可以通過制作標準化和產業規?;墓I化生產體系進一步降低成本來逐漸解決。
沈院士繼而提出了關于地震的感想與建議。他建議重新考慮設定災區原有的建筑抗震設防標準,使災后重建有設計依據。重新評價重建地區的地質條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設防級別,尤其在中小學、醫院以及重要的生命線工程應提高一度抗震設防級別并使用最好性能的鋼結構。對災區的建筑做“安全性鑒定”并對受損的建筑盡快做出評價。尤其避免“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應用于建筑安全性評定上,嚴格按照國家現行的規范執行。
他還介紹了同濟大學在低層、多高層鋼結構住宅方面的研究以及同濟大學建筑鋼結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梯隊人員和目前在研究的諸多課題。
李國強副校長也作了《應推廣鋼結構在地震中的應用》的報告,他從專業的角度深入地探討了鋼結構優于混凝土結構的諸多優點,諸如強度是混凝土結構的9倍而重量卻是其一半,截面利用率高過混凝土結構;延展性好;滯回效應好等,來說明鋼結構的抗震性能在整體上優于混凝土結構。
隨后,部分鋼結構企業代表也向與會者介紹了民用鋼結構成功案例及鋼結構現在在工業化應用中的技術問題。鋼之杰建筑產品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介紹了他們高效的輕鋼結構住宅體系,能安全抗震的“板肋結構”;上海大通鋼結構有限公司介紹了高頻焊接H型鋼的開發應用等問題。
據了解,會議將集合各位專家意見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報告,報有關部門參考。
結構工程專業的陳素文老師和陸燁老師去災區實地考察,兩人分別在會議開始作了災區情況的報告。陳素文向與會者展示了大量地表建筑及橋梁道路受災照片,建議為人員密集的公共服務設施提高抗震設防級別。陸燁老師作了大量農村地區住宅狀況的考察,指出目前農村建筑的突出問題所在:自用房沒有經過設計,大多是磚土、生土墻、磚砌體等落后的結構體系,整體結構差,沒有抗震設防,施工質量差等,她建議針對目前的結構體系進行有效的研究,做到怎樣在造價不高的前提下進行有效地完善;另外她建議為新農村建設配備新的工業化結構體系的應用,通過加強教育轉變農村地區對工業化產品的落后觀念,并開發適應不同檔次配置的工業化住宅方案。
沈祖炎院士作了《關于在四川地震永久性住宅建設中應用鋼結構的建議》的發言。他指出,鋼結構強度高,材質均勻,可塑性強,本身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而其由于組成部件高度工業化,施工速度快等優點又可以大大提高重建速度,所以鋼結構住宅具有極大的優越性,應該在震后重建中發揮作用。目前國內鋼結構住宅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突出原因所在是造價問題,鋼結構要比混凝土結構總造價高于10-20%。鋼結構的工業化程度高,又有節能、節水、節地、環保等社會優勢,高出的這一部分成本應該由政府、企業、行業等一起負擔,而不是簡單追加到消費者頭上。所以,鋼結構住宅的推廣不是一個領域內的事情,而是個多領域的系統優化集成過程。造價問題也可以通過制作標準化和產業規?;墓I化生產體系進一步降低成本來逐漸解決。
沈院士繼而提出了關于地震的感想與建議。他建議重新考慮設定災區原有的建筑抗震設防標準,使災后重建有設計依據。重新評價重建地區的地質條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設防級別,尤其在中小學、醫院以及重要的生命線工程應提高一度抗震設防級別并使用最好性能的鋼結構。對災區的建筑做“安全性鑒定”并對受損的建筑盡快做出評價。尤其避免“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應用于建筑安全性評定上,嚴格按照國家現行的規范執行。
他還介紹了同濟大學在低層、多高層鋼結構住宅方面的研究以及同濟大學建筑鋼結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梯隊人員和目前在研究的諸多課題。
李國強副校長也作了《應推廣鋼結構在地震中的應用》的報告,他從專業的角度深入地探討了鋼結構優于混凝土結構的諸多優點,諸如強度是混凝土結構的9倍而重量卻是其一半,截面利用率高過混凝土結構;延展性好;滯回效應好等,來說明鋼結構的抗震性能在整體上優于混凝土結構。
隨后,部分鋼結構企業代表也向與會者介紹了民用鋼結構成功案例及鋼結構現在在工業化應用中的技術問題。鋼之杰建筑產品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介紹了他們高效的輕鋼結構住宅體系,能安全抗震的“板肋結構”;上海大通鋼結構有限公司介紹了高頻焊接H型鋼的開發應用等問題。
據了解,會議將集合各位專家意見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報告,報有關部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