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模擬
模擬時速最高可達400公里
昨日上午9時,西南交大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里機器轟鳴,世界上最先進的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臺正在進行四軸機車車輛整車動態模擬試驗,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指著飛速滾動的車輪自豪地說:“在這個列車滾動振動試驗臺上,模擬速度最高可達400km/h。”再往里走,只見巨大的吊車正緩緩卸下大塊的動車零部件,幾名身穿藍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員正在工作平臺邊忙碌。這座看似普通又忙碌的實驗室,將成為中國高速鐵路的技術核心基地。因為“高速列車安全服役關鍵基礎問題研究”項目的大部分高精尖技術將從這里起飛。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衛華介紹,此項目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主持單位,并由四川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單位聯合組成,下設6個課題組。“基本匯集了我國高速鐵路方面最頂尖的專家。”
事故分析
三大原因導致高速列車脫軌
張衛華痛心疾首地告訴記者,1997年至2006年,我國鐵路提速后共發生重大事故139次,險性事故455次。特別是今年2月的新疆提速列車“被風吹倒”的脫軌翻車事故更是驚險異常。在世界鐵路史上,國外高速列車脫軌事故也屢有發生。“高速列車的安全服役問題,已經成了制約高速鐵路發展的關鍵要素。”
據介紹,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高速列車脫軌,即人為的不安全行為,設備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因素。其中,鋼軌的波浪形磨耗和滾動接觸疲勞問題更是高速鐵路史上至今未解的難題。張衛華認為,高速列車安全服役研究中,結構疲勞和材料失效是列車運行安全性的關鍵。
行車安全
高速列車將有安全預測系統
對于即將進行的科學研究,張衛華表示,高速列車安全服役研究從系統穩定性、結構可靠性和運行安全性開展研究,并在三個層面相互滲透。
“在將來實現安全監控和預測預報是非常必要的。”張衛華對未來無限憧憬,在適當的時候鐵路部門必須通過必要的檢修維護規程,來保證車輛和相關固定設備的狀態和整個鐵路大系統的性能;同時還需研制地面或車載的行車安全預測預報系統,并以此來保證高速列車在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中的行車安全及實施自救。
專家訪談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交大教授沈志云
成綿高鐵時速
將達400公里
記者:“高速列車安全服役關鍵基礎問題研究”對鐵路大提速有什么現實意義?
沈志云:目前將要修建或正在修建的高速鐵路都會和這個項目有關聯。他們設計的動車會到我們的實驗室里做試驗。我們將為他們提供研究報告,提供修建高速鐵路的技術標準。
記者:最近高速鐵路有什么新動向?
沈志云:今年11月底,在青島研發的我國第一輛300km/h的高速列車就要下線了,我作為這項“300km/h高速動車組研制”的總顧問,將在明年第一季度帶著這輛列車到京津線做試驗,這段高速鐵路將在奧運會前正式啟用,起到連接北京和天津兩地奧運場館的作用。當然,300km/h高速動車也將用到 “高速列車安全服役關鍵基礎問題研究”的技術研究成果。
記者:四川的高速鐵路有什么新的動向呢?
沈志云:四川計劃要動工修建綿成峨城際軌道交通,建成后成都-綿陽、綿陽-峨眉的高速鐵路將達到40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