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成都眾多磚廠頁巖磚突然漲價,平均漲幅超15%。
說法:部分磚廠將被整合停產,由其他磚廠提供利潤分成;停產磚廠每月可坐享6萬~10萬元。
據稱,磚廠每售出1匹磚,將被抽成4厘。
不到一月,頁巖磚銷售行情風云變幻,誰是幕后推手?
“成都頁巖磚突然漲價,成都市墻體材料行業協會涉嫌在幕后操縱磚價,試圖搞壟斷!”近日,市中心一樓盤項目部經理老劉前往龍泉驛的幾家磚廠采購頁巖磚,被廠方告知:從8月中旬開始,頁巖磚全都漲了價。磚廠方傳出的消息稱,這主要是成都市墻體材料行業協會(下簡稱成都墻材協會)幕后操縱。
早在8月16日,本報及省、市物價部門便接到相關企業的反映:成都墻材協會7月31日公開召集成都磚廠老板開會,會后成都的頁巖磚突然集體漲價……本報記者和成都市物價部門工作人員分頭展開了調查。
驚漲 樓盤項目經理很生氣:簽了合同 咋說漲價就漲
8月16日,郫縣犀浦鎮在建樓盤項目部張經理接到電話通知,給該工地供頁巖磚的成都某磚廠突然提出漲價。包括標配磚、多孔磚、空心磚等在內的頁巖磚,價格平均漲幅超過15%。“上個月才簽的合同,咋就突然漲價了呢?”張經理很納悶。
在電話中,磚廠相關負責人說,考慮到成都的磚廠被拖欠貨款的情況比較嚴重,加上原材料和工人工資相繼增加,7月31日,墻材協會領導召集成都的100多家磚廠老板開會研究后,決定加強對成都頁巖磚生產企業的整合,并從8月15日開始提高價格。
張經理隨后打電話向彭州的另一家磚廠求證,這家磚廠的銷售負責人也稱,成都墻材協會確實在金牛賓館開了會,并將對成都現有的500多家頁巖磚生產企業進行整合,逐步提高磚價。
當天,張經理等人找到開發商,希望對方提高工程建筑承包費,但雙方就此未能達成一致。
8月16日,郫縣犀浦鎮老成灌路旁邊的另一家樓盤項目部經理從龍泉驛的幾家磚廠老板口中得到同樣的消息,成都大部分磚廠近日突然統一漲價,磚廠說漲價是成都墻材協會領導要求的。“協會領導正在加緊工作設法關閉一部分磚廠,減少頁巖磚產量,磚價很快還要漲!”一名磚廠老板在電話中這樣說。
18日晚7時許,張經理告訴本報記者,磚廠方答應繼續按照原價供磚,項目最終沒有停工,但張經理對頁巖磚突然集體漲價感覺很氣憤。
16日~17日,本報記者接到頁巖磚漲價的反映后,立即走訪了成都市區及三環路以外的10多個在建工地。根據這些受訪工地項目部負責人提供的信息顯示,從8月10日左右開始,各個項目部陸續接到簽約或合作磚廠的電話通知及口頭通知,新津、龍泉驛、彭州、雙流等地的頁巖磚全面漲價,標配磚每匹(塊)漲了3~7分錢,多孔磚、空心磚每立方米漲了10~30元。幾乎所有磚廠都提出要求:必須付現款才能發貨。
磚漲了價 個別工地面臨停工
張經理負責的樓盤位于郫縣犀浦鎮,建筑設計面積(不含地下車庫)約38000平方米,磚價上漲,項目頁巖磚總投入相應增加159750元(下表)。
頁巖磚漲價前后各項成本對照表
標配磚 多孔磚 空心磚 項目頁巖磚
(元/匹) (元/立方米)(元/立方米) 總投入(元)
漲價前 0.22 150 110 654000
漲價后 0.28 180 135 813750
差額 +0.06 +30 +25 +159750
據成都多家建筑公司項目經理介紹,目前在建的高樓大廈主要是框架結構或框架剪力墻結構。無論哪一種結構的房屋,頁巖磚都是不可缺少的主流墻體材料,平均每平方米使用頁巖磚約0.2~0.5立方米。
頁巖磚突然漲價,不同的建筑公司選擇了不同的應對方式:大部分工地被迫提高墻體材料成本投入;有的建筑公司立即和設計、監理等單位進行協調溝通,準備改用新型的“加氣磚”;個別小建筑公司承包的項目甚至面臨停工。
成都頁巖磚近日突然漲價,有關“成都墻材協會領導幕后操縱磚價,試圖搞壟斷”的說法很快在成都建筑行業內傳開。
說漲 磚廠稱協會領導“定”價:“協會領導統一的指導價格”
8月17日~8月30日,本報記者以“某項目部經理”的身份,先后前往龍泉驛、彭州、新津等地的近20家磚廠調查暗訪,發現大部分磚廠都是從8月15日前后突然漲價,這是為什么?近10家磚廠老板或銷售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成都墻材協會7月31日在金牛賓館開會后,聯合已經參加協會的磚廠開始統一漲價。同時,協會牽頭引導,部分磚廠老板聯合成立了成都欣慶建材有限公司。該公司在成都的12個區(市)縣都設有分公司。
17日~18日,本報記者走訪了彭州市隆豐鎮、慶興鎮等場鎮的6家磚廠發現,除一家磚廠表示“暫時不賣磚”外,另外5家磚廠的標配磚出廠價報價都是2角1分/匹(塊),如果送至犀浦附近的工地,報價為2角5分5~2角6分5。隆豐鎮附近的兩家磚廠負責人明確告訴記者:這個價格是協會領導統一的指導價格,不管哪一家都是這個價,而且必須付現款才送貨。而龍泉驛區洛帶鎮的一家磚廠銷售負責人則顯得更“耿直”:“我們磚廠剛加入協會,根據約定每匹磚要漲3~7分錢。如果協會這次統一價格搞不成,我們會像以前一樣隨行就市。”
“30萬元保證磚廠不降價”
8月20日下午,龍泉驛某磚廠老板告訴記者,據他了解,龍泉驛有大約50家磚廠,他們是暫時沒有入會的少數幾家磚廠之一。從今年5月前后開始,自稱是成都墻材協會的人多次前來游說,讓該磚廠加入協會及公司。目的是希望該磚廠和另一家磚廠聯合,以年為單位輪流停產,并統一提高磚價共同受益。新津的一家磚廠負責人稱,根據協會領導的要求,新津的許多磚廠都統一漲了價。按照約定,磚廠還要交納30萬元“保證金”并簽訂相關協議,如果磚廠違規私自降價賣磚或是違反其他約定,30萬元保證金可能被“沒收”。
“公司領導安排磚廠集體辦公”
8月20日下午,記者在洛帶鎮暗訪時發現,10多家磚廠老板或代表聚在同一間“辦公室”內。交談中,多名磚廠老板證實,龍泉驛的磚廠正在搞“統一價”。當記者追問為何要“統一價格”時,先前埋頭辦公的一名男子突然大聲呵斥、制止。一名磚廠老板事后告訴本報記者,該男子是成都欣慶建材有限公司龍泉分公司的人,讓大家統一漲價也是公司領導提出來的。記者調查顯示,從8月15日開始,各區縣突然出現磚廠集體聯合辦公等新情況,且被告知“這都是協會和公司的領導組織安排的”。
協會領導否認操縱漲價
記者調查核實,7月31日成都墻材協會組織了200多人(大部分是磚廠老板)在金牛賓館開會。會后一家報紙刊登了協會的宣傳廣告。資料顯示,成都墻體材料行業協會會長是張崇云(彭州某磚廠法人代表),常務副會長是劉開富(雙流某磚廠老板),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是衛占全(成華區某磚廠老板)。據接近協會的磚廠老板的說法及資料顯示,協會主要領導劉開富、衛占全分別是“欣慶建材”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長和總經理(下表)。
成都墻材協會與成都欣慶建材有限公司
成都墻材協會 欣慶建材有限公司
會員多是磚廠老板 區(市)縣設分公司
會長:張崇云 法人代表:劉開富
常務副會長:劉開富 ←→ 董事長:劉開富
副會長、秘書長:衛占全 ←→ 總經理:衛占全
大部分建筑企業及一部分磚廠老板反映磚價上漲主要是“協會及欣慶建材公司領導幕后操縱”的結果。8月23日,本報記者曾以“某樓盤項目經理”的身份打電話向張崇云會長及劉開富常務副會長核實,他們予以否認。對于區(市)縣磚廠分區聯合辦公搞“統一價”,衛占全則稱是分公司自己的行為。
問漲 四大疑團追問漲價內幕
1.行業自律大會為啥被指是漲價會?
7月31日,成都墻材協會通知成都的磚廠老板等200多人在金牛賓館開會。當天,懸掛在會場的橫幅標明會議的主題是“抵制黑磚窯行業自律大會”。據參加當天會議的幾名磚廠老板回憶,當天開會除了講抵制黑磚窯的事情外,協會領導在會上公布的“頁巖磚成本價”更引人關注。協會有關領導認為,成都墻體材料行業“小作坊”多,產能過剩,企業間相互壓低價格,加上被拖欠貨款的現象嚴重,這讓成都許多磚廠“日子不好過”,因此磚廠之間需要團結統一起來。
會后,協會的幾名領導又召集了少數的代表開會研究,頁巖磚統一漲價的消息隨后傳開,少部分磚廠8月上旬陸續提高了磚價。到了會后的第15天,許多磚廠在同一時間段突然漲價。由此,這次行業自律大會被指實為"漲價會"。
2.聯合辦公搞“統一價”,誰要求的?
頁巖磚漲價同時,從8月15日開始,彭州市隆豐鎮、慶興鎮以及龍泉驛區洛帶鎮等區(市)縣突然出現“磚廠分片區聯合辦公”的局面。8月16日~30日,本報記者先后兩次來到彭州市隆豐鎮及慶興鎮的兩處聯合辦公點暗訪時,被部分磚廠代表告知,同一片區的磚廠搞聯合辦公而且統一價格,是墻材協會領導及分公司組織的。少數幾名代表稱,“這是磚廠老板自發組織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客戶買磚”。
8月17日中午,本報記者在隆豐鎮街邊的聯合辦公點看到,新裝修的辦公室內擺放著嶄新的座椅。桌子上,擺放著當地10多家磚廠的牌子。其中一名磚廠代表告訴本報暗訪記者,協會領導統一提高磚價后,為了能得到執行,要求各家磚廠統一到聯合辦公點值班,“每個廠都派了代表,目的是相互監督,統一價格,避免磚廠之間相互殺價!”
而在慶興鎮的聯合辦公點,磚廠代表譚某等人告訴本報記者,標配磚送達犀浦鎮附近的工地,價格是2角6分錢每匹(塊),一分錢都不能少。“每一家磚廠都是這個價格!”譚說,另外幾名磚廠代表點頭認同。
3.磚廠整合控制產量,誰是推手?
先后有多家磚廠老板或銷售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協會及公司領導要求提高磚價的同時,還通過磚廠之間的整合,人為減少頁巖磚供量。
龍泉驛一家磚廠老板告訴本報記者,根據協會及公司領導的要求,他們需要和另一家磚廠簽訂協議,并約定兩家磚廠停一家。繼續生產的磚廠給停產的磚廠支付“停產補償金”。補償金額視磚廠規模大小而定,一般為6萬~10萬元/月。
其中一家小磚廠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根據意向性協議,他們的廠如果選擇停產,什么事情都不干,每個月可以“坐收”8萬元。但該磚廠老板選擇了繼續生產,每個月需要向合作磚廠支付10萬元補償。“頁巖磚集體漲價后,如果能穩定這個價格,磚廠每個月盈利遠超10萬元,所以我們選擇繼續生產。”他隨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對龍泉驛的許多磚廠而言,最近半個月平均每匹磚漲了約7分錢左右。磚廠月產量超過200萬匹,每個月可以多收入約14萬元。
而據另一家磚廠負責人透露,從協會及公司領導口中傳出的消息顯示,根據協會及公司領導的“規劃”,對于停產的磚廠,即便什么事情都不干,每年最高可以拿到100多萬元的補償。因此,許多磚廠對加入協會和公司表示贊同。記者在彭州隆豐鎮聯合辦公點采訪時發現,墻上已張貼出了“停產”磚廠的名單,至少有6家磚廠。
對于磚廠之間整合,協會公開發布的宣傳廣告中這樣描述:通過協會引導,企業自愿的原則,以公司為載體實施整合。整合成功后,500家磚廠將縮減到300家左右。許多磚廠老板稱,整合實際是協會及公司在牽頭實施。此前還是相互競爭的兩家企業,為什么突然坐在一起搞“整合”?為什么突然之間“整合之風”在成都磚廠中鋪開?到底誰是幕后推手?
4.“抽成”可達千萬,流進誰的腰包?
表面上看,頁巖磚漲價后真正獲益者是磚廠,可協會和公司為何如此積極?對此疑問,有3家磚廠老板及銷售負責人曝出內幕:頁巖磚漲價后協會及公司可以“抽成”。目前傳出的“抽成”模式是:磚廠每售出一匹磚,公司從中抽成4厘錢。8月份,龍泉驛一部分磚廠已經交了1萬或2萬元給分公司,這些錢被認為是 “抽成”費用。
接近協會的一家磚廠老板稱,協會及公司領導之所以搞“整合”、“聯合辦公”,主要目的是可以得到巨額"抽成"。據協會統計調查顯示,2006年,成都建筑行業消費墻體材料約100億標塊左右,其中消費頁巖磚約80億標塊。今年,頁巖磚需求量還將上漲。如果所有頁巖磚生產企業都參與“整合”,每年“抽成”將高達3000萬元以上。這筆錢相當于多家磚廠一年的總利潤。
3000萬“抽成”到底會流入到誰的腰包?到底誰來買單?磚廠老板稱,這筆“抽成”表面上來自磚廠,但磚廠老板并不傻,自己生產的磚被“抽成”4厘錢,前提是每賣出一塊磚可以賺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