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首個全互通立交橋設計將讓哈爾濱路橋建設更現代,使用改性瀝青混凝土提高道路的使用耐久性,采用早強性三灰碎石材料提前工期——今年哈市路橋重點工程廣泛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確保了道路迅速通車,還將延長道路使用壽命,提高道路使用耐久性。 據市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哈市路橋建設全部遵循高起點設計、高質量建設的宗旨,其中三環路哈阿立交橋首次設計為定向全互通立交橋。哈阿路主線橋上跨三環路,形成十字立體交叉,4座匝道橋實現各方向來車左轉,4條地面匝道實現車輛右轉,橋區車輛沒有交叉,不用設置信號燈,所有車輛在橋區各方向均為定向行駛,可最大限度地快速通過,從而實現定向全互通立交形式。
在中央大街——友誼路人行過街通道工程建設中,由于工程距離江邊近、地下水位高、沙質土壤透水性強,建設者一改地下工程逆做法的方式,實行"明挖正做",首次采用混凝土咬合樁確保地下通道基坑的安全性;恢復友誼路路面時,為確保地下通道箱體上的路面不沉降、不裂縫,設計者將道路基礎的碎石層增加到25厘米,還在地下通道箱體周邊建設了排水盲溝,確保路面不會因積水無處排放而膨脹裂縫;同時,在施工工藝上首次采用基礎層由攤鋪機作業的做法,確保了道路基礎的堅實穩固,由于大量采用早強性三灰碎石材料,工期縮短了10天左右。
為保證重點路橋工程質量,市建委質量監督部門定期對在哈各瀝青混凝土生產廠家的產品進行檢測和對采用該廠產品的路段進行回訪,依據檢測結果和使用效果,從眾多的廠家中選取質量過硬、鋪裝效果較好的產品,劃定重點路橋工程使用產品范圍。為了確保質量,在今年建設的路橋工程中實施了24小時不間斷地施工現場監理,這在哈市尚屬首次。其中,中央大街——友誼路人行過街通道工程涉及的95條管線,在遷移和重新鋪設過程中,監理單位對95條溝渠進行了24小時監管,保證道路鋪裝平整堅實,嚴防道路發生沉降斷裂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