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藏鐵路一同建成的,還有鐵路兩側綿延一千余公里的35千伏電力貫通線。正是它保證了青藏鐵路的安全、暢通運行,也使人跡罕至的“生命禁區”通上了電、迎來了光明。
院電化處處長李晉告訴記者,青藏鐵路建設前,格爾木電網只能覆蓋到50公里外,拉薩電網也只能覆蓋到當雄,中間近1000公里的范圍內只有那曲和安多擁有有限的獨立電網。而青藏鐵路建成后,通信、信號和道岔除雪以及有人值班車站的生產動力和生活負荷等,都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
為保證青藏鐵路對電力的需求,設計新建了從格爾木到拉薩的長達1142公里的35千伏電力貫通線,并有效解決了超長距離供電可能導致電壓質量不能滿足要求的難題。此外,還新建了納赤臺、五道梁、沱沱河、柳梧等7座110千伏變電站和1000余公里的110千伏供電線路,由國家電力公司負責建設和運行維護。
為確保高原供電的安全和可靠,在設計中精心選擇了小型化、少維護和免維護的新設備、新材料;并在全線采用了電力遠動系統等新技術,實現了設備集中監視和控制,達到了減少值班人員、提高運行操作質量的目的。為解決通信信號的備用電源問題,青藏鐵路共有21個無人值班車站采用了太陽能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