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地區主要包括青海、西藏、新疆等12個省市自治區,面積685萬平方公里,西部地區土地遼闊,人口較少,資源相當豐富,但由于自然、歷史、社會等因素,發展較為落后,經濟欠發達。
自2000年黨中央做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英明決策后,大開發的春風喚醒了沉睡的西部地區,很快掀起一股深入各個領域的發展大潮,水電、石油、天然氣、礦產等優勢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冶金、建材、醫藥、農畜等特色產品層出不窮,城市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對內對外經濟貿易像雨后春筍般發展,特別是稱為“天路”的青藏鐵路建成運營,為西部地區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
西部大開發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開發戰略。經過近8年的發展,西部地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支持和各省市區人民群眾努力奮斗的結果,同時也有被稱為“高原國門衛士”的青海質檢人譜寫的一曲曲英雄篇章。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面積72萬平方公里,共551.6萬人口,全省98%的人口居住在省內2%的土地上,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一個面積大省、人口小省、資源富省、經濟窮省。青藏鐵路是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青海省的格爾木市就是青藏鐵路的起點。由于青藏鐵路地處雪山高海拔地區和技術原因,行走青藏鐵路的火車只能依靠進口的車頭(內燃機車)。
青藏鐵路是國家重點工程,黨和國家領導非常重視對相關進口設備的質量安全,在2006年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青藏鐵路進口成套設備檢驗監管情況專報上批示:“要重視青藏鐵路進口設備的質量安全問題。”
為了落實好溫總理的批示精神,全面做好對進口成套設備的檢驗工作,確保經濟大動脈的安全暢通,青海檢驗檢疫局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將質量把關工作列為頭等大事,成立以主管局領導擔任組長的“青藏鐵路進口設備檢驗工作組”,多次召開“青藏鐵路進口設備檢驗監管工作協調會”進行研究,出臺“支援青藏鐵路建設的三項服務措施”,提前購置必要的儀器裝備,培訓監測人員,與青藏鐵路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一起研究制定了“青藏鐵路公司進口設備檢驗監管工作方案”,共同組成專業技術強、業務經驗豐富的檢驗檢疫陣容,聘請技術專家,研究技術重點,制定檢驗方案、檢驗程序,明確職責。從青藏鐵路工程建設的特殊要求出發,主動搭建起了政策宣傳、業務咨詢、方便報檢“三位一體”的服務平臺,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將每批進口成套設備的檢驗監管情況都形成專報及時上報國家質檢總局。
為保證進口內燃機車的技術指標符合合同要求,2006年9月2日、3日,青海局派員參加了鐵道部鐵科院組織的對進口內燃機車進行的夏季試驗,在人類生存的“禁區”———唐古拉無人值守車站連續工作了19個小時。唐古拉雪山巍峨,氣象萬千,時而陰云密布、冰雹突襲,時而雨雪交加、陽光燦爛。高原反應,加之氣候無常,試驗人員實在堅持不了就得吸幾口氧氣后再工作。“世界鐵路最高點5072m”紀念碑距唐古拉無人值守車站不到1公里,為了一組數據,檢驗人員徒步行走來回就花去1.5小時,平均每分鐘只行走8米的路程。
2006年4月1日,青海局檢驗人員乘坐從美國進口的特編NJ2-0003機車到海拔5000m“世界第一高隧”的風火山隧道口檢驗機車功率、尾氣排放和通訊導航、站臺設備等信息控制系統是否適應高原環境要求。當日23時,試驗開始。在大氣壓力和氧分壓低于人類的“生命禁區”里,該局檢驗人員團結協作,克服困難,面臨多項世界性難題的挑戰,頑強拼搏,在終年積雪、零下30℃的黑夜里,他們帶著氧氣罩,忍受著“生命禁區”難以忍受的生命透支,一干就是10來個小時,以奇跡般的毅力完成了檢驗任務,而且還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題。
從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青海局克服重重困難,先后派出48人次赴青藏線格拉段進行現場檢驗,共對青藏鐵路公司進口的252批次、2.4萬臺件,貨值2.64億美元的成套設備進行檢驗,其中對外出具索賠證書182份,成功索賠金額380萬美元,為青藏鐵路公司挽回了不小的經濟損失。青藏鐵路公司機務部部長何存立當時感慨地說,“我對青海檢驗檢疫局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很滿意”。
自2006年7月1日通車試運營以來,青海局先后派出人員百余次對營運中進口內燃機的運作和自動信號控制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不定期、不同地點檢測的后續監管,確保了青藏鐵路的運營安全暢通,有力地推動了西部社會經濟的大步發展。
青海局在“世界屋脊”無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首次順利完成世界最高海拔地區鐵路大型進口成套設備的檢驗檢疫任務,向祖國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充分體現了“國門衛士”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質檢事業的高尚情操。
自2000年黨中央做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英明決策后,大開發的春風喚醒了沉睡的西部地區,很快掀起一股深入各個領域的發展大潮,水電、石油、天然氣、礦產等優勢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冶金、建材、醫藥、農畜等特色產品層出不窮,城市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對內對外經濟貿易像雨后春筍般發展,特別是稱為“天路”的青藏鐵路建成運營,為西部地區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
西部大開發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開發戰略。經過近8年的發展,西部地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支持和各省市區人民群眾努力奮斗的結果,同時也有被稱為“高原國門衛士”的青海質檢人譜寫的一曲曲英雄篇章。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面積72萬平方公里,共551.6萬人口,全省98%的人口居住在省內2%的土地上,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一個面積大省、人口小省、資源富省、經濟窮省。青藏鐵路是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青海省的格爾木市就是青藏鐵路的起點。由于青藏鐵路地處雪山高海拔地區和技術原因,行走青藏鐵路的火車只能依靠進口的車頭(內燃機車)。
青藏鐵路是國家重點工程,黨和國家領導非常重視對相關進口設備的質量安全,在2006年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青藏鐵路進口成套設備檢驗監管情況專報上批示:“要重視青藏鐵路進口設備的質量安全問題。”
為了落實好溫總理的批示精神,全面做好對進口成套設備的檢驗工作,確保經濟大動脈的安全暢通,青海檢驗檢疫局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將質量把關工作列為頭等大事,成立以主管局領導擔任組長的“青藏鐵路進口設備檢驗工作組”,多次召開“青藏鐵路進口設備檢驗監管工作協調會”進行研究,出臺“支援青藏鐵路建設的三項服務措施”,提前購置必要的儀器裝備,培訓監測人員,與青藏鐵路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一起研究制定了“青藏鐵路公司進口設備檢驗監管工作方案”,共同組成專業技術強、業務經驗豐富的檢驗檢疫陣容,聘請技術專家,研究技術重點,制定檢驗方案、檢驗程序,明確職責。從青藏鐵路工程建設的特殊要求出發,主動搭建起了政策宣傳、業務咨詢、方便報檢“三位一體”的服務平臺,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將每批進口成套設備的檢驗監管情況都形成專報及時上報國家質檢總局。
為保證進口內燃機車的技術指標符合合同要求,2006年9月2日、3日,青海局派員參加了鐵道部鐵科院組織的對進口內燃機車進行的夏季試驗,在人類生存的“禁區”———唐古拉無人值守車站連續工作了19個小時。唐古拉雪山巍峨,氣象萬千,時而陰云密布、冰雹突襲,時而雨雪交加、陽光燦爛。高原反應,加之氣候無常,試驗人員實在堅持不了就得吸幾口氧氣后再工作。“世界鐵路最高點5072m”紀念碑距唐古拉無人值守車站不到1公里,為了一組數據,檢驗人員徒步行走來回就花去1.5小時,平均每分鐘只行走8米的路程。
2006年4月1日,青海局檢驗人員乘坐從美國進口的特編NJ2-0003機車到海拔5000m“世界第一高隧”的風火山隧道口檢驗機車功率、尾氣排放和通訊導航、站臺設備等信息控制系統是否適應高原環境要求。當日23時,試驗開始。在大氣壓力和氧分壓低于人類的“生命禁區”里,該局檢驗人員團結協作,克服困難,面臨多項世界性難題的挑戰,頑強拼搏,在終年積雪、零下30℃的黑夜里,他們帶著氧氣罩,忍受著“生命禁區”難以忍受的生命透支,一干就是10來個小時,以奇跡般的毅力完成了檢驗任務,而且還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題。
從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青海局克服重重困難,先后派出48人次赴青藏線格拉段進行現場檢驗,共對青藏鐵路公司進口的252批次、2.4萬臺件,貨值2.64億美元的成套設備進行檢驗,其中對外出具索賠證書182份,成功索賠金額380萬美元,為青藏鐵路公司挽回了不小的經濟損失。青藏鐵路公司機務部部長何存立當時感慨地說,“我對青海檢驗檢疫局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很滿意”。
自2006年7月1日通車試運營以來,青海局先后派出人員百余次對營運中進口內燃機的運作和自動信號控制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不定期、不同地點檢測的后續監管,確保了青藏鐵路的運營安全暢通,有力地推動了西部社會經濟的大步發展。
青海局在“世界屋脊”無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首次順利完成世界最高海拔地區鐵路大型進口成套設備的檢驗檢疫任務,向祖國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充分體現了“國門衛士”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質檢事業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