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歐盟完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東擴,從15國猛增至25個成員國。按規定,到2011年新老歐洲之間將完全實現勞工自由流動。歐盟委員會日前表示,對15個歐盟老成員國的就業市場開放度“整體滿意”,然而,各國對開放就業市場的態度卻不盡相同。
早在2004年5月1日,英國、愛爾蘭和瑞典三國就已經向新成員國開放了就業市場,但并未出現先前所預料的大規模移民潮,相反,通過吸引東歐勞工提高了勞動
生產率和稅收收入。英國、愛爾蘭和瑞典的失業率分別為5%、4%和5.5%,移民勞工僅占三國就業人口的0.4%、1.9%和1%。英國已吸收了東歐國家29.3萬勞工,預計明年將創造出40億歐元的財富,新增稅收收入將達4.35億歐元。愛爾蘭雇用了15萬東歐勞工。而自2004年5月至今年1月,在瑞典吸收的新成員國移民中僅有8800人遞交了就業申請。西班牙、葡萄牙、芬蘭和希臘已決定步上述三國的后塵,取消一切限制,讓東歐勞工進入本國的就業市場。
對于失業率較高的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則屬于開放就業市場的第二梯隊。法國的一些行業需要增加人員,卻出現了招工難的窘境。去年,法國61個工種共提供了70萬個就業崗位,但平均三分之一的崗位依然空缺。在建筑和公共工程行業,混凝土工種需要新增14000個工人,而申請此職的人員僅為7000人,城市清潔工需要增加4500人,求職人數僅有1600個,機械工、農業季節工、旅館餐飲業、肉類加工業等行業也都存在供求失衡的情況。為此,法國部際委員會3月確定,從今年5月1日起,法國對波蘭、匈牙利、捷克等8個中東歐成員國開放7大類勞工緊缺工種的就業市場。部分開放就業市場有助于彌補這些行業就業人員不足的狀況,減少用黑工現象。
比利時在信息員、電工等工種方面減少了對東歐國家勞工的行政限制。盧森堡僅在旅館業、餐飲業、葡萄種植業和農業對東歐勞工采取了更為靈活的就業政策。意大利繼續實施東歐勞工配額制度,但人數逐年增加,今年確定招收歐盟新成員國勞工數量為17萬人。與中東歐相鄰的德國和奧地利對于開放就業市場仍很敏感。鑒于失業率居高不下,兩國采取措施限制鄰國移民大規模涌入,同時也控制移民在其國內就業。荷蘭也曾宣布取消一些限制,但議會并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