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凝石取代水泥需要的是穩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09-06  來源:中國水泥發展史  作者:王燕謀
核心提示:凝石取代水泥需要的是穩妥

    “凝石”有如“一石”擊起千層浪。有專家表示,凝石技術的出現,很可能終結建筑膠凝材料的“混凝土”時代,代之以“凝石時代”。由于稱之為時代,有必要將“膠凝材料”時代特征查證一下。

    公元前3000-2000年間 古埃及人煅燒石膏作建筑膠凝材料;

    公元前146年 希臘人石灰石煅燒的石灰膠凝材料;

    公元前146年后 羅馬人石灰砂漿,并改進摻磨細火山灰的羅馬砂漿;

    18世紀1756年 用含黏土、石灰石制成水硬性石灰;

    1796年 黏土質石灰巖,磨細制成料球,高溫煅燒后磨細稱羅馬水泥;

    1822年 白惡和黏土濕磨泥漿,干燥后煅燒,冷卻磨細稱英國水泥;

    1823年 石灰石配黏土煅燒,冷卻磨細稱波特蘭水泥(硅酸鹽水泥)。

    看上時代特征看出,硅酸鹽水泥經過了漫長近200年歷程,使其工藝更完善,制造方法更清潔、更節能,效率更高,質量更穩定產品,而使用者也更成熟。從制造上看,生產可控、質量可控;從使用上看,用其配制混凝土用于建筑工程其設計可控、施工可控、養護可控、結構質量可控。只要遵循水泥、水泥混凝土的各項標準、規范、規程,則可以放心地用在結構工程上。

     如有更省、更方便、性能更優越的膠凝材料出現,應該為之歡呼,拍手叫好。稱“革命”也好,認為“劃時代”也罷,一點都不為過。

    可是建筑乃百年大計,不是“搭積木”,新建筑材料(特別是結構工程材料)必須有逐步研究,逐步試驗,逐步應用,逐步檢測,擴大試驗,擴大應用,擴大檢測,直到經過長期耐久性考驗,形成完整的生產制造體系和應用體系。在這上面,捷徑是沒有的,“一氣呵成”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凝石”“取代”水泥也須經過這一“漫長”的過程。

    “凝石”研究工作可以“只爭朝夕”,但取代水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急不得,需要的是穩妥。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凌海市| 二连浩特市| 潜山县| 新民市| 扶风县| 东明县| 乐至县| 兰坪| 霍林郭勒市| 南阳市| 兴宁市| 太白县| 湖北省| 桃源县| 溆浦县| 中西区| 英山县| 大悟县| 凤城市| 岐山县| 莱芜市| 青州市| 通州市| 呼伦贝尔市| 青冈县| 西华县| 莱州市| 安图县| 冀州市| 陇南市| 北海市| 潞城市| 乌鲁木齐市| 达日县| 梁平县| 弋阳县| 交口县| 张掖市| 德州市|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