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葛洲壩一公司承建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沙河渡槽Ⅱ標,提前48天完工,標志世界最大規模輸水渡槽沙河渡槽Ⅱ標主體工程完工。
南水北調中線沙河渡槽工程位于河南省魯山縣境內,橫跨沙河、將相河、大郎河,在空中與沙河立體相交。工程投資26億元,全長11.938公里,于2009年12月30日開工,是南水北調中線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對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的全線通水,緩解京津及華北平原城市缺水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南水北調中線沙河渡槽Ⅱ標全長3.53公里,渡槽規模大,架設難度大,單槽重達1200噸,最大高度達9.6米。全段為箱基渡槽結構,由薄壁混凝土板墻組成,渡所采用的U形雙向預應力結構和現場預制架槽機架設施工方法,設計及施工技術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其綜合流量、跨度、重量、總長度等指標,位列世界第一。
葛洲壩建設者自2010年初進場以來,發揚了葛洲壩人勇于拼搏的精神,克服了重大設計變更、施工技術難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生產資金不足、人工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阻工等重重困難。項目部嚴格規范安全質量管理,強化文明施工,講政治、講誠信,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設法籌措工程所需原材料,并通過開展“大干一百天”勞動競賽活動,加快推進施工進度,歷時1229天,提前完成沙河渡槽Ⅱ標主體工程施工任務,為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年底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水北調中線沙河渡槽工程位于河南省魯山縣境內,橫跨沙河、將相河、大郎河,在空中與沙河立體相交。工程投資26億元,全長11.938公里,于2009年12月30日開工,是南水北調中線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對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的全線通水,緩解京津及華北平原城市缺水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南水北調中線沙河渡槽Ⅱ標全長3.53公里,渡槽規模大,架設難度大,單槽重達1200噸,最大高度達9.6米。全段為箱基渡槽結構,由薄壁混凝土板墻組成,渡所采用的U形雙向預應力結構和現場預制架槽機架設施工方法,設計及施工技術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其綜合流量、跨度、重量、總長度等指標,位列世界第一。
葛洲壩建設者自2010年初進場以來,發揚了葛洲壩人勇于拼搏的精神,克服了重大設計變更、施工技術難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生產資金不足、人工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阻工等重重困難。項目部嚴格規范安全質量管理,強化文明施工,講政治、講誠信,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設法籌措工程所需原材料,并通過開展“大干一百天”勞動競賽活動,加快推進施工進度,歷時1229天,提前完成沙河渡槽Ⅱ標主體工程施工任務,為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年底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