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預拌混凝土大廠國產實業自結前11月稅前盈余達2.61億元,光10、11月的合計獲利就較累計前3季的0.91億元大幅成長1.86倍。國產主管表示,第4季兩岸預拌混凝土和水泥產業均進入傳統旺季,尤其,大陸水泥價格從9月起漲到10月達到高峰,成為第4季獲利飆升的主要推手。國產累計前11月每股稅前盈余達0.17元。
國產自結11月臺灣營收7.79億元,雖較前月下滑7.48%,但較去年同期則成長7.39%;累計前11月臺灣營收80.94億元,年增1.95%。而受惠于大陸混凝土廠和水泥廠進入產業旺季,國產自結前11月營業利益1.33億元,但稅前盈余2.61億元,以此看來,光10、11月兩個月的營業利益即達0.54億元,稅前盈余更高達1.7億元,第4季獲利表現相當亮眼。
國產解釋,臺灣10、11月的營業利益達到0.54億元,主因第4季公司經營的臺北港已正式試營運,以水運方式輸送砂石到臺北,再直接出貨予混凝土廠使用,大幅降低二次搬運費用、以及裝卸費,更減少裝卸時間成本,致整體臺灣混凝土廠的毛利率再進一步攀升至7.5%,是今年最佳,相較首季的4.63%,更有近3個百分點的增幅。
而大陸廠部份,國產表示,大陸的預拌混凝土也進入需求旺季,單季的毛利率持穩在11%以上,相關業務單月的獲利達到1300~1500萬元臺幣;而福建和湖南水泥廠水泥價格提升,則是讓獲利大幅攀升的主因。
國產大陸水泥價格在8月底僅240元人民幣/噸,9、10月持續調升,至10月底已達到320元人民幣/噸,價格增幅逾3成,而單月的水泥發貨量也在11月幾乎滿載,兩廠合計單月總發貨量由40萬公噸進一步攀升至42萬公噸,在量、價齊揚下,10、11月累計獲利也達到7000萬元臺幣,整體第4季水泥廠的獲利貢獻將至少達1.2億元臺幣。
法人估,國產在臺灣、大陸廠同步迎接旺季下,臺灣廠單季營業利益估至少有8千萬元,而大陸的預拌混凝土加水泥廠的單季獲利則估至少有1.6、1.7億元,以此估算,整體第4季獲利上看2.5億元,將較前3季累計翻倍成長。
國產自結11月臺灣營收7.79億元,雖較前月下滑7.48%,但較去年同期則成長7.39%;累計前11月臺灣營收80.94億元,年增1.95%。而受惠于大陸混凝土廠和水泥廠進入產業旺季,國產自結前11月營業利益1.33億元,但稅前盈余2.61億元,以此看來,光10、11月兩個月的營業利益即達0.54億元,稅前盈余更高達1.7億元,第4季獲利表現相當亮眼。
國產解釋,臺灣10、11月的營業利益達到0.54億元,主因第4季公司經營的臺北港已正式試營運,以水運方式輸送砂石到臺北,再直接出貨予混凝土廠使用,大幅降低二次搬運費用、以及裝卸費,更減少裝卸時間成本,致整體臺灣混凝土廠的毛利率再進一步攀升至7.5%,是今年最佳,相較首季的4.63%,更有近3個百分點的增幅。
而大陸廠部份,國產表示,大陸的預拌混凝土也進入需求旺季,單季的毛利率持穩在11%以上,相關業務單月的獲利達到1300~1500萬元臺幣;而福建和湖南水泥廠水泥價格提升,則是讓獲利大幅攀升的主因。
國產大陸水泥價格在8月底僅240元人民幣/噸,9、10月持續調升,至10月底已達到320元人民幣/噸,價格增幅逾3成,而單月的水泥發貨量也在11月幾乎滿載,兩廠合計單月總發貨量由40萬公噸進一步攀升至42萬公噸,在量、價齊揚下,10、11月累計獲利也達到7000萬元臺幣,整體第4季水泥廠的獲利貢獻將至少達1.2億元臺幣。
法人估,國產在臺灣、大陸廠同步迎接旺季下,臺灣廠單季營業利益估至少有8千萬元,而大陸的預拌混凝土加水泥廠的單季獲利則估至少有1.6、1.7億元,以此估算,整體第4季獲利上看2.5億元,將較前3季累計翻倍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