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建筑特級企業破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6-2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各地人民法院官網、建筑管理等
核心提示:2024年1月5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24)渝05破申3號民辜裁定書,裁定受理郴州市北湖區鴻平建筑器材粗賃經營部對重慶中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并于2024年1月18日作出(2024)渝05破35號決定書。

日前, 重慶中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案投資人預招募公告:


2024年1月5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24)渝05破申3號民辜裁定書,裁定受理郴州市北湖區鴻平建筑器材粗賃經營部對重慶中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并于2024年1月18日作出(2024)渝05破35號決定書。



此前,據重慶破產法庭官方消息:法院審查認為,重慶中科建設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破產原因,遂作出裁定,受理對重慶中科建設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



重慶市首個獲得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民企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是中科控股旗下建筑施工產業集團,是中國建筑業百強企業,是重慶市首個獲得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的民營企業。同時具有建筑、人防設計甲級,市政工程總承包壹級、裝飾裝修工程專業承包壹級,以及公路、橋梁、水利水電等多項專業施工資質。



近幾年已有多家特級建企申請破產、重組、清算,究其原因都是嚴重資不抵債。


2024年1月,河南省國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房建、市政特級)進入破產重整。


2022年6月14日,擁有“雙特雙甲”的建企——福建六建集團有限公司(房建、市政特級),被申請人提出破產審查。


2022年4月,江蘇南通三建(房建特級)因債務違約進行債務重組。


2022年1月,南通六建(房建特級)進入破產重整。


2021年12月,成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房建特級、市政一級),在阿里拍賣破產清算處置平臺以1億元底價起拍。


2021年8月13日,中國云南路建集團股份公司(公路工程特級資質)申請破產重整。


......


此外,還有建筑央企子公司破產,資產負債率為-418.16%。


2023年12月7日,山西省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破產公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省電力建設二公司嚴重資不抵債,于2023年11月28日裁定宣告破產。


對建筑企業的建議


目前,我國建筑產業化所需的市場化基礎已基本具備,從技術工人的短缺、自然資源的節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等方面,走產業化發展是我國今后建造的必由之路。但以現在的發展狀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將影響今后建筑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建議建筑企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和產品結構調整。主要集中在裝配式建筑、投資運營、房建、水務環保等領域,如中建一局和中建科技投資建設全產業鏈服務的裝配式建筑智慧工廠,中建四局成立首個裝配式建筑設計中心,中國鐵建成立中鐵建公路運營有限公司,中國交建明確將超高層建筑和裝配式建筑作為兩個重要提升方向。


二是持續加大國內區域經營力度。建筑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對國民經濟影響很大。在總量不再迅速增長的新常態下,傳統業務和賺錢模式將受到挑戰,原始的利益格局將發生變化;盡管外部市場存在不確定性,建筑業仍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也是“一帶一路”中國建設的核心支撐。如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隧道股份、上海建工等企業紛紛瞄準粵港澳、長三角等熱點區域。


三是海外市場成各大建企布局重點。如中國鐵建成立了國際投資公司,并于2019年在阿聯酋先后成立了5家分公司;中交二航局設立了東南亞、中東、南美、東非、南亞、東歐六個區域中心,并全部投入運營;中國建筑先后成立土耳其有限公司、格魯吉亞分公司,進軍西亞市場。


四是國企并購重組步伐加快。如中建六局并購天津振津工程集團70%股權,拓展水利水電業務;中國交建所屬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收購北京碧水源科技公司10.18%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中國中鐵收購山西建投集團51%股份;中鐵四局全資收購安徽宏源水利水電建設公司。


五是數字化、智慧化成為轉型升級引擎。眾多建筑企業以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開展了大量探索與實踐。BIM、 GIS、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 3D打印、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將為傳統建筑行業帶來巨大變化。數字建筑將建造從設計、到運營和維護的建筑。數字化設計、所有者、建立、供應鏈,以創建新的數據協同效應,將有效率更高的、更好的、更多的協作平臺來進行建筑服務。


六是資格和企業信用體系資格的重要性。通過企業信用評估取代原來的企業資格,通過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取代企業信用。這時,業務操作要求的要求和企業風險控制體系的建立得到了增強。低價投標必須包括績效保險和質量保險,并引入第三方服務以加強監督和責任。


七是完善集成技術。我國八十年代的工業化沒有持續發展,一部分原因在于很多構造節點的處理上不夠成熟,出現大量漏水、裂縫等問題。而目前建造的工業化工程的構件主要是預制樓板和預制剪力墻,構件之間連接點的質量隱患并沒有解決,缺乏技術的創新,而且現場的敲鑿操作較多,很多預制的鋼筋被截斷,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工業化技術配套不完善,未形成集成技術體系。現階段的技術發展也主要是以單項技術、單個企業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主,技術上和組織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難以發揮技術應用的綜合效益。因此我們應該在解決連接技術難點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成套的技術體系,把單個的技術集成化,形成體系,才能產生整體的效益。


八是堅持貫穿可持續發展理念。雖然目前我國的工業化建造還處于探索階段,存在諸多問題,但面對技術工人的短缺和自然資源的匱乏,走產業化的道路將是我們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們開始建造時,就要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到整個建造中去。如在建造之初就應該考慮到以后的維修、維護、替換等各個環節,做到構件、部品的可替換性。同時也要考慮到建筑功能的變化,使用人員和功能的改變對建造的影響,使建筑真正意義上做到可持續發展。


中小型民企該如何調整?如何轉型?


建筑民企轉型五條路


作者:汪士和(江蘇省建筑市場管理協會會長)


一、民營建企必須應對的“遠慮”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建筑業民營企業家現在要做的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在改革大潮中如何積極去應對。讓我們看看建筑業企業必須應對的有哪些“遠慮”。


首先,政府的監管方式改變了,四庫一平臺的建立,社保互聯網的完善,讓過去靠網上買證、業績造假申報資質等行為立即現出原形,讓混跡江湖的“皮包公司”沒了生存空間,對原本規范運作的大企業當然是好事情。


其次,信息化在建筑業推廣步伐加快,BIM技術應用逐步成熟,并開始從設計應用走向施工應用,建筑工業化方興未艾,裝配率在很多城市和地區已經下達硬指標寫進政府文件,這些是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想過怎么應對的挑戰嗎?


最后,民營企業自身的深化改革問題也迫在眉睫。有外省建筑業同行曾問過筆者,你們江蘇存在“建筑二代”接不了班的問題嗎?肯定的答復是:不僅存在而且問題的嚴重性越來越凸顯。


除此以外,還存在許多民營建企天生的“短腿”:技術力量薄弱,管理能力差,以“掛靠”為生、以包代管等等,加上家族式文化的路越走越窄,再不轉型升級,再不脫胎換骨能行嗎?


二、建筑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五條路徑


?路徑之一:走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路


一是以南通四建集團為代表的推行股權進退出機制的改革,簡言之就是“人在股在,人走股退”,讓年輕人看到發展希望,從制度上保證建筑業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二是以南通二建集團創新的項目模擬股份制,把公司法規定的母子公司體制,延伸到子公司對項目部的運作上,極大地調動了項目部每個成員的積極性。


他們形象地總結為:由過去的“火車跑得快,全靠項目經理車頭帶”變成“火車跑得快,全靠項目部和諧號動車組來帶”;項目模擬股份制的推行,有效控制了成本,成倍提高了企業的產值利潤率。


三是對原有相對集中的股權進行重新配置。江蘇有一批企業的董事長都對產權制度改革初期形成的股權比例51:49,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把股權攤薄,由過去絕對控大股,變成相對持大股。


有些知名企業董事長只占5~8%左右的股份,充分體現企業當家人在企業中人格的魅力,企業發展呈蒸蒸日上之勢。


四是積極掌握信息化,使用BIM等工具提升管理水平。一些大型民企提出要建立“數字化企業”,要做到“數據化運行”;在建筑工業化和BIM技術上已經漸入佳境,這樣的差距已經放在眼前,不能算作是“遠慮”。


像建筑材料在網上集中采購,降低采購成本和通過“四流合一”(材料、資金、合同、發票)的方式有效管控成本,怎么也得下決心做起來,否則難有更好的辦法來抵消由于“營改增”帶來成本增加的影響。


五是武進建安才良公司用精益建造和“工匠”精神,用“消滅合格工程”的底氣(每個工程都要做到優良),向甲方爭取工程的“定價權”,即:中標價下浮超過10%的工程不接,并且要求把工程質量驗收后,工程款支付達到95%寫進合同里。


該公司把工作重心從片面追求經營規模轉向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效益上來,發揮企業文化在項目管理實踐中獨特的作用。


六是中億豐集團公司把“和”“合”文化的理念貫穿整個企業管理中,用企業文化來促進安全生產、優化施工環境、豐富員工生活、引導員工行為、提高建筑質量、展示企業形象,使企業取得穩步健康的快速發展。


市場也由單一的蘇州本地市場,拓展到大連、西安、鄭州、新疆、廣西、廈門、安徽,甚至走出國門到越南;門類從單一的房建,發展到交通、水利、市政、軌道交通和房地產開發。


七是江蘇龍信集團提出建筑承包商向建筑服務商轉變的理念,通過以干毛坯房為主到干精裝修為主,與知名品牌的建材供應商及家電供應商結成戰略伙伴關系,把產業鏈的上游(建材中如地磚、面磚、地板、衛生潔具等)和下游(配套的空調、熱水器等)的批零差價都賺到了,增加了以前經營模式賺不到的效益。


一句話,民營建企的深化改革就要拋棄以包代管的“一腳踢”式承包,逐步恢復項目直營,把企業做實,由“老板一人說了算”轉到“一切按照制度辦”,凝聚人心,集聚人才充分發揮企業創新能力,盡快適應建筑業發展的新形勢。


?路徑之二:走產權制度混合改革的路


江蘇省建集團是20世紀50年代的老國有企業,2006年年底進行產權制度改革,以1.13個億價格被社會資本收購,當年的建筑業總產值是6億,2016年也就是改制10年后的企業總產值是450多億元(建筑業總產值加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樣一個在發展上升通道上的企業,2017年2月被上海綠地集團控股55%收購。從道理上講“綠地”“省建”兩家合作肯定是雙贏,“綠地”控股了一個運行質態良好的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好處不言而喻,問題是省建“贏”在哪里?


調研答案是:“省建”由純民營企業變成國有控股的子公司,又一次實現“華麗”轉身,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一是可以直接參與PPP項目承接和建設。在這之前已經談好的一條50公里高速公路貸款,有關部門領導臨簽約時聽說省建早已由國有企業改制成民營企業當場拒絕簽字。后被“綠地”收購,企業身份隨之變了,貸款隨即順利解決,項目得以實施。


二是省建每年完成幾百億產值,少不了要向銀行貸款,被“綠地”控股后,貸款利率從過去民企的8%(并且要實物抵押),降為現在5%(不要抵押),一年利息支出節約數千萬元。


三是作為國有綠地集團控股的子公司,每年集團開發的項目,直接交給省建干,無須招投標,一年上百萬平方米。如果是自己去開拓,其經營費用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四是把國有大企業的規范科學管理與民營企業機制結合起來,無疑又是生產力的再次提升。


?路徑之三:走聯合承包的路


針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絕大多數被央企壟斷的現實,地方企業如何破解困境?


要承接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項目,企業沒有相應的資質;要申請相應的資質,又拿不出有關的業績,這“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難題,建筑企業一直被困擾。即使你有很強的施工能力,拿不出資質來證明,說破大天也沒用。


這個關鍵時刻,就看出地方政府的擔當了:江蘇省政府辦公廳用明傳電報的形式,提出省內建筑業企業參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實行聯合承包的試點的要求,使地方企業有機會參與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并且為今后申報資質打下了基礎。蘇州兩家企業已率先受益,與中鐵有關企業聯合投標中了蘇州地鐵五號線項目。


?路徑之四:走“再造國企”的路


南通是全國知名的建筑之鄉,“建筑鐵軍”的搖籃,“魯班獎”的創優大戶,但是同樣由于100%改制為民營建企而遇到發展瓶頸。雖然現有15個特級資質,運行質態都非常好,但要進一步發展,還是要能在PPP大盤子里分到一杯羹和在“一帶一路”項目上尋求突破。必須解決沒有“國企”身份的問題。


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新成立一家國有控股的建筑企業,注冊資金10億,政府出資2億,其余5家特級企業分攤。“5+1”的模式,加上特級企業原有的資質和市場資源,不愁闖不出一條新路。


?路徑之五:重走“勞務-分包-總承包”的路


江蘇的民營建企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絕大多數企業都走過一條“勞務-分包-總承包”的發展之路。


現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強力推進時,民營建企如何走出去?


最近,省市場管理協會在完成江蘇省住建廳的有關課題時,進行一系列調研,筆者得出以下印象:


一是民營企業不能失去這次機遇;


二是民營企業鑒于自身的特點,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時,要腳踏實地重走“勞務-分包-總承包”的路。


雖然同樣是搞工程承包,但國際工程承包的外部環境,包括項目所在國的語言、適用法律、宗教、招投標制度、用工制度、資金及匯率風險等,對于從未參與過國際承包的企業,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而很多央企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已打拼二、三十年時間,有的也交了數量可觀的“學費”,他們已積累了相當的國際工程承包經驗,并且有雄厚資金和技術實力。


但是央企不可能有那么多一線施工的隊伍,我們地方施工企業(包括已經取得特級資質的民企),放下國內總承包的“身段”,在國際承包中從勞務做起,慢慢熟悉環境,學習國際工程承包的經驗,特別是學習央企的管理經驗,勞務起步,分包上路,最后再嘗試進行國際工程總承包,才能既是積極地又是穩妥地投入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商南县| 额济纳旗| 汤原县| 邵武市| 拜城县| 彰武县| 井冈山市| 宁蒗| 景洪市| 和政县| 额敏县| 德格县| 台中县| 西充县| 呼玛县| 同德县| 东阿县| 建阳市| 隆安县| 安陆市| 扬州市| 沁源县| 德安县| 宁河县| 红原县| 扬州市| 道孚县| 忻州市| 天柱县| 淮北市| 青龙| 桂阳县| 乌拉特中旗| 垫江县| 上杭县| 南皮县| 攀枝花市| 六安市| 留坝县|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