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第一臺37米泵車、第一臺42米泵車、第一臺45米泵車,都與“朱紅”這個名字緊密相連。初次聽到這個名字,記者甚至不敢妄下定論對方的性別,畢竟,在重工機械行業,在人才濟濟的三一研發部門,女流之輩能夠脫穎而出并成為研發項目經理的,實在寥寥可數。然而,朱紅卻做到了。37米、42米、45米、37米二代、45米減重、48米減重、國際37米和45米,及至2008年底下線的72米長臂泵車,都見證了朱紅的辛勤勞動。是怎樣的環境驅使她不斷超越自我?又是什么因素激發了她前行的動力?帶著諸多疑問,記者走訪了泵送研究本院基礎研究所副所長朱紅。
“泵車就像我們的孩子,有哪個母親不為孩子的誕生激動自豪呢?”看到新產品在自己團隊的努力下成功下線,朱紅懸了近一年的心才真正歸位。2008年初,72米泵車立項,前后開發時間不到一年,臂架增長6米。泵車成本的一再降低、新型材質的反復試驗、轉塔工藝的不斷更改、多項技術的創新運用……不是業內人士,難以想象研發的艱辛與困難。
1999年,朱紅離開湖南省化工設計院加盟三一。“心存感激”的理念早早在她心里扎根。“化工設計院的工作是基礎的積累,三一則真正激發了我的研發潛力。”朱紅坦言,在三一工作整整10個年頭,差不多每年都會參與到一個大項目當中。“犧牲的是個人時間,換來的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成就感。”朱紅如此詮釋她在三一的第一個10年。
但談及最難忘的項目,朱紅提到的卻是37米泵車的開發。當時,泵車在國內仍屬新鮮事物,并不多見。而朱紅又剛脫離化工系統,跨系統、跨領域,對于完全沒接觸過泵車的朱紅來說,37米泵車的研發是一次艱難的挑戰。不僅如此,在重工機械行業,女性研發人員能擔當項目經理的更屈指可數。但朱紅終以自己的堅持與毅力,挑起了三一科研開發大梁,并以實際行動為女性研發人員在重工機械行業爭得了一席之地。
在朱紅主持開發的項目中,幾乎都是一次性成功,這是她最為自豪的地方,也是公司最為信賴她的地方。一個項目從立項到結束,鍛煉的不僅僅是主持者,同時也是項目成員一次絕佳的成長機會。朱紅在長期的項目開發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工作模式,跟她合作過的人都紛紛表示是“朱紅模式”的受益者。而其毫不保留、提攜新人的工作作風,也深獲研究院上下好評。
“泵車就像我們的孩子,有哪個母親不為孩子的誕生激動自豪呢?”看到新產品在自己團隊的努力下成功下線,朱紅懸了近一年的心才真正歸位。2008年初,72米泵車立項,前后開發時間不到一年,臂架增長6米。泵車成本的一再降低、新型材質的反復試驗、轉塔工藝的不斷更改、多項技術的創新運用……不是業內人士,難以想象研發的艱辛與困難。
1999年,朱紅離開湖南省化工設計院加盟三一。“心存感激”的理念早早在她心里扎根。“化工設計院的工作是基礎的積累,三一則真正激發了我的研發潛力。”朱紅坦言,在三一工作整整10個年頭,差不多每年都會參與到一個大項目當中。“犧牲的是個人時間,換來的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成就感。”朱紅如此詮釋她在三一的第一個10年。
但談及最難忘的項目,朱紅提到的卻是37米泵車的開發。當時,泵車在國內仍屬新鮮事物,并不多見。而朱紅又剛脫離化工系統,跨系統、跨領域,對于完全沒接觸過泵車的朱紅來說,37米泵車的研發是一次艱難的挑戰。不僅如此,在重工機械行業,女性研發人員能擔當項目經理的更屈指可數。但朱紅終以自己的堅持與毅力,挑起了三一科研開發大梁,并以實際行動為女性研發人員在重工機械行業爭得了一席之地。
在朱紅主持開發的項目中,幾乎都是一次性成功,這是她最為自豪的地方,也是公司最為信賴她的地方。一個項目從立項到結束,鍛煉的不僅僅是主持者,同時也是項目成員一次絕佳的成長機會。朱紅在長期的項目開發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工作模式,跟她合作過的人都紛紛表示是“朱紅模式”的受益者。而其毫不保留、提攜新人的工作作風,也深獲研究院上下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