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逆風飛揚 創新讓三一重工成技術領跑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4-1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鳳凰網
核心提示:逆風飛揚 創新讓三一重工成技術領跑者
  盡管遭遇全球經濟危機,但是三一重工卻逆風飛揚。據不完全統計,今年2月份,該企業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上升20%左右,一季度上升38%。當記者懷著好奇試圖解讀這一奧秘的時候,得到的答案是:不斷技術創新。

  中央政府大手筆刺激內需效果日益顯現,無疑給了以工程機械制造為主的三一重工以天賜良機,然而不斷創新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

  “由于從創新入手,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打破了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路徑依賴,奠定了我們在工程機械領域的地位,三一由原來的技術跟隨者成長為技術的領跑者。”面對記者的采訪,三一集團副總裁何真臨不無自豪地說。

  事實上,也正是一個又一個技術創新,使得三一集團由一個靠貸款6萬元起家的小廠,在短短20年的時間里,迅速成長為銷售額高達200多億元、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現代企業。

  1989年,大學畢業不久的梁穩根和另外3名年輕的大學生毅然向工作單位——湖南漣源市的一家軍工企業——遞交了辭職報告,憑著“產業報國”的理想和不甘平庸的志氣,借錢成立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

  創業是艱難的。經過無數次失敗,他們的第一個產品——HL105銅基焊料終于生產出來了。該產品填補了省內一項空白。當年9月,他們收到了第一筆貸款。此后的幾年里,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不斷壯大,到1994年,產值過億,已經是婁底地區最大的民營企業了。然而,創業的成功并沒有讓梁穩根等人感到滿足,經過調研,他們發現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有兩大瓶頸:一是有色金屬材料市場狹小,全國才10個億的產值;二是企業所在地漣源地區太偏僻,信息、人才等都無法和大城市相比。要想突破只有實行“雙進”戰略。于是在1994年,梁穩根作出了挺進湖南省中心城市——長沙、進入大產業——裝備制造業、首先進入工程機械制造業的決定。

  1994年,三一重工在長沙成立。企業通過對混凝土輸送泵的機械、液壓、電氣系統進行改造,第一臺大排量、高壓力混凝土輸送泵于當年誕生。這也是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拖泵。1999年,三一開始進行泵車臂架的研制。經過5個月的奮斗,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7米臂架。2001年3月,三一又研制出國內最長的48米臂架。兩年后,亞洲最長的56米泵車在三一成功下線。三一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生產這一長度臂架泵車的企業之一,在泵車、臂架研發領域已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但是,三一沒有就此止步,2007年,6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又在三一誕生,該產品擁有15項核心技術,它的研制成功,提升了混凝土泵送機械的整體技術,也使三一首次站到了世界泵車制造領域的最前沿。緊接著,72米臂架泵車問世。與此同時,三一的旋挖鉆機、履帶式起重機、煤碳挖掘機械等產品,都躍升中國工程機械第一大品牌。

  三一現在有2.9萬名員工,研發人員達4000多名,差不多7個員工中就有一個人是專門搞研發的。三一的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5%-7%。這在民營企業中是非常罕見的。

  何真臨表示,三一把研發能力和服務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而恰巧這兩個都是價值鏈的最高端。三一在研發產品時,還特別注意節能,三一在研發新產品時,始終堅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理念。去年一個泵車的節能項目獲得湖南省的科學技術一等獎,其節能率達到25%,一年能夠給客戶節省幾萬塊油錢。

  他說:“我們是用創新,來張揚和提升一個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然后用創新,來實現品牌的高額的溢價。”

  據透露,三一堅持不懈地進行自主創新,沒有從國外引進一項技術,全部是自主知識產權。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丘北县| 翁源县| 荥经县| 宾阳县| 古交市| 怀宁县| 克东县| 明水县| 茌平县| 常熟市| 安仁县| 远安县| 海阳市| 应城市| 万年县| 遂川县| 青州市| 涿鹿县| 黄大仙区| 久治县| 尖扎县| 邛崃市| 弋阳县| 论坛| 宣威市| 来凤县| 嫩江县| 安新县| 遵义县| 都昌县| 华池县| 黄梅县| 克拉玛依市| 铁岭县| 略阳县| 增城市| 教育| 年辖:市辖区| 杂多县| 哈尔滨市|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