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長江第五大橋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橋面板首塊預制圓滿成功!這也是世界級首創混凝土橋面板。
該橋面板的設計理念、施工工藝、生產線設備均是國內外首創,它所采用的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是新一代水泥基材料。與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這種混凝土加入了活性粉末、鋼纖維等材料,具有超高強度、高抗壓、高抗拉等特征。據技術負責人劉立海介紹,其抗壓強度超過150兆帕,蕪湖長江二橋等主塔混凝土強度為50兆帕,這種混凝土是普通混凝土的3~5倍,可以和鑄鐵媲美,承擔相同車輛和人群重量時可以大大減少混凝土用量,而且耐久性遠好于普通混凝土,微細裂縫可以自愈合。
該橋面板將用于南京長江第五大橋,其標準長度為11.3米,寬約6.9米,厚17厘米,重約40噸,共計494塊,混凝土6569立方米。劉立海說:“從外觀來看,這種橋面板顯得很單薄,只相當于普通橋面板厚度的三分之二,但各項指標更優。”南京五橋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與鋼梁結合,形成鋼混組合梁,不僅減輕了橋梁的重量,而且解決了鋼橋橋面板疲勞開裂問題,也減少了瀝青橋面鋪裝的費用。
在29日上午的評審會上,繆昌文介紹,此前,國外只生產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且對材料的要求極為苛刻,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是在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基礎上,加入石子和普通砂,既降低了制作成本,又利于規模生產。
此外,環保、綠色的裝配化建筑受到制約的主要因素,就是混凝土構件太過笨重,嚴重影響橋梁的跨度和使用壽命,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李守善說,這種創新橋面板應用的成熟,將對中國橋梁的技術進步影響巨大。
由于國內外尚無此類工藝,中交二航局四公司混凝土裝配化構件分公司自2017年8月中標以來,就積極開展各項試驗研究,針對鋼筋綁扎、設備調試、混凝土配比、試驗板等做了無數次試驗。該橋面板的預制,采用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生產線,簡單來說,是通過操控室控制數字化自動攪拌機來進行混凝土攪拌,拌合物運輸機把攪拌好的混凝土運送到澆筑位置,隨后,自動布料機進行布料、振搗、整平、覆膜,一氣呵成。
橋梁界專家表示,這種新型混凝土橋面板的研制成功,將大大推動橋梁建設裝配化施工,提升中國橋梁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