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日從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獲悉,由中國建筑承建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工程取得重要進展。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工程項目技術總監、中建一局副總工程師楊曉毅介紹,在57萬平米、1700長的全球最大最長的無縫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地下室建設大會戰中,10000余名工人、500余名管理人員、25個大區、48臺塔吊、300余臺大型施工機械,分區分塊在1.8公里的區域內組織平行施工。施工高峰期,日加工鋼筋達1000余噸,日澆混凝土量近1.5萬立方米。
楊曉毅強調,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工程建設中創造了8項世界和中國之最:全球建筑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筑——15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相當于6個鳥巢大小﹔全球總展廳面積最大、單個展廳面積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總展廳室內凈面積50萬平方米﹔全球房屋建筑領域鋼結構用鋼量之最——總用鋼量達22萬噸,相當于4座帝國大廈﹔全球房屋建筑領域基坑土方挖運量之最——總土方挖運量達362萬立方米﹔全球房屋建筑領域面積最大、長度最長的無縫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下室——地下室面積達57萬平方米,最大長度達1700米﹔全球房屋建筑領域一次性投入機械設備最多——單次投入各類起重機械達321臺﹔全球面積最大、長度最長的金屬屋面——金屬屋面面積達73.9萬平方米,最大長度達1785.6米﹔全球第一個多配套工程同期開發并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工程。
48臺塔吊同時作業,如何實現塔吊聯動運行不撞車?在“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觀者體驗了中建一局塔吊仿真調運系統,直觀感受了塔吊上的“黑匣子”及終端監控平臺的聯動運行,對智慧建造管理平臺的群塔作業監控系統有了更直觀深入地了解。
塔吊上安裝的“黑匣子”,就是防止48臺塔吊不碰撞的"神器"。楊曉毅表示,“黑匣子”可以對塔吊進行安全、運行記錄、聲光報警的遠程實時動態監控。可記錄塔吊每天工作的負荷量、運行狀態、起重信息等,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實現10米預警、8米報警。
在墜落體驗區,戴上VR眼鏡進入600米高空場景作業,“身”臨其境感受600米高空墜落。“太驚悚了!有了這樣的安全體驗,誰還敢不按照規范施工作業?!”一位深圳市民摘下VR眼鏡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
“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工程南區,看到按照1:1比例建成的工程樣板展示區,通過手機掃描任一樣板上的二維碼,便可詳細追溯樣板任一部位的質量細節信息。”楊曉毅稱。
楊曉毅還指出,樣板展示分為土建、幕墻和鋼構三個樣板區,對17類工程質量關鍵節點部位進行實體樣板展示,如模塊式鋼結構組裝和吊裝技術,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統技術和直立鎖邊金屬屋面系統等創新科技技術等。以1:1的樣板直觀展示,引領工程質量標準,確保工程每一個部位和細節的質量。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建成后將成為集展覽、會議、旅游、購物、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會展類建筑群,將成為深圳與世界相會的‘最大會客廳’,對推動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一流大都市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大意義。”中建股份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施工總承包工程副指揮長、中建一局副總經理王小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