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每月拿到手的比之前漲了六七百塊錢。”談起改制后最切身的變化,武鋼綠色城建混凝土公司設備管理員李運長一臉輕松。“而且工作量并沒有增加,但是大家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提高很多。”
過去,像李運長這樣的管理崗位工資比較固定,但改制后完全與企業效益掛鉤,而且嚴格落實,所有人都在想辦法降成本、創效益。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做完今天的工作還要想著明天甚至后天需要干什么。”
與年長的李運長不同,品質部的年輕大學生萬志偉過去是一名B類身份的實驗員,這些年在崗位上摸爬滾打成長為技術骨干,改制后,他與新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并被提拔為品質部副部長,收入有了近一倍的增長。
小編與職工交流
27位職工收入提升10%-15%,部分職工收入增幅更是達到50%以上。9月26日,在改制四個月后的職工交流會上,面對綠色城建各部門負責人,原混凝土公司的職工們提出的沒有訴求,而全部是對新公司未來發展的建議。看著斗志昂揚的職工,我們有理由相信,改制后的新公司——武漢建功綠色建材有限公司一定能夠干出一番作為。
成立于2002年的混凝土公司也曾有過屬于自己的輝煌,但隨著民營經濟的不斷涌入,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受體制所困原材料成本高昂,再加上十余年來設備老化嚴重,生產環境較差,公司市場競爭力不強,市場開拓困難,實際經營舉步維艱。去年7月,公司接到武漢市建委通知,必須進行環保整改否則企業資質不可延續,而整改費用高達240萬元……如不采取妥善措施,企業將面臨負擔過重、持續虧損、喪失經營資質、國有資產貶值以及職工隊伍不穩定等重大風險。
措施基本上只有兩個,一是關停,二是改制。不論哪種方式,最大的難點就是職工思想工作。去年九月,混凝土公司領導班子首先召開職工大會將形勢,并發放民意調查表,企業何去何從先聽聽職工們的意見。問卷收上來,職工們一致贊成改制。
經過綠色城建領導班子集體決策,決定按照寶武集團、武鋼集團關于處置虧損企業的相關文件精神,對混凝土公司以改制方式進行壓減,并處置資產。
為保證職工的知情權,改制工作小組成立后,每兩周向職工們披露工作進展。職工安置方案是最受矚目的,是塊硬骨頭。他們知道要讓每個人都滿意可能不現實,但為了盡可能的滿足職工訴求,他們分頭訪談,逐一了解每位職工的訴求。在訪談中他們發現,由于公司職工平均年齡較大,大部分臨近退休,若一次性解除與其的勞動關系,借調職工難以就業,將喪失經濟來源,因此,職工們更傾向于保留與綠色城建的勞動關系,以勞務派遣的形式繼續在改制后的公司工作。
有了職工的意見,混凝土公司領導班子在綠色城建黨群部的指導下著手制定人員安置方案。為了實現職工利益最大化,他們一面與意向受讓方談判,一面持續征求集團和職工們的意見。七個月后,安置方案終于成形,并通過了綠色城建經理辦公會的審定,成為了資產受讓的前置條件。這塊骨頭終于啃了下來,但他們并沒有放松,定期召開支部會,號召公司黨員積極支持職工思想工作,宣傳解讀改制方案和安置辦法,消除職工們對改制后不適應工作的擔心。
改制流程是繁瑣的,談判的過程是艱辛的。今年五月,改制后的新公司經過環保整改和設備投入后開始運轉。7月19日,武漢蘇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與武鋼綠色城建混凝土公司的交割手續并掛牌成立新公司——武漢建功綠色建材有限公司。
新公司運行4個月以來,完成混凝土澆筑45000立方,實現銷售收入近1500萬元,較改制前增長20%。公司董事長朱華雄也實現了他在掛牌那天“職工付出就會有回報”的承諾,即便在公司尚未實現盈利的情況下仍為職工們加薪。我們要為這樣的好老板點贊,更要為在改制過程中以保障職工利益為己任,辛勤付出的混凝土公司領導團隊點贊,同時祝福武漢建功綠色建材有限公司能夠早日迎來一片艷陽。
7月19日,綠色城建副總經理張向陽和武漢建功綠色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
共同為新公司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