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我們都知道,化工傳統企業電商轉型不可回避,這已經不是“做不做”的猶豫,而是“怎么做”的抉擇了。明知道電商轉型勢在必行,卻因缺乏“電商基因”在轉型路上躊躇不前。
我們常說消費電商“已死”,引爆財富密碼的“產業電商”悄然來襲,可這背后的邏輯,你釋然了嗎?你是否只是在隨波逐流,而無視根基,無視緣由呢?
消費電商的中國式成功
十年前網絡零售的起步,讓電商行業,主要是綜合型電商平臺戴上了像房地產一樣的高成長性產業的光環,各種社會資源開始關注電商。2012年,馬云與王健林兩位巨頭一個有關電子商務是否取代零售的“世紀大賭”,進一步刺激著各路人馬向電商臺風口的遷徙。
這個賭約的背后,代表了兩種商業模式的競賽,“電商平臺-物流地產”向“商業地產-優質門店”的挑釁和對決,對每一個向電商轉型的化工行業和企業都是值得深思的。
長期以來,中國化工行業和企業,太習慣作減法,企業改革就是縱向切分和剝離金字塔的多級結構和資源,在局部環節和專業領域優化出超強競爭力,然后甩掉優化出來的包袱,再采取承包制、責任制,迅速促進優化了的企業組織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上做大做強。
不可否認,中國電子商務之路,成就了第三方平臺的輝煌。但是值得警醒的氏,第三方消費型電商平臺服務企業只是作為一個中介,是基于消費者生活淺層面做的互聯網化。真正從事電商業務的企業除非擁有強大的資源,不然很多都是在九死一生的歷程中跋涉前進。
化工產業電商爆發期來臨
是的,我們往往忽視縱向優化后的橫向資源整合,化工行業企業家全供應鏈和產業鏈競爭意識薄弱,更沒有打造生態圈的氣概和視野。長此以往,化工企業在參與全球化競爭的過程中,會逐漸失去優勢,導致化工企業自身邊界固化、故步自封,內部組織僵化和新利益隔離的格局迅速形成。
同時我們也看到,獨立的第三方平臺開始更為廣泛地投資和資源整合,意圖完善網絡零售生態圈和供應鏈體系。所以,化工企業在轉型電子商務的發展道路上,不要忽視產業電商的積極力量,“平臺-供應鏈”模式具備更廣泛的滲透力,當然,還必須和化工行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去創新和實踐。
所謂產業電商,就是以產業企業為主體的的電子商務。它是依托產業企業的產業基礎,融合產業與互聯網、產業與金融,運用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整合、創新、放大傳統價值鏈和產業鏈,從而實現傳統產業的創新和升級。
化工產業電商如何做更有價值?
轉型就要創新,創新基本有三種形式:商業模式的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的創新,也可叫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商業模式創新。現在,傳統化工企業擁抱“互聯網+”向線上發展,互聯網企業向線下發展,越來越接近傳統化工企業。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最終不再有互聯網企業和傳統化工企業的區分。
要做化工產業電商,就要對化工產業電子商務模式進行分析,有所了解。
1瓶頸:物流與金融體系
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持、現代化的倉儲物流支持都是化工產業電商的發展瓶頸。突破這些瓶頸才能構造適合化工產業需要的供應鏈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形成化工產業電商的良性環境。
2創新:消費電商方法不再適用
在供應鏈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缺失的化工產業電商平臺中,那些在消費電商領域的很多成功做法不再有效,對化工產業電商業績的提升如同隔靴搔癢。
3標配:供應鏈綜合服務
供應鏈物流和供應鏈金融的集成服務體系,成為化工產業電商的標配。需要集成交易、物流、金融服務,需要深度繼承。
4核心目標:上下游一體化
建設上下游一體化的市場是化工產業電子商務的核心目標。
新興的“互聯網+”技術讓化工產業電商背景下的供應鏈綜合服務成為可能,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只有做到了業務的集成,才能做管理的一致性、業務的一致性、供應鏈服務。
總結
長期以來,電子商務人才的視野和知識結構存在盲區,而化工傳統企業自身的戰略規劃能力和知識結構也無法支撐企業轉型發展的需要,這是化工行業的企業家們應當深刻認識的問題。但是,相比較互聯網行業,化工行業也存在無與倫比的實體供應鏈管理和運營的經驗,以及龐大的資源優勢、行業的特色和資源壁壘,“互聯網+”可以為化工企業帶來各種優勢,中國混凝土網交易平臺“砼商匯”正是為了顛覆傳統的銷售、求購模式應運而生,為化工行業提供了一種新興的銷售與購買渠道。“砼商匯”交易平臺目前已有600家左右業內企業入駐,涵蓋了近50種外加劑及原料產品,架起了行業內采購商與供應商之間的橋梁。我們也相信在未來的電子商務發展大潮中,一定會迎來一個電子商務多元化發展的時代。
“砼商匯”交易平臺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