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冶建工有限公司研發的《微電子工業廠房工程逆作法綜合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自密實混凝土性能及應用研究》、《復雜環境下砂巖溝槽的爆破減震效果研究》三項科技成果,最近通過了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組織的(部省級)鑒定。
鑒定委員會七名專家一致認為:“中冶建工提交鑒定的三項科技成果,資料齊全,數據詳實,真實有效,創新點精煉突出,取得了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微電子工業廠房工程逆作法綜合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是中冶建工于2007年,在所承建的重慶西永微電子工業園“811”芯片工程中,針對超長、超寬、無縫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板結構;針對長172.8米、寬76.8米、厚1.0米,針對設在縱橫密肋梁之間的38500個直徑為350毫米的孔洞的精確定位與施工;針對大面積的鋼筋混凝土多孔“井”字型密肋梁板結構;針對34榀,長度88米,重80余噸房架的制造運輸及安裝難度,針對重慶市政府提出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要求,所研發的一項新的施工工藝。“逆作法施工工藝”的應用,簡化了大型鋼屋架吊裝工藝,實現了廠房跨內吊裝;創造了全天候施工環境和展開平行作業的條件。中冶建工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就將這一占地1000000平方米,工程合同價3.8億元的高技術微電子標準廠房建成投產。
同時,中冶建工已將在重慶西永微電子工業園“811”芯片工程采用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物逆作法施工工藝》、《鋼筋混凝土密肋梁用模板》,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目前已被正式注冊受理。
《自密實混凝土性能及應用研究》是中冶建工高度為410米的重慶萬豪國際金融中心工程混凝土現場振搗的難題而研發的一項新技術。經過近兩年的模擬試驗,對自密實混凝土用于大體積結構的溫升及溫差、自密實混凝土體積變形性能、自密實混凝土生產控制、自密實混凝土質量驗收等進行了廣泛研究、多次測試和擬試驗,最后成功運用于重慶萬豪國際金融中心等超高層建筑。由于采用該項技術,混凝土不再需要進行振搗,從而破解了超高層建筑混凝土立柱振搗的難題。
《復雜環境下砂巖溝槽的爆破減震效果研究》是中冶建工在2007年施工重慶高廟村至九坑子城市快速干道時,為了有效保護臨近的變電站、輸電線路、房屋及其他設施的安全所研發的一項新技術。采用這一技術,不僅使被保護的設施毫發無損,而且將10個月的工期縮短到5個月,為企業今后承建此類項目提供了核心競爭力。
鑒定委員會七名專家一致認為:“中冶建工提交鑒定的三項科技成果,資料齊全,數據詳實,真實有效,創新點精煉突出,取得了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微電子工業廠房工程逆作法綜合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是中冶建工于2007年,在所承建的重慶西永微電子工業園“811”芯片工程中,針對超長、超寬、無縫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板結構;針對長172.8米、寬76.8米、厚1.0米,針對設在縱橫密肋梁之間的38500個直徑為350毫米的孔洞的精確定位與施工;針對大面積的鋼筋混凝土多孔“井”字型密肋梁板結構;針對34榀,長度88米,重80余噸房架的制造運輸及安裝難度,針對重慶市政府提出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要求,所研發的一項新的施工工藝。“逆作法施工工藝”的應用,簡化了大型鋼屋架吊裝工藝,實現了廠房跨內吊裝;創造了全天候施工環境和展開平行作業的條件。中冶建工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就將這一占地1000000平方米,工程合同價3.8億元的高技術微電子標準廠房建成投產。
同時,中冶建工已將在重慶西永微電子工業園“811”芯片工程采用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物逆作法施工工藝》、《鋼筋混凝土密肋梁用模板》,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目前已被正式注冊受理。
《自密實混凝土性能及應用研究》是中冶建工高度為410米的重慶萬豪國際金融中心工程混凝土現場振搗的難題而研發的一項新技術。經過近兩年的模擬試驗,對自密實混凝土用于大體積結構的溫升及溫差、自密實混凝土體積變形性能、自密實混凝土生產控制、自密實混凝土質量驗收等進行了廣泛研究、多次測試和擬試驗,最后成功運用于重慶萬豪國際金融中心等超高層建筑。由于采用該項技術,混凝土不再需要進行振搗,從而破解了超高層建筑混凝土立柱振搗的難題。
《復雜環境下砂巖溝槽的爆破減震效果研究》是中冶建工在2007年施工重慶高廟村至九坑子城市快速干道時,為了有效保護臨近的變電站、輸電線路、房屋及其他設施的安全所研發的一項新技術。采用這一技術,不僅使被保護的設施毫發無損,而且將10個月的工期縮短到5個月,為企業今后承建此類項目提供了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