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4月,北京金隅股份與唐山冀東水泥的水泥業務分別累計虧損5.08億元和10.5億元。但兩家企業重組后的5月至8月累計盈利分別為3.33億元和3.7億元,重組效益立竿見影。”12月20日,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順晴說。
并購規模全國最大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區水泥行業最大的兩家企業金隅股份、冀東水泥,完成了我國水泥行業歷史上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的最大規模的并購重組,既使兩家企業扭虧為盈,更使京津冀區域水泥市場的產能下降20%,同時有利于帶動水泥企業節能環保水平的不斷提升,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實現新突破。
近幾年,我國水泥行業面臨前期投資過度、近期需求下降的困境。2015年底,全國水泥產能利用率為69%,京津冀地區僅為40%,產能過剩嚴重。此外,京津冀地區水泥行業市場集中度低,再加上部分企業缺乏自律,低價式惡性競爭此起彼伏,2015年更是出現罕見的全行業虧損。
“今年初,唐山地區水泥銷售價格已經低于生產成本。”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任前進介紹。
面對持續惡化的市場形勢,京津冀最大的兩家水泥企業金隅股份與冀東水泥醞釀戰略合作。
今年5月,金隅股份與唐山市國資委、冀東集團及相關交易方簽署股權重組協議,以現金47.5億元認購冀東集團新增注冊資本,以現金4.75億元收購中泰信托持有的冀東集團股份,累計持有冀東集團55%的股權,成為冀東集團的控股股東。
今年6月,資產重組協議簽署,冀東水泥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金隅股份旗下水泥、混凝土等相關業務資產,同時募集資金購買上述資產的部分少數股權和冀東集團所屬混凝土、骨料等業務資產。資產重組完成后,金隅股份將持有冀東水泥45.43%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冀東水泥將成為金隅股份唯一的水泥、混凝土業務平臺。
水泥價格回歸理性
重組后,金隅股份和冀東水泥優勢互補,通過統一采購、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攤薄了管理和銷售成本,產生了顯著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5月至8月,金隅股份、冀東水泥的水泥產品平均噸成本較1月至4月分別降低了5%、16.6%。水泥價格回歸理性,切實提高了經營效益。”任前進說,重組后的冀東水泥總資產近800億元,水泥產能將達到1.7億噸,熟料產能將超過1.1億噸,成為全國第三、世界第五大水泥企業和京津冀區域領軍企業,提高了區域市場的集中度,有效改善了區域市場秩序。
金隅股份和冀東水泥重組,一方面主動淘汰雙方交叉地區落后、低效產能,另一方面協調集團資源向高效產能傾斜,保證高效產能最大化發揮,優化產能結構。同時還對京津冀地區水泥市場進行持續的深度整合,通過收購、產能置換等方式實現區域的聯合重組,使市場布局更合理,進一步提升了產業集中度。在有序競爭中,能耗較高、工藝較為落后的產能將被擠壓出局。深度整合完成后,京津冀區域水泥市場的產能預計降低20%。
“金隅、冀東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國家政策導向,通過重組主動解決水泥產能過剩的問題,承擔了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引領行業走競爭有序、價格穩定、充滿活力、健康運行的發展道路,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走出了堅實的一步。”唐山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