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環境
近幾年,水泥行業的政策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包括行業政策、環保政策及相關的金融財政政策。
行業政策:遏制新增產能、產業集中度提高、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版)。從2009年的38號文到2013年的41號文,再到今年發改委的關于做好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項目清理整頓的通知,國家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包括水泥行業在內的產能過剩行業的遏制產能新增、淘汰落后產能、整頓違規項目的相關政策及通知。產能治理將成為未來幾年的行業調整的一個重要基調。
環保政策:環保部--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區域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行業環保標準的提高、節能減排繼續加力。從國家環保部到地方環保部門紛紛出臺了更高的排放標準,區域性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治理措施也不斷出臺。
金融、財政等:今年上半年國家出臺一系調整政策,例如在金融方面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服務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的能力;銀監會調整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釋放信貸支持實體經濟;財政方面2016年基本完成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和任務;盡快擴大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放寬生產性服務業市場準入等等;推進央企四項改革試點;加大簡政放權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表明了新一屆政府對于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決心。
綜上所述,影響水泥行業的最主要的外部環境經濟環境、政策環境已經發生明顯改變,在看到外部環境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水泥企業如果繼續固步自封就是坐以待斃,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戰略定位的調整,眼光需要放長遠,在社會責任上加強環保意識,在自身利益獲取上需要改變固有的經營、獲利模式。
對此,就水泥行業產業鏈做如下分析:
首先我們關注具有水泥礦資源的青松建化、上峰水泥;其次關注具有水泥外加劑的紅寶麗;三是關注水泥熟料的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冀東水泥、祁連山、寧夏建材、塔牌集團;四是關注水泥特種水泥的葛州壩、冀東水泥、秦嶺水泥、天山股份;五是水泥加工混凝土領域的奧克股份、西部建設、海南瑞澤、金遇股份、三圣特材、建研集團、萬年青。